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土情结
我的乡土情结
《麦收如歌》是继《村里春外》之后我的第二部散文集,也是我的“乡村三部曲”的第二部,《千年古村之谜》作为第三部,即将完稿。除此之外,新闻集《夯歌》也已出版;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我的前半生》已经完稿;长篇纪实文学《邹城烽火:邹城抗战纪实》和长篇报告文学《这方热土》正在整理中。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地方。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
我是村庄的孩子,来自村庄,土生土长,就像村庄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片瓦砾……从小熟悉村庄的味道,熟悉村庄升起的一缕缕炊烟,熟悉村庄带着汗水的味道,熟悉泥土的清香,熟悉一粒粒飞扬的尘埃飘进嘴里的味道……我对乡村的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感情。
在儿时的记忆里,乡村的田野总是充满诱惑。春季,万物复苏,仿佛一夜之间,大地披上了绿装,大人们忙着春耕备播,脱去厚重棉衣的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挖荠菜,捉昆虫,玩的不亦乐乎;夏季,草木葳蕤,大人们忙着锄草、施肥,孩子们则在附近的水塘、河叉嬉戏、捉鱼。到了麦收时节,全家老少齐上阵,抢收抢种,真可谓“一麦忙三秋”,整个麦收季下来,每个人都像虚脱了一般;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田野的秋色不仅可观,更是秀色可餐。到处瓜果飘香,沁人心脾。飘着清甜香气的苹果园,金黄红艳的玉米高粱,压弯了腰的沉甸甸的谷穗,唯恐辜负了农民的劳作似的,可劲地表现着。到了冬季,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闲暇下来,家家闭门闭户,一家人在屋里围着炭火取暖,畅谈着一年的收成,明年的计划。中午时分,老人们靠着屋墙惬意地晒太阳。但这种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农闲时节也是政府号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最佳时期,每家每户都要出工出力,这就是“冬季大干”,无外乎整地、修渠、挖井、打水库、治理河道等等。有勤劳的人家还要趁冬季农闲“串杨叶”、“拾柴禾”、“捞芋头花生”、放牛羊、修剪苹果枝等。
然而,不知何时,村庄的一部分人走了出去,在外面闯荡,渐渐腰包鼓了起来。他们带来的消息,就像蝴蝶长了翅膀一样飞遍村庄,更多的人,从村庄走了出去。村庄到城市,城市到乡村,一些人来了去,去了来。更多时候,村庄成了一家家旅店,走出去的人就像过客一样匆匆归来,又匆匆归去,奔走在乡村到城市路上的人们,就像村庄放飞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而村庄里,老屋老房子,就像苍老的父母一样,身影不再挺拔地伫立在村口,几多迷茫,几多辛酸和凄凉……他们一定在想,村庄咋越来越冷清了……
长大后,我也离开了乡村来到了县城,住进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里,生活在灯红酒绿的虚幻里,乡村的气息渐渐远离了我。但我终究是乡村的孩子,骨子里透着庄稼的韧劲,血液里流淌着泥土气。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每当我情绪低落时,我都会想起乡村来。乡村是治愈我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我的心灵栖息地,更是我永远割舍不掉的根。
乡村,正经历沧海桑田的蜕变,经历平淡到繁华的蜕变;乡村,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承载着岁月的风尘仆仆,从简单到质朴……村庄,日渐苍老的村庄,我相信你的温润和善良,勤劳和质朴,包容和真诚,永远会留在每一个农村人的心坎上。
我的“乡村三部曲”是我对乡村的一份虔诚,一份敬意,更是一份回馈。
在散文集《麦收如歌》里,有对乡村四季的描写,对乡村往事的回忆,对乡情亲情的追忆,更有那无尽的乡愁,还有家乡的特色美食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对异乡的感受……
这部散文集故事性、文学性、资料性等都很强,有不少文章在国家级、省级等媒体发表,有的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是我近年来散文创作的佳作集成,凝聚着我近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和汗水,相信会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益处吧。
作者李兴甲简介:笔名:尼山布衣、昨日残荷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村里春外》《麦收如歌》、新闻集《夯歌》。著有散文集《千年古村之谜》;长篇报告文学《这方热土》,长篇纪实文学《我的前半生》《邹城烽火:邹城抗战纪实》。散文《麦收如歌》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编著的《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一书。散文《父亲的树》《听蝉》入选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校本教材。
下一篇: 一剪梅·消愁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