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长篇小说修正无极第五章之一

作者:张庆昌 阅读:353 次更新:2022-09-17 举报

槐亲庄位于B城和A城地段子牙河下游。明朝燕王扫北后,有一批从山西洪桐县大槐树来的移民到此定居。移民们不忘故土,故取名槐亲庄。

槐亲庄的移民有忙时为农、闲时习武的传统。一九四三年打日本时,这里曾是八路军的堡垒村,八路军的一个野战医院就设在这里。郑博生的大伯郑福达当时只有十二岁,因为读过两年私塾,曾经跟着一个江湖郎中学过一些医术,就常常帮着八路军医院参与救护伤员工作,为此,多次受到八路军的表扬和奖励。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医院要搬走了,院长抚摸着郑福达的头说:“给你留些药品器械,开个诊所,为乡亲们看病吧。”

当时医疗条件很差,乡亲们看病非常困难。有了这么一个诊所,的确提供了很大方便,十里八村来诊所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郑福达在当时也算是文化人,别看年纪小,但精明,会算计,几年下来,就把诊所办得红红火火,名声越来越响。

郑福达没成家时,来提亲的踢破了门槛儿。他父亲郑润符捋着山羊胡子乐开了花:“老大,相亲时眼光可要高,现在咱家可不比从前啦。”

 “放心吧,爸!我心里有谱儿。”郑福达手里正数着一沓钞票,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儿。

 “先盖房后娶媳妇,自古就是这个理儿。眼瞅着你挨肩的兄弟也不小了,两件事你就看着操持吧。”郑润符拧上一锅子旱烟,吧嗒了几口。

 “爸,你就放宽心吧,都交给我来办。”数完钱,郑福达抽出几张钞票塞到爸爸的衣襟里。

郑福达说到做到。两年光景就先后盖起两栋青砖包皮的瓦房,这在当时的槐亲庄算得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美得郑润符整天围着瓦房转磨磨:“有钱就是好办事啊,数数庄上祖宗八代的老少爷们,谁家有这么大的腰劲儿?!”

俗话说:“酒壮熊人胆,饱暖生淫心”。郑福达富了后,渐渐生出非分之想,利用职业之便,打起了女人的主意。解放初期的农村,经济落后,人们的生活还十分贫困。许多人得了病后,根本没钱医治,大多硬撑着,只有到了非看不可的地步,才到医院找医生,或者干脆抓点中药草草治治了事。那时农村医生看病,收费没有统一标准,要多要少全凭当时一张嘴,这就为郑福达提供了机会。

杨家庄有个邢寡妇,三十来岁,长得白白净净。丈夫死后,到地里干活时,遇了风寒,起了一身小红疙瘩,邢寡妇来找郑福达。

郑福达让邢寡妇撩起裤腿一瞧,心里就有了底:过去八路军打鬼子,经常在野外风餐露宿,受风沾潮,得这种皮肤病是常有的事,只要吃上几个疗程的蛇蝎败毒汤,就会药到病除。见邢寡妇是个大美人,郑福达就起了歪心。嘴上说道:“这病叫毒皮疮。是由伤心过度,体生虚汗,外感风邪毒侵脏脾所致要去此病,得用百味名贵中药花销很大呀!

邢寡妇一听,惊得满脸冒汗:“大夫,无论如何也要治好我的病,下辈子我当牛做马报答你。要不然,我以后怎么办啊!”

“唉,你男人刚去世,你又得了这难治的病,你还年轻,日后还得走一步。不是我心狠,要去此病,的确得需要花大笔的钱呀!”郑福达假惺惺地说道。

上一篇:

下一篇: 长篇小说修正无极第五章之二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