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二锅头

作者:罗里宁 阅读:740 次更新:2022-07-27 举报

  二锅头是京城名饮。关于它的来历,据说在清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提高品质,改革工艺,酒厂只摘取味道醇厚,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而得名。

  饮二锅头如饮豆汁儿,是北京韵味的一种体现,饮时多配以凉菜,如花生米、豆腐丝、酱牛肉、拍黄瓜等。品尝老北京小吃,如卤煮火烧、爆肚、白水羊头等,食客也常常饮用二锅头,助兴提味。冬天吃饺子,配以二锅头是最常见的搭配方式,有俗语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我们南方的酒客,因为天气的原因,过去饮酒,多饮低度的,如农家自酿的米酒、玉米酒之类,一般也就在十八度上下,二锅头很少有人喝。改革开放后,许多过去大家不敢碰的东西,突然变得时尚起来,饮用高度酒也开始风行。最早接触二锅头,是“红星”,感觉就一个字:辣!后来又有“牛栏山”,饮二锅头,多是这两种。原以为“红星”是比较早的二锅头,在看过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之后,才知道“牛栏山”历史更久远一些,因为这个剧是从清末讲起,里面提到的老酒,就是“牛栏山”。而“红星”,顾名思意,应是近现代的产物。近来看到一则关于“红星”的电视广告,好像又说“红星”是京城最早的二锅头。谁更早一些,暂且不去理会,“牛栏山”和“红星”这两款京城名饮,我个人感觉,更适合北方口味,虽然为了推广,也有度数比较低的,但我们这地方敢于豪饮的人,还不太多。

  过去在哪儿听到过,北京一位女明星说,二锅头配以烧烤一类食物,其味最佳。这倒新鲜了,以辣对辣,是个什么味儿?好奇心使然,有次出差北京,就和朋友出去品尝,出乎意料之外,辣辣相对,并未辣上加辣,反而饮的更顺口了,还有点回甘。

  各个地方,都有些自己的名饮,就酒而言,广西就有桂林三花。这桂林三花酒,曾经和二锅头一样,享誉酒界。我当兵在去部队的火车上,就看到接兵首长带了不少桂林三花。这军官是北方人而偏爱桂林三花,说明这个酒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我们这里,还有过一款蛤蚧酒,补肾壮阳,当年用于送礼也是拿得出手的,可惜后来,慢慢的就没人喝了,酒厂也没了。桂林三花还在,不过好像,名堂仍赶不上二锅头,酒客也没二锅头那么多。由此可见,如何保住一个品牌的声誉,是企业家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二锅头有不少品牌,各个品牌也都有些不错的酒,它们原属北方酒系,因社会开放,各地互通有无,北酒南下,如南水北上,已不新鲜,在北京吃白斩鸡,在“两广”饮二锅头,也都是平常事儿了。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