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歌舞圣地,重彩佤山

作者:陈开心 阅读:758 次更新:2022-04-28 举报

歌舞圣地,重彩佤山

 

陈开心

 

神奇美丽的阿佤山,风在舞蹈在歌唱,树在舞蹈在歌唱,水在舞蹈在歌唱,鸟在舞蹈在歌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阿佤人天天在舞蹈天天在歌唱。正因为如此才获得世人赞誉:阿佤人能走路就会舞蹈,能说话就会唱歌,阿佤山也就自然成为歌的摇篮舞的圣地。

临沧,是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佤族人口居住在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及其它五个县区都有佤族人口居住。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临沧市民族歌舞团明确了以佤族歌舞为主的业务方向,二十多年来,歌舞团的创作编导人员以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入基层,到佤族村寨体验生活,创作、编排并上演了源于佤族生活,劳作及习俗的舞蹈《月夜》、《鼓恋》、《簸米》、《舂新米》、《甩发舞》、《崩格西诺》、《木鼓与芒锣》、《阿佤小伙》、《麻栗树叶》、《彩色的云》、《五彩的诗》、《点旱谷》及《涧槽情》。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所取成绩斐然。这期间,市县歌舞团还组织力量创作编排并上演了大型组舞《阿佤人》、《佤山音画》、《风从佤山来》、《风舞佤山》、《山魂鼓魄》、《重彩佤山》等不但具有影响力而且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荣获等级奖的舞台艺术作品。

《阿佤人》是临沧民族艺术团在第三届滇西民族艺术节上演出的大型剧目。《阿佤人》用大型佤族舞蹈来表现世居民族的深层生活形象。这个作品可谓纵横捭。纵,以佤族历史为线索,横,以神秘诱人的崖画为中心,联想辐射整个佤族的生产生活习俗,整个剧目主题鲜明,层次清晰,一脉贯通,既纵横交错,又独立成章,以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涵用舞台表现形式将阿佤人的深层生活展现在世人面前。

《山魂鼓魄》以佤族社会发展历史为线索,以佤族的民风民俗为元素,以人性化的社会和协发展为基调,以现代化的舞美设计运用为手段,从阿佤人的起源说开始到现代佤族的安居乐业并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结束,整个剧目气势磅礴,高潮迭起,既有悦耳的音乐,又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耐人寻味的舞美设计,是一台既好听好看的歌舞乐表演,又能充分反应佤族生活习俗及生产劳作场面,是一台艺术水准很高的大写意佤族舞蹈诗。

大型佤族音乐舞蹈诗《风舞佤山》由《红色火塘》、《黑色魔巴》和《金色木鼓》三章组成。其中,《红色火塘》由《不熄的火塘》、《脚碓》、《月亮升起来》、《藏手》及《肚鋩》五个舞段组成。《黑色魔巴》由《魔巴》、《响铃舞》、《毕颂》及《春祭》四个舞段组成。《金色木鼓》由《木鼓舞》、《甩发舞》、《踏歌》及《佳玲赛》四个舞段组成。《风舞佤山》参加了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暨青年演员比赛,在昆明引起了省城观众的强烈震憾。在来自全省各级院团25个参演单位,13台大型剧目,3台组台节目中,《风舞佤山》获得了综合铜奖和集体表演奖。同时还获得剧作银奖,作曲银奖,舞美银奖和编导铜奖等单项奖。

《重彩佤山》是沧源县阿佤山歌舞团以佤族原生的民间传说和原生态的佤族歌舞为基础,结合现代手法,进行大胆构思和创作而成的展现浓郁佤族风情的舞台歌舞乐艺术作品。全剧分生存、生活和生命三章,概括了佤族人对天地自然的理解,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人文情怀的表达。该剧在2008年获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云南省第十届新剧节目展演综合晚会一等奖;2009年获云南省精品工程舞蹈类优秀作品奖;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作品铜奖,表演铜奖;2010年获云南省创作基金一等奖。

21世纪之初,为迎接临沧撤地设市,文化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收集、整理了100多首佤族民歌,其中精选了十余首于2002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DVD碟片《佤山风》,受到社会各界人事的广泛好评,其中《月亮升起来》被业界誉为东方小夜曲。后来,文化部门还相继推出《佤族民间舞蹈》和《佤族民歌精选》等书籍和影像作品,其中《阿佤新歌》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音乐频道多次播出。

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深受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2008年,临沧市民族歌舞团参加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策划的“迎新春云南民族歌舞《春节大联欢》文化系列活动”,其节目黑珍珠组合《月亮升起来》;舞蹈《木鼓欢歌》、《蜂桶鼓舞》;敬酒歌《佳林赛》;情歌《者然》被中央电视台按排在大年初一的新闻频道上隆重推出。最近几年,临沧市民族歌舞团和沧源县阿佤山歌舞团曾经先后赴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日本、越南、文莱及英国、法国、智利、俄罗斯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09年7月,临沧还受中央电视台邀请,组织了四十多名佤族民间歌舞艺人及临沧市民族歌舞团演员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了六期(每期30分钟)以佤族歌舞为主的《民歌中国——秘境临沧》节目。

