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智慧乡村:中华大地新航标

作者:李家武 阅读:576 次更新:2022-06-09 举报

 

智慧乡村:中华大地新航标

 

李家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智慧夯根基。“智慧”理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注定会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相提并论。当下处于数字新基建高频期的中国,“集大成”的现代化,迫切需要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携同前行。建设智慧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智慧”的有效衔接,无疑是新时代中华大地的新航标。

一、耀眼的智慧城市大潮,与城、乡如影随形

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WSCA)被上海荣膺,开创了中国城市获荣的先河。智慧城市,听起来不得了,看起来那么大,但细细品味,智慧灯杆、智慧停车、智慧出行......无不与您、我生活息息相关,与城、乡如影随形。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欧美,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以来,激起了各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浪花。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幕,也由《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2012年发布后被正式拉开。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从盲目追捧期走向实施落地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回归理性。2016年,中国开启了从1.02.0的跨越,建设一批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中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2017年已超过500 个,2018年占全球的48%领跑全球。2020年,疫情成了“照妖镜”,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国智慧城市自建设以来的成果和弊端。中国吹响“新基建”的号角,各类新型技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回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的三个发展阶段:从智慧城市概念导入的分散建设阶段,到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的规范发展阶段,再到2016年正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由数据驱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重点技术融合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相较于“智慧城市”,其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数据的融合,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乡一体化运行格局。

二、新基建下的智慧理念,与城、乡不可分离

我国的基础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能源与工业品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提升“流通能力建设”及“城镇化建设”为主要目标。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以提供产业治理、信息治理、生态治理和安全治理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主要目标,其中重点包括了信息治理基础设施。什么是新基建?它与传统基建相比有哪些不同?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公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则主要指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随着AI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不断发展,“智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加速各行各业发展。智慧城市在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智慧路灯、ETC、智慧监控系统、无感支付、智慧天气预报等,在这些领域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居民,“智慧理念”无处不在,对居民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智慧社区是通过信息技术,对社区智能化改造。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安全,提高便捷性。在物业服务方面,实现无纸化,节约能源,同时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住户满意度。在出行方面,智能门禁设备让出门更加便捷,刷脸进出社区,享受科技发展成果。智慧社区对于生活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未来智慧社区会产生更多智能化服务。智慧家居同样是通过AI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串联家居产品。用户从进入家门的那一刻,智能家居开始为“主人”服务,打开灯光、开启悦耳的音响,开启空气净化器等等。这些在纯互联网时代是不敢想象的,在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智慧理念”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得非常卓越。智慧城市智慧乡村不可分割,但智慧乡村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而是要从实情出发创造性地复制。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复制,实现城乡一体追求相同水准;通过产业特色复制,全方位大力推广“精准农业”;通过管理服务复制,城区信息系统直接部署乡村;通过投资模式复制,让社会力量城市投资建设主体。智慧乡村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层+智慧应用层。基础建设层指的是:首先是电网的建设,然后是通讯网络和物联网,最后有条件的建设数据平台。智慧应用层指的是:重点打造“产业、生态、乡风、治理、民生”五大智慧应用层。智慧乡村就是将信息化渗透到乡村的方方面面,核心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是智慧的应用,从应用层面获取经济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智慧应用设计应立足地方实际需求,构建地方特色的应用体系,而应用层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可以综合在一个平台中。智慧乡村建设重点在应用层,以构“2+1+5+N”的智慧体系为依托,打造五个支撑平台,推广18个智慧应用。两网,即通信网和物联网;一中心,即智慧乡村运营管理中心;五个平台,即产业支撑平台、旅游支撑平台、生活支撑平台、管理支撑平台、数据支撑平台;多个应用包括智慧+产业、智慧+乡村、智慧+民生、智慧+扶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总之,就是要用网络联通世界,用科技填平城乡差距,实现资源互补。

三、厚植智慧的铺垫根基,与城、乡摇相呼应

“智慧乡村”的提法,是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4部委共同制定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中首次提出的。方案要求:发展智慧乡村旅游。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延伸和拓展。为此,将“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推广移植到乡村地区,建设“智慧乡村”,契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实现“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与智慧城市一样,智慧乡村概念界定的核心在于精确定义“智慧”,但社会处于变化发展中,其智慧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特征、社会文化等环境条件,因而只能对其作出一个相对宽泛、模糊的定义。总体上,国内学者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欧盟则将数字通信技术作为可选工具中的一种,强调人的作用,村民为自己思考,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并考虑村庄之间、小城镇及其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合作和联盟方式。综合来看,智慧乡村是智慧发展理念在乡村区域的应用,由智慧城市概念延伸而来。基于上述分析,智慧乡村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在农村产业经营、乡村治理、居民生活、资源环境等多领域的智慧化应用,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地区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形态。具体而言,智慧乡村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人的创新精神,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朝着全面可持续方向发展。智慧乡村研究院机遇在哪里?21世纪以来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直接提出带“智慧”的有:智慧农业、智慧气象、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发展智慧乡村旅游。“智慧农业”这一新概念最初于 2014 年提出,2016 年智慧农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标志着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经济战略发展高度。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科学技术研发,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与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水利工程,推进遥感技术应用和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农业战略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2020 5 6 日,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计划在一百个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智慧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智慧农业的举措有哪些?一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二是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三是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作者:李家武(1962-),笔名佳茹(号称襄阳作派),男,汉族,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湖北襄阳人。系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干部、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原副秘书长(20152月晋升副处级);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杨柳岸文学网》特邀编审作家、《中红网》专栏作家;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香港)秘书长、北京智慧乡村创新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设智慧乡村倡导者、智慧乡村研究院创始人之一。曾出版专著《岁寒知松柏》(新闻秘书文学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正编著待出版《岁寒知松柏》(新时代报刊网作品集)一书(35万字)。全国各级报刊网发表作品500多篇()其中《不忘初心始于慎独》《差距是发展空间》《思想力量无穷尽》等10多篇政论性文章,被求是杂志·《求是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家依东津鹿门寺》《红色基因虔于心》《襄阳的夜晚》等10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

邮编:441000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新街11

邮寄单位: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18516832058(北京)15872202508(湖北)  

邮箱:13396117851@163.com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