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嵌在家乡的碧玉

作者:蒙昌荣 阅读:1433 次更新:2022-04-24 举报

  龙井沟水库位于隆兴镇东南,像一只巨型展翼的“蜻蜓”,静足于距永兴场二公里处。她以安祥的容颜,以碧玉纯洁的心灵,滋润护佑着家乡乡亲。

  春节赴友人相约,路过龙井沟。相隔十多年来再次相遇,库坝庄严的盛装带给眼目一新。在沟底,放眼望去,提坝上部中央白色瓷砖拼贴每个足有二米见方的“龙井沟水库”大字十分耀目。漫步坝底石阶,布满苔藓的梯石在诉说沉积的过往,龙井沟水库火热建设的场景一幕幕潮水般涌向脑海。

  永兴系发源于龙多山脉一组高丘陵台地,远离江河,风化的紫色泥土保水力极差,水资源匮乏。旧中国年代,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垦地农耕使森林破坏严重,旱灾频繁,无储水设施,致使这方土地的贫苦农民常常因交不齐地租而四处逃散,人们来来去去像过客一般。

  新中国诞生后,毛主席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党领导下,将这句颠扑不变的真理列入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之首,这句战天斗地改变贫穷落后的精典口号深深扎进农民心中。自此,在各级党政领导下,人们“向荒山要粮”的激情高涨,农闲季节,兴修储水塘在山村遍地开花,开启了家乡水利事业建设辉煌时代。龙井沟水库于1958年冬初始建坝,这对处于素有“高原”之称的永兴人来说,无疑是碗里盛饭得到了保障。一年又一年,乡亲们像蚂蚁筑穴一般,经历二十多年农闲季节的艰苦奋战,建成高29米、坝顶高程371.7米、长116米、顶宽4.5米的大提坝;集雨面积2.703平方千米,容量502.5万立方米,直接灌溉面积近六千亩的小(一)型水库。

  1978年隆冬一个星期天清晨。十二岁的我背上背篼,天没亮,跟着大人们一道,快步向龙井沟水库筑坝跑去。到了工地,龙井沟被浓雾笼罩着。来到坝边,石场的号子声、工具的叮当声、打夯声、拉压石磙声、挑泥奔跑脚步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深沟两岸,汇成激昂的劳动交响乐。父亲领着我走过库坝,翻过一道山丘岭,来到一处山弯里。开始挖泥,父亲用泥撮箕装得满满的,叫我将背篼背在背上,一块一块地向我背篼里加泥,直到我说够了,就停止加泥块,我便跟着父亲的快步向库坝冲去。距库坝一公里多的行程上,挑泥土的人络绎不绝,你追我赶。我根本跟不上父亲的步伐,父亲只好将我背篼的泥块拣些放到他挑的撮箕里,继续往坝上赶。来到坝顶,雾渐渐散开变淡。看见只穿单衣拉石磙子辗压泥土的人虎虎生风地奔跑,一组组打夯的人额上直冒汗水。人来人往的坝面,像游乐园的过山车快速不停地旋转。我们来到坝尾,只见几处由三根木棒支起的三脚架中各吊着一杆大称,依次排队将泥块过称重量,以便记录劳动者所挑泥土该得的工分劳资。称重量的人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边称泥重量边以不友善的语言吼着没挂好挑具的人们。该我过称了,我双手使劲将背篼鞭子往称钩上挂,两次都没挂得上称钩,又遭到那位知青的一声狂吼,还是父亲给挂上过了称。跟不上父亲的速度,我只好慢慢地一趟趟的背着泥块往提坝上赶,为了不让那些知青吓人的叫唤,往后我减少了背泥重量。

  太阳像个贫血的圆盘,慢腾腾地越过山顶爬了出来。雾散开了,一个个浩大的工程场地展现出来。龙井沟两边岩坎布置有多处石场,錾子与手锤的碰撞声伴着打大锤悠扬山歌号子一浪越过一浪,回旋在山沟里;挑泥筑坝的人从不同方向连成一条条线,将劳动路途踏得光滑平整。听父亲说,几乎全乡的劳动力都集中奋战在这里,能不浩荡吗!

