作家库 >> 散文   

投笔从农

作者:张朝金 阅读:759 次更新:2022-10-23 举报

目录

 投笔从农

作者/张朝金
作者生活照作者生活照

  1979年,第一次高考落榜,兜头一瓢冷水将自己浇了个透心儿凉,“走出大山”的梦想破灭。人生何处去?反反复复拷问自己。

  开学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读。临了,妈妈弯弯转转地劝说道:“娃呀,上学是好事,妈不拦你。但家里实在供不起,你得靠自己。”

  妈妈的话语使我如梦方醒——父亲胃癌晚期,重病缠身;大哥分门立户,二哥边疆从军;姐姐是个待嫁的姑娘,弟弟年幼需要扶养,生活重担只能落到我稚嫩的肩上(未满十八岁)。

  想到这些,我傻了,丢了魂儿似的呆呆杵在原地。许久,回过神来,仰天长叹:“我命由天,不由我啊!”依依不舍地把准备上学的行囊拾掇拾掇,用油布包了再包,捆粽子似的,捆了一道又一道,选了搂上最安全的货架放上去。心说:我还指望你腾飞呢!

  然后,咬咬牙,掏出辛辛苦苦挣得的十几元学费钱,翻出父亲用过的粗笨农具,去铁匠铺给自己打了几件轻便趁手的劳动工具。余下两毛钱,又买了两包时下最流行的“羊群烟”,想着上工时发给乡亲,算是“投笔从农”的一个态度和决心。

  上工那天,我的心如同吊着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的。既有头一次抛头露面的紧张,又有学无所成的遗憾和高考败北的尴尬,我就像“倒插门”的新女婿,满身的不自在。一把崭新的锄头,硬是没有合适地放处:提着不是,扛着也不是。走路也不知道该迈那条腿,走着走着走成了一顺顺,惹得大伙儿哄堂大笑。

  我胀红了脸,一步一挪地走到父老乡亲面前,紧张得直打牙磕子,准备好的一席话,却一个词也想不起。腼腆地掏出香烟,逢人就递一根。一圈儿烟发下来,紧张的心情稍有缓解。便壮着胆子开腔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将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做一个新时代的好社员。”说毕,急急转身,一屁股坐下。

  “噹噹噹…,队干部过来一下。”队长手持锄头站了起来,在锃光瓦亮的锄刃上敲击三下,举手向队干部招呼着。他们懒懒散散地聚拢过来,将锄头杵在地上,歪斜着身子,一手摁着锄把头儿,一手摊开,往另一只手背上一摞,摊煎饼一样。下巴颏搁在“双层煎饼”上,舒舒服服耷眯着眼皮儿,一声不吭,满脸的不在乎。心说:“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队长眨了眨一只独眼儿(一只眼瞎了),抛媚眼儿似的,扫了一圈儿。见人齐了,“咳咳”咳嗽两声,说道:“仨儿中学毕业回队里务农,大家看如何分工?”队干部一个个睡猫儿似的,眼皮也没眨一下。无奈,队长独说独念,好像是说给自己听的,又好像是跟人商量道:“仨儿是'洋学生’,有文化,要不先做技术员发展的帮手吧!”队干部依旧默然无语。

  “就这样,下地干活吧!”队长一锤定音。

  发展是全县有名的农业专家,人如其名,时时事事都讲求“发展”。他在国土、农业、种子、畜牧等部门工作多年,有一身的本事。前几年,随“知识分子回农村”的热潮回乡务农,想用自己的所学改变家乡面貌。几年下来,乡亲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渐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做他的帮手,是我的幸运。我的激情被点燃,我的信心被鼓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美景在眼前展现。发展叔倾囊相授,我也慢慢上了路,成长为大家公认的“小专家”。我们因地制宜,东坡盖大棚,西岭建砖厂,下河挖鱼塘,南山种苗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两年光景,大获全胜,下坪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我也被评为“致富能手”。


【作者简介】张朝金,笔名今朝,商洛人。中华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库一级会员作家,中国乡村人才库作家,中国作家网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西安作协会员,未央作协理事。从事文字工作和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在军地省(军)以上刊物、知名微刊发表作品300多篇,30多篇获奖。并有优秀作品入围《中国好文章》,荣获全国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全国诗词散文大赛一等奖。

投笔从农投笔从农

上一篇: 霜降 七绝

下一篇: 板儿车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