 在近20年的佤族歌舞打造工作中,临沧文艺工作者付出多多,收获也满满。在全国第三届曲艺节目比赛及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临沧所表演的节目《木鼓舞》获表演一等奖;1999年参加云南省第五届青年演员比赛《鼓仙与蝴蝶》荣获三等奖;2000年参加云南省第六届青年演员比赛《崩格西诺》荣获三等奖;2004年参加云南首届社区文艺展演《木鼓欢歌》荣获二等奖,《麻栗树叶》荣获三等奖。2006年,临沧组队参加云南省酒歌大赛,所参加的节目佤族酒歌《佤族贺新房酒歌》获金奖,《水酒飘香》、《龙潭水酿出的酒》获银奖,《甜蜜的祝福》获铜奖。2010年,佤族舞蹈《高格勐龙 》还参加了全国歌舞乐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现场直播演出。

在千千万万的佤族歌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木鼓舞》和《甩发舞》。《木鼓舞》已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甩发舞也在中国临沧第二届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上,进入了“上海大世界(中国之最)基尼斯纪录”。就在开幕式现场上,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总部的领导宣读了见证词并向临沧市人民政府颁发了证书。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要数《月亮升起来》和《想你》,这两首歌在国内而言,很多听众已经耳熟能详,在国外,也引起了一些反响,因为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歌手经常用这两首歌与外国友人互动。

是什么使阿佤山成为歌舞圣地?又是什么能够让阿佤山的歌和舞染上浓重的色彩?请在《重彩佤山》的解说词中找找答案吧。

“火是天,火是地,阿佤人对火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仰和情感。它给人以光明,它给人以温暖。它能镇邪除魔,它能给人欢乐。人生在世时,火离不开人,人离不开火,所以,阿佤人的火塘永不熄灭。即便人死后,人的灵魂也与火相依相伴。火,永远闪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心灵世界里。我们需要温暖,所以我们离不开火塘。没有火塘,我们就没有伙伴,没有火塘,我们就没有美味。火焐的粑粑很美,火烧的野味很香,火煮的草根树皮都很鲜。我们围着火塘抽烟,我们围着火塘喝茶,我们围着火塘唱歌,我们围着火塘跳舞,我们围着火塘谈情,我们围着火塘说爱,我们围着火塘繁衍。有了火塘,我们就有了激情,有了火塘,我们就有了幸福,有了火塘,我们就有了狂欢,有了火塘,我们就有了希望。红色的火塘红红火火,红色的火塘洋溢烂漫,红色的火塘充满温馨,红色的火塘永不熄灭。佤山的火塘燃烧着千年的梦,佤山的月亮诉说着万年的情。神秘的佤山风情万种,月光下的爱情让人激动。

 “在神奇美丽的阿佤山,自古就生发并流传着一些充满神秘意蕴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佤族许许多多的风俗、礼仪及各种传统文化就是靠一代又一代魔巴的言传身教才得以保留到如今。所以,魔巴不但是佤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而且是保护和捍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践行者。魔巴崇高,魔巴神圣。神灵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信奉万物有灵。魔巴虔诚的祈祷能够感动上天,我们从上天那里获得甘淋。我们崇拜牛头,我们祭祀寨桩。点燃的香火轻烟缭绕,祈求的祷告随烟上天。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祈祷风调雨顺,稻花飘香的季节我们把谷魂叫回来,中秋月圆我们献月亮,大年三十的日子我们感谢各路神仙。我们用跪拜表示虔诚,我们用歌舞娱悦神仙,魔巴为我们驱除邪魔,魔巴为我们呼风唤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魔巴,因为我们信奉万物有灵。

“木鼓是乐器,是被佤族人民视为能够通天的神器。木鼓的鼓点是神乐,是上苍也能够听得懂的神乐。阿佤人常常敲响木鼓与天对话,祷告常年风调雨顺,祈求四季平安。

木鼓是佤族村寨存亡与兴衰的标志。在一年四季中,一个村寨的人们围绕着木鼓要演绎出多少喜、怒、哀、乐的动人故事。战争报警、喜庆丰收、结盟议事、农事天象等都离不开木鼓。木鼓一响,人们血液就沸腾了,在木鼓的感召唤下,人们的行动统一起来了,或喜或忧、或悲或怒的心情都在同一个节拍中跳动。木鼓在佤族人的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图腾崇拜物。神秘的佤山流传着古老神奇的故事,佤山中珍藏着悠久难忘的史诗。在这里诞生了五彩缤纷的希望,在这里掀起了载歌载舞的狂欢。我们用木鼓与天对话,我们用木鼓与神沟通,千百年的木鼓千百年的歌,千百年的木鼓千百年的舞。我们敲响木鼓踏歌,我们和着鼓点甩发,我们与木鼓一起狂欢,我们与木鼓一起歌唱。木鼓敲出佤族山寨的灵性,木鼓敲出佤族山寨的欢乐。三千年日月三千年坎坷,三千年足迹三千年拼博。木鼓是我们生命的脉搏,鼓是我们理想的依托,木鼓是我们永恒的传说,木鼓是我们心中的赞歌。

后记:此文仅以笔者亲历亲闻写就,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错误之处请指正,得罪之处请海涵。

2015年12月4日于临沧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