  经过几小时的劳作,已至半晌午。我的双肩被鞭子勒得绯红,腿有些无力了。父亲叫我歇息一会,但他们挑泥的脚步仍然快捷奔流在往返途中。这时,一阵激昂悠长的号子吸引着我,停止背泥后,便向那石场走去。眼前的劳动场面令我震撼,打眼子的叮当声不绝于耳;打大锤的中年师傅一声:“唉呀吔吗嘿——”,随即将沉重的大铁锤高高举过头顶,双脚张开大八字步,双臂肌肉拉紧,借用举起的贯力使劲喊出“唉呀——”,将大锤精准砸向石料眼上的凿子,不偏不歪,稳稳当当;稍息,另一位穿着单衣年轻师傅皲裂露出血珠的双手接过刚才的大锤,拉长山歌式的号子,重复刚才中年师傅的动作节奏。排列石眼的凿子被一次次依次砸打,慢慢地慢慢地,墩厚的巨石沿石眼裂出了丝丝小缝。这时,所有师傅们都探头凝望这来得极其缓慢不易的裂缝,同时露出了心喜笑容。中年师傅拿出塑料袋装满的旱烟,叫其他师傅同来卷烟,点然旱烟,欣慰地抽起来。旱烟将他们的重度疲劳随烟雾飘散在空中,向四方扩散,将胜利的喜悦传递给其他人。另一边是破石料打小大锤的师傅们,将有二至三立方米的大个子石料劈成所需要的条石,号子声要低沉快速一些。当开采出成形的条石,便由专门抬运石料的人员抬走。石料均为三一一标准条石(三尺长、一尺宽、一尺高)。只见他们将铁丝往条石两端一挂,两人先后分别喊出:“吔嘿……吔嘿……”,而他们步伐又高度一致,并列向上抬行。抬至坡路,两人肩膀靠得很拢,斜攀的腿使劲向上迈力。大约抬行一百米路段,又交给另外一组人抬运,抬运石料的路途上,“嘿嘬——嘿嘬——”声从他们口中不停地吼出来。石场的条石由人工源源不断地运往施工需要的地方。两岸的采石场共有十多处,各种声音交织成一场场演出盛会,伴着打大锤号子独唱声,将热闹劳动场面尽情挥洒。高亢激烈汇声中充满劳动喜悦,奏响了美好明天的凯歌!

  一阵冷风掠过,打断我的沉思。继续沿着斑驳的石阶拾级而上。被整治后的坝面以钢筋混泥土浇成,方格内堆满石块,以防雨水对坝体的冲刷。未整治前的坝面是野草的世界——巴茅、毛草、铁思兰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草,将坝面挤得满满的。人行走在中间,仿佛置身草原的舒爽感觉。这里曾是民兵训练的打靶场,也是学生野外活动爱去的地方。虽然这一切皆定格为过去,但一代又一代的永兴人都能感知这农业水利浩大工程。登上坝顶,混泥土铺成的公路从坝顶穿过,一条条巨龙石雕围栏在靠库内一侧,南北两端各有二十二条石龙昂头飞向中央,皆有争珠奇宝之势。南行三十米,圆形南干渠一级排灌库闸间自库底耸立在岸边,沿弧形的拱桥可进入闸底。自底部提灌机组并列伸出口经三十厘米三根同大小的排灌钢管,顺着山坡斜向灌渠。再往前走,便是宽七米、高三米、长近八百米的泄洪通道。该泄洪道是乡亲们以钢钎与二锤从一座小山丘的内腹硬打穿的,内部以条石圆弧拱顶,底面与墙体均为条石嵌成。道内冬暖夏凉。一处处库坝周围建造物互相凝望着对方,以泰然自若之势挺拨屹立。她们历年各建功勋,但谁也没有居功自傲的骄情,而是以虔诚之心奉献生灵。给瞻仰者以崇敬之情!

