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缅密缅》剧本
大型歌舞晚会拉祜族史话
《勐缅密缅》
(文学脚本)
陈开心
一、晚会构想
《勐缅密缅》意为“天边地边”,也被视为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它是流传广泛的拉祜族开发临沧坝子的口述文学。整个故事围绕着人类在洪荒混沌时代濒临灭绝之后又奇迹般在葫芦的庇护下得以繁衍,然后因为生存而不断迁徙、不断改变生活方式,最后安居乐业在南美的传说故事。
《勐缅密缅》传说,蕴含着拉祜族丰富的民俗风情,融拉祜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为一体,是历代拉祜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拉祜族民间口述文学的代表作。
这个传说,揭示了人投生到这个世界上,与世间万物方方面面的关系,它把一切带有神秘色彩的解释附之万物,形成了创世神话、让拉祜族后人代代相传。
拉祜族曾被称为“猎虎民族”。为了生活,他们在森林里张弓狩猎,设陷捕鸟。他们钻木取火,围着火塘跳舞,渲染着快乐的气氛也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用骨头磨制的鱼钩钓出江河中的故事,用石头磨制的刀斧砍凿出生活的色彩。刀耕火种的原始点播点出诗行,薅秧薅出妩媚。劳作中的一招一式,在拉祜山定格成优美的舞蹈。
临翔,地处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兴起,乡村旅游也会随之火热,特别是临沧交通的不断改善,边境贸易的陆续兴起,临沧将会涌入大量的人流。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临翔非常有必要打造一台艺术水平较高的以拉祜族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作为外界认识临翔,了解临翔的窗口,同时也将它作为临翔向外展示文化底蕴的文艺精品投放市场,既可以参加各类比赛拿奖,又可以用它与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交流,促进临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临翔区文旅局决定以拉祜族文化为主题,策划编排一台集音、诗、画于一体的《勐缅密缅》大型晚会。
二、晚会结构
拉祜族自称“拉祜”意为拉祜族是勇敢的猎虎民族。拉祜族古语称为“拉哄者”,按照拉祜语四字连绵的习惯,读作“科哄拉哄者”,意为“河头人”“深山人”。
《勐缅密缅》大型晚会以拉祜族的起源、迁徙和安居乐业的社会发展历史为线索,以拉祜族的民风民俗为元素,以人性化的社会协调发展为基调,以现代化的灯光、舞美及视频设计运用为手段,从拉祜族的起源开始到现代拉祜族的安居乐业以及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结束。整台晚会气势磅礴,高潮迭起,既有悦耳的音乐,又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耐人寻味的舞美设计,是一台既好听好看,又能充分反应拉祜族生活习俗及生产劳作场面而且艺术水平很高的大写意拉祜族舞蹈剧。
晚会由“序”、“源起”、“迁徙”、“安居”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
序
1名莫巴(摩巴)和几个孩子围着火塘边,用拉祜语在吟诵拉祜《古本》,接受传统的民族历史文化及礼俗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呈现在舞台,也可以做成小视频在大屏上呈现)。
上篇“源起”
上篇“源起”由《缘起●漂》(群舞)、《缘起●羞》(双人舞)及《缘起●发》三个舞段构成。
《缘起●漂》
(男女群舞)
舞段意境:在诸神纷争,文明崛起的洪荒年代,人类从何而来,众说纷纭。按照拉祜族的创始传说,他们的祖先从葫芦里蹦出。
葫芦在洪水中飘飘摇摇,起起落落,漫无目的,风雨摇曳。忽然,一道闪电划空而过,一声雷鸣响彻天空,洪水退去,葫芦一分两半。
《缘起●羞》
(双人舞)
舞段意境:葫芦炸开,蹦出一男一女。传说是亲兄妹。在遍地洪荒,