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智慧乡村 与乡村振兴的追根溯源

作者:李家武 阅读:1468 次更新:2022-06-09 举报

 

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智慧乡村

乡村振兴的追根溯源

 

李家武

 

一、美丽乡村

1.“美丽中国”的提出。“美丽中国”是*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于201211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2118日,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出现。2015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 2017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通过审议《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指出,这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法规。196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当时主管农村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向人民代表大会介绍这个《纲要》的时候就指出,这个纲要是一个群众性纲领,它能够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那以后党的很多重要文件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10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前的要求一脉相承。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3.“美丽乡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农业部办公厅于2013222日以农办科〔201310号印发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2015429日,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从201561日起实施。“美丽乡村”的定义内涵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

二、数字乡村

1.“数字中国”战略布局。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就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构想,并明确提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这是历史性决策,彰显历史性贡献。在这种背景下,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201842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市举办,正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福建工作的关心支持,也体现出党中央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布局。从201512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到2017年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再到20171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总书记为“数字中国”建设把舵定向,不仅标定了前进路径,更擘画了清晰未来。数字中国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管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2.“数字乡村”。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5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此后,有关部门相继印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为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指明了方向。该《纲要》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

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初步建成一批兼具创业孵化、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三、智慧乡村

1.“智慧城市”。 2008 年起,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简称IBM公司)先后提出“智慧地球”远景和“智慧城市”理念,引起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响应。“智慧城市”是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RS 遥感、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之间的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从而能够迅速、灵活、实时、准确地解决城市运营管理遇到的各类难题。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运营管理中的效率和效能,特别是在有效破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安全隐患等“城市病”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党中央作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都将之作为重要内容。2015 12 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部署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6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 年)》。各地纷纷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在理念、内涵、目标、路径、模式等方面都有了不少创新性的进展。例如,深圳市的全国首个新型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杭州市的“城市大脑”等等。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开始跻身领跑者的优势地位。

2.“智慧乡村”。“智慧乡村”的提法,还是: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4部委共同制定印发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在《方案》中提出,促进“旅游+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专项行动。鼓励和引导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智慧乡村旅游。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于20171018日至1024日在北京召开)作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延伸和拓展。为此,将“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推广移植到乡村地区,建设“智慧乡村”,契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实现“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

与智慧城市一样,智慧乡村概念界定的核心在于精确定义“智慧”,但社会处于变化发展中,其智慧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特征、社会文化等环境条件,因而只能对其作出一个相对宽泛、模糊的定义。总体上,国内学者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欧盟则将数字通信技术作为可选工具中的一种,强调人的作用,村民为自己思考,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并考虑村庄之间、小城镇及其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合作和联盟方式。

综合来看,智慧乡村是智慧发展理念在乡村区域的应用,由智慧城市概念延伸而来。基于上述分析,智慧乡村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在农村产业经营、乡村治理、居民生活、资源环境等多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地区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形态。具体而言,智慧乡村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人的创新精神,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朝着全面可持续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沿海发达省份,普遍已经具备建设“智慧乡村”的基础条件。从浙江省来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由“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接续发力,浙江的农村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信息经济发展基础厚实,将之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 7 大万亿级业之首进行重点培育,2016 11 月被确立为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浙江农村的信息化条件良好,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已经搭建,网上文化家园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普及,涌现出一大批“电商专业村”,一批以淘宝“特色馆”为典型的第三方农产品电商平台。全省全部自然村实现通电通电话,99%左右的村安装有线电视、通宽带互联网,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脑 64.9 台,手机 260.3 部,“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可见,浙江等地农村已经具备建设“智慧乡村”的良好基础条件。

3.智慧乡村建设具有广阔空间。“智慧乡村”有着“智慧城市”的共性一面,为此需要重视移植在城市探索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同时必须立足乡村实际,探寻规律性认识,找到新路子。通过全面摸清农村的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建筑、村居、管网、交通等“家底”,进行数据化处理,经过智能化加工,贯通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民生事业等方方面面,构建起具有农业农村特色的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体系。在乡村治理中,推广智慧治理新模式,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以“最多跑一次”理念构建“云上乡村”政务服务云平台,促进农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服务,推动乡村治理的智慧化决策和精细管理;在地理信息大数据支持下,提高村庄和集镇规划、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的水平;围绕建设乡村“大花园”,以治脏、治乱、治堵、治房、治水、治垃圾等为重点,形成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加强环境数据的智能化监测,不断提升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推广运用智能化农机、在线监测设备、遥感技术、病虫害远程诊断、农用航空、精准灌溉技术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和数字化管理,通过线上“微信互动、网上订购”,线下物流配送,实现线上线下特色农产品的实时动态相结合,充分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农村资源开发中,通过对山水林田湖、民风民俗和乡土文化等独特资源嫁接互联网,进行智慧化开发,让乡村资源插上“翅膀”,催生出美丽经济新业态,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动力。例如,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依托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特色村庄等资源,培育民宿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建设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多媒体数据库,建立图像库、音频库、3D 全景图、虚拟现实库等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实现乡村文化旅游的数字化全方位展示。借助“互联网+旅游”方式,促进导游、导览、导视、订票等旅游服务智慧化,提供全域全时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创造性地推广运用智慧社区、智慧金融、智慧应急、智慧医疗、理念新技术新方式,将极大地打破农村地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稀缺和地理位置限制的瓶颈,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使得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例如,智慧医疗包括建设医疗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信息等医疗卫生数据库,以及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等应用系统,为乡村居民提供全领域、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四、乡村振兴

1.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1018日至102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发展目标和远景谋划:

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10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4.“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12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强调,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聚焦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及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等方面。

 

作者:李家武(1962-),笔名佳茹(号称襄阳作派),男,汉族,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湖北襄阳人。系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干部、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原副秘书长(20152月晋升副处级);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杨柳岸文学网》特邀编审作家、《中红网》专栏作家;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香港)秘书长、北京智慧乡村创新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设智慧乡村倡导者、智慧乡村研究院创始人之一。曾出版专著《岁寒知松柏》(新闻秘书文学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正编著待出版《岁寒知松柏》(新时代报刊网作品集)一书(35万字)。全国各级报刊网发表作品500多篇()其中《不忘初心始于慎独》《差距是发展空间》《思想力量无穷尽》等10多篇政论性文章,被求是杂志·《求是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家依东津鹿门寺》《红色基因虔于心》《襄阳的夜晚》等10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

邮编:441000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新街11

邮寄单位: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18516832058(北京)15872202508(湖北)  

邮箱:13396117851@163.com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