  继续沿着库区北岸游走,清澈碧绿的库面倒映着两岸的树木,倒影增浓了平静库水的颜色,深不可测。来到一处叉弯,一群野鸭在水面上悠闲的游荡,让纯净幽深的水面生出细细涟漪与生机。放眼宽阔的水面,被库提拦截桀骜不驯的雨水像温柔的绿绸,环绕在山丘间。她们失去跳跃奔流向江河大海的向往,而是以另一种居高永兴“高原”的态势,化着雾气或不变的气质滋养着高原一切生命。她深深地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或许她不羡慕远大前程,天生就喜欢做这里的守护者。

  继续前行,来到靠近永兴场南面,一排条石建成的引水灌溉大桥跃入眼帘。既熟悉又陌生有别于城市高楼的灌溉桥愣是如此抢眼。沿着长满野草的小道艰难地向桥身靠拢,我抚触那雄浑壮硕一个个二米见方的桥墩,每隔十米的间距以圆弧拱托起水渠,渠宽一米,每个桥墩上端建有一米宽的小孔。小孔一定还记得,当年少年的我曾和同学一道钻入她的怀中,是小孔给了我们的恬静舒适,让我们享受着无干扰的朗读或背诵。漫长的岁月在她们身上留下沧桑,经年的雨水在她们脸上留下霉点,时光的牙齿将天桥的墙面啃噬出丝丝不平痕迹,但她们依然气宇轩昂,光彩照人。

  灌溉系统分为南干渠和北干渠,各干渠分出许多支渠流向各村社。由于地理位置落差太大,在滴水村的南干渠一级排灌设有二级提灌。十多公里的干渠和支渠就像严阵待发的队列哨兵,随时听从乡亲的召唤,满足永兴东南片区七个村的农田灌溉。经过永兴场镇西南一直向北延伸是北干渠,长十多公里。永兴村近一公里横跨八角丘北干渠天桥最为雄伟壮观,几十个桥墩中最高的桥墩有近十五米高度。胆小恐高的人不敢在桥上面行走。所有干渠按等高比降向各村延伸。她们不畏山高沟深,一路高歌一路前行,在原佛珠、峨嵋、滴水、永兴、施家、安乐、四堡等村均有拱桥干渠的身影,其他地势较低的村有支渠引入。基本实现了全乡十五个村的农田灌溉。南北干渠及支渠系永兴人用二十多年人力辛苦建造的水利长城,总长近三十公里。当时除简单的滑轮组提升石料外,没有任何机械设施,基本靠人力完成了盘延在永兴这片土地上的水利巨龙。由于年久原因,部分干渠天桥出现安全隐患,于世纪之初隐患天桥被撤除。

  这项集永兴人劳力、财力、创造精神为一体,永远该载入史册的伟大水利工程离不开党的政确领导。

  永兴人不会忘记在龙井沟水库建设中历任乡党委书记。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历任领导把党的温暖大旗插在了村村社社和家家户户,社员们才有了冲天干劲,改变落后靠天吃饭的历史。在永兴人的记忆深处,乡党委杨应举书记是永兴妇孺皆知的人物。农忙季节里,杨书记头戴草帽,身着退色旧军服,脚穿草鞋,带领乡干部奔走在村社田间地头。常常为不误农时亲自下田插秧,社员们见到杨书记插得稀密合适,株株直立,行距伸展的秧苗,没有不佩服杨书记的农村人。到了农闲季节,乡党委号召全乡人民打响水利建设战斗,在龙井沟水库建设的石场、提坝、引水渠等皆能看到杨书记指挥的身影。还有后来从二一二国道,沿古楼乡接入永兴的公路建设。干部和群众不等不靠,在乡党委政府号召下,全乡人民愣是用锤子和锄头建造出走出永兴的公路。

  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容易被感染的。这需要榜样,真的,我们都能意识到,榜样的力量可以无穷放大,就会有创造人间奇迹。

  如今,龙井沟水库不仅在灌溉农田发挥作用,而且是隆兴镇民用饮水源。在家乡,比起以现代速度建成的一幢幢高楼、别墅、农家乐,龙井沟水库有些苍老;但她以历史沉淀的永兴灵魂,超凡脱俗,坚不可摧地屹立于人们心中,成为激励永兴人的精神丰碑!

  今春,以所见所感,码成这些文字,也像当年乡亲们开石取土建造龙井沟水库是一样的意思。虽然一笔一画不能为家乡工程添加多少景致,但对已离故土,特别是新世纪出生的家乡后生,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感知当年永兴人为建设家乡辛劳付出、挥洒汗水的历史;或许,这种鼓足干劲的精神和榜样正是今天乡村振兴该接力的火炬。当我们饮用来自龙井沟水库的水时,心里便会升腾起对建设者的热爱与崇敬!


  2022年3月25日成稿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天到田野去看你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解放初,新中国农业发展改天换地。这种中国精神应该是当今乡村振兴接力的火炬! 匿名 04-21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