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我少时的“文房四宝”

作者:朱国前 阅读:550 次更新:2022-05-29 举报

            我少时的“文房四宝”

  

               

 

 

少时,生活上缺衣少食,而最匮乏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书本笔墨。传统意义上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后来有了现成的墨水就淘汰了“砚”。我这里指的是书本笔墨。      

小孩儿只能看小人书,大部头买不起更买不到,看不懂更看不成,说那是“封资修”禁书,只知其名略知其内容未见其书。一本一两毛、两三毛的娃娃书,往往从头到尾,从尾到头翻得泛黄发乌,不是“重温旧梦”炒现饭,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传了一人又一人。难怪奶奶说:“你看得都能演啦,学得都会画了”。还真是的,我就自演过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描画过《鸡毛信》等几本连环画。                

我记得,我的家乡拖市是公社,隔县有个永隆区,一河之隔,一个属天门,一个属京山。在我心目中,永隆是个高级别的地方,两地最大的差别,永隆有新华书店和照相馆,拖市则没有。这大概是一个叫区,一个称公社的标志吧。那时,我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家到校,途经拖市街,拖市归张港区所辖,张港那可是我们的“皇城”,虽只距20公里,但望尘莫及,那时连脚踏车也没有,全凭开动“11号”,赶天门县城,如同去外国。交通不发达,咫尺变天涯。赶永隆,成了我们的首选,小伙伴们常常结伴隔三差五“远足”永隆,永隆虽隔河渡水,但只有4公里远,小伙伴们一路疯疯赶赶,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偶尔照个登记照,集资合个影,多是为买书。那时的书现在看来挺便宜,但钱特值钱。

买书等的资金来源,一是日积月累的“过早”钱,那时学生不兴专项的“零花钱”,“过早”钱不是天天都有,一月就只那么几回,往往是家人忙不过来或来不及做早餐才给的应急钱,少则5分,多则一毛,外加一、二两粮票。我们咬咬牙饿几次肚子才能攒下;二是“抠鸡屁股”,就是偷偷从家里鸡窝捡一只蛋换钱(偷多了家人发现,也不忍心);三是“自食其力”,挖半夏、拨知了壳卖得的钱。以上这些,只可“小贴”,不能“大帮”。挖猪菜猪吃了,割牛草、放牛、拾牛粪交生产队记工分,养蚕的“大收入”交家里充公。年终分红后,过年过节,大人给做新衣服穿酬劳。

说到卖书,还闹过笑话呢。有一回,我攥着刚卖知了壳的钱,邀上三、五同伴,猴急急地一股气赶到永隆书店,递上热乎乎的四张毛票: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营业员诧异地望着我:没有!小小娃儿,学什么炼钢?我怕她听岔,补充道:保尔。她不耐烦了:我看你是宝气!

除了买书,就是练习本、笔、墨。书是大头,开销也大。练习本、笔、墨紧缩开支,细水长流。实际上,后者的需要量大,便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如法炮制”。照理书也可以“炮制”,我不止一次套画过“娃娃书”,你试试,笔、墨、纸都要具备,用量大,工夫大,还需要“蓝本”。平时作业用的笔、墨、纸就好解决啦。纸,写了半面的可以“续写”,铅笔写过还可圆珠笔写,废纸经裁剪装订打演草。

我们还别出心裁,发明了一种演草本,得意地叫它“永写本”。先找一快硬纸板涂黑,或用带色的纸板,纸板上抹一层猪油或哈利油,再上面蒙一张较薄的白纸,最后拿针线缝订,手指头就可以在上面“挥洒自如”了,写了一揭又写,写了一揭又写,简单方便,清晰可辨。

最节省便捷是以大地为纸,以手指、树枝为笔。或“阵地战”,写了抹去再写;或“游击战”“打几枪换个地方”。

“永写本”、“大地纸”和“手指笔”、“树枝笔”虽既缓解了纸张的问题,又解决了笔墨的问题,但这些终归是钱的问题。只适用预练而不适应实战,课堂上怎么办?交作业怎么办?资源还必须再开发,产品还有待深加工。

解决笔墨,我也是煞费苦心,做到物尽其用。一说笔,铅笔指头长还指头捏着写,手捏不住用细竹筒或卷纸筒套插写。笔太贵气,削笔谨慎小心。小孩毛手毛脚,削笔不得法,往往大人不放心,亲历亲为。即便如此,也会发生“事故”——断芯,或套筒破裂(质量问题)。这笔芯,就珍贵的好比当下手机、电脑的机芯、芯片,是关键,不能浪费,插进竹枝眼里还可物尽其用,直至化为乌有。读高小了,“鸟枪换大炮”,铅笔换圆珠笔换钢笔。尤其钢笔是稀罕之物,太“高档”了,一支笔的价钱抵一学期的书杂费,“英雄”、“永生”名牌钢笔相当于当下随身携带的“掌中宝”手机。读书人将其视为“掌上明珠”,成天别在胸前表荷包,像佩戴荣誉勋章一样得意,可见其重视程度。好几年才买一回,修钢笔就像当下修电器的一样走俏。

钢笔须墨水,为节省墨水通常碳灰或染料自制,也有借用其他颜料,就连医用红汞、蓝汞都为我所用,往往颜色浓淡不一,五花八门。有一次,学校举行学生硬笔书法赛,我才狠心买了一瓶蓝黑墨水,投资可不小,所幸有了回报获了大奖-——一支梦寐以求的“英雄”牌钢笔。墨水只参赛用了一回,而后 就“ 深加工 ”兑水稀释 ,一瓶变两瓶甚而三瓶,交老师的作业“真迹墨宝 ”还依稀可辨,家庭作业却淡化得只搜索到“ 蛛丝马迹 ”。

市场上钢笔有零配件,圆珠笔有成品、半成品。成品圆珠笔,套筒带芯,套筒属塑料的,再小心,也会有破损的时候,破损了又不“忍心”再买(没有专门卖套筒的),就只买笔芯,笔芯就是半成品。笔芯油写完了,总是要买的,套筒可以不买,或采用“插入式”,将笔芯插入细竹筒,或采用“捆绑式”, 用卷纸筒取代。我们就成了文具店只买油笔芯不买圆珠笔的“常客”。

     还有土圪垃、火屎头(木炭)、石灰块、粉笔头、废电池锌、裁缝用的画粉板等,便也是我们开发的再生资源。这类“笔”的相应“纸张”,墙壁、木板(桌凳)、石板、水泥地成了我们涂鸦的“七巧板”和写生画夹啦。

     父亲是医生,笔墨纸张比别人家孩子“宽裕”,就凭这点优越性,加上像样的“书法”,我便在伙伴面前显摆,“自主招生”七、八个年龄相仿的“学生”,充当“教师”,无偿提供笔墨纸张,笔是父亲用过的蘸水笔,墨是一分兑二的,纸是开过的处方笺。废纸多了,我们还制造纸牌,先制作简而少的“天地闪雷、龙狮象蛇、虎豹豺狼”,条件许可后,便制作扑克牌,裁纸、粘贴、绘图、雕刻、活板印刷、切边、蛋清油漆、晾干,便可洗牌“开张”啦!

    我的少年时代,生活上缺衣少食且不说,学习用品上,一个练习本、一支红蓝铅笔、一支毛笔、一只圆规、一套角尺、一盒蜡笔、一册描红、一本笔记簿、一本连环画、一支钢笔,都是我少时的“奢侈品”。

 

                (原载《竟陵文学》《天门日报》《此心安处是吾乡》《指尖上的守望》)

上一篇: 邱建辉

下一篇: 风吹麦田千层浪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