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建造毛主席纪念堂义务劳动
上世纪1977年初夏,组织上安排我去北京中国人民军政大学学习。约莫过了十多天后的一天早晨出操回来,学员队长在队列前兴奋地向大家宣布:应同志们的强烈愿望与要求,学员队报学校领导同意并联系妥当,今天下午3点钟全体学员去毛主席纪念堂建筑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望大家作好充分准备,不要错失这个直接向毛主席老人家敬献爱戴、敬仰之情的有幸机会。听到这个宣布,在场100多从全国各地来京的陆、海、空三军学员的心情,就像往滚开的油锅里撒了一把湿盐炸开了花,顿时欢声雀跃,一片哗然,个个激情澎湃,激动异常。因为当时,建造毛主席纪念堂保存毛主席的遗体,供让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能够瞻仰遗容,缅怀党和毛主席的丰功伟绩,重温和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激励人民的革命斗志,把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事业进行到底,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与热切期望。大家为有机会直接去为建造毛主席纪念堂出力流汗、添砖加瓦,感到十分荣幸和欣慰,非常光荣与自豪。
为建造毛主席纪念堂,当时以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从1976年9月中旬开始,就召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陕西、辽宁、黑龙江8省市有关美术、工程的专家、技师进行策划研究,并于胜利粉碎“四人帮”后正式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宣布了这一消息,令一直处于压抑而万分悲恸气氛中的全国军民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慰藉。此后,从最开始时的意向、决策,到选址、设计、定案及施工开始,整个过程的大量工作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当我们这些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来北京军政大学学习的陆、海、空三军学员,在经见天安门广场南面被密集的手脚架包围着的毛主席纪念堂主体工程建筑已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眼前时,心情十分激动,都不约而同地萌发出期望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劳动的意向和心愿。没想到来北京仅半个来月,这个心愿终于马上就要实现了,真是心花怒放!
我们于当天下午2点乘车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程,于2点40分左右到达纪念堂工地。一位现场施工指挥向我们介绍了毛主席纪念堂落基地点、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有关设计、造型、开工等情况及参加劳动的任务与注意事项后,就分组进入工地开始干活。通过介绍,我们得知,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施工是一个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具有仿古与现代特色的工程。它从指导思想,设计理念,工作步骤起始,到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地址选定、方案审选以及整个工程的造型、结构、功能和广泛的细节方面,都经过严密、反复、精密的科学考核、论证、计算和探测研磨,可以说达到了尽善尽美。比如从大的方面讲,地址为什么要选在天安门广场南面正阳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中间;为什么要建成正方形;为什么要坐南朝北向;为什么要建成33.6米那样高;为什么从外型看是双层重檐平顶结构;又为什么要采取柱廊方案且四周共有44根花岗石八角形明柱以及防震抗震设计等,都充满着深奥的哲理、科学的依据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说道。再从细小一点的方面讲,纪念堂正门大厅内3.45米高的汉白玉毛主席全身雕刻座象,为什么是坐着而不是站着;南北大门两侧各具8米多高的大型群雕体现和象征着什么;以及对毛主席遗体维护保存所采用国内外许多传统与现代特殊高精尖科技原理与手段的运用等等,都达到了无微不及、无细不究的国际领先水平。听述这些介绍,不仅令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识,增强了信赖与自信,而且大大地鼓舞了豪情斗志,激发了同志们不惜全力,好好参加纪念堂劳动的热忱和干劲。
建筑毛主席纪念堂,自开工以来,风雨无阻、夜以继日,三班倒。我们在纪念堂劳动,接的是从下午3点半到深夜11点半的勤杂班,被安排在纪念堂西侧二楼建筑层劳动,任务是从地面和吊车、起降机台口或经由支架斜梯向二楼运送砖瓦砂浆、钢材木料等建筑材料。方法手段是肩挑、背扛、手抱和抬、推、吊运。纪念堂二楼东西南北四个层面都是如此作业,虽然人员甚多,且也井然有序,只是劳作确实颇为辛劳与笨重。加上雨后不久,潮湿与积水更增添了作业的难度。在明亮的光源照射下,我们看到,75米见方的二楼整体浇灌的水泥平台、框架和顶棚早已完成,现在主要是层面内外的切割焊接和分室装隔。我们就将运送上来的各种材料,分别送到不同作业线的旁边。当时似乎没有多少现代化高科技大型机械设备,因此许多劳作和笨重的建筑材料运作大多靠人身体力。当沿着斜度较大的斜梯搬动上运物品时,确是举步维艰,十分辛劳,不小心还会滑步摔倒发生危险。因此,人员和运送建筑物资材料的上、下通道多半是分行的,避免交叉时互相影响;有些紧要地段、位置还设有专人蹲位观察、指挥、护送。紧张的劳动,快节奏的搬运,不仅使同志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且很快使大家变成了泥人、脏人,满身的着装鞋帽不仅湿透了,而且染满泥巴、铁锈与砖色,许多同志成了“小花脸”。然而大家没有丝毫顾及,一心只想着多干活、多出力,把更多的心意、情感和汗水洒向毛主席纪念堂工地,以致吸引许多群众劳工都向解放军投来了敬佩的目光。我们自进了作业场开始劳动直到结束,中间没有休息,却没有觉得受不了。为了更加安全稳固地多多抱运砖瓦,我常常双手在胸腹前由下而上地搂抱着红砖的同时,把下巴扣在脖颈前的砖头上。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不仅脸面涂染了砖色,而且下巴被磨红了,并被蹭破了皮肤,最后不得已换成了抬钢材木料。就这样,8个小时的顶班作业时间似乎也过得很快,好象还没有干够,且转眼就到了深夜11点半。此时新接班的一杆人马上来了,我们只好交班退出。望着自己曾经踏脚上下并出过力的纪念堂主体建筑,禁不住流出了依恋惜别的泪花,同时也突然感到了腰酸腿痛、胳膊累,筋疲力尽,连双腿也在打颤……此时,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便迅速回头飞奔直上二楼工地,从工人师傅那儿要来了一块扑克牌盒子厚薄、大小的建筑钢板切割余料带了回来作纪念。此后,我曾经多次设想将它打磨、上光、刻字做成压风石供饰在书房,然而一直未能如愿。大概是因为任何东西都没有原古而原汁原味的好吧!
毛主席纪念堂自1976年11月开工,历经半年多时间,于1977年5月主体工程完工,9月9日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短短数年,就接纳了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 国内外游客,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今,时间虽已过去了近45年,每当想起这段经历,除了那不灭的永恒记忆之外,这块小小的钢板就是我心中曾为毛主席盖纪念堂的最好见证和纪念。
祝愿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上一篇: 油菜花开的季节
下一篇: 忽又想起当年参军事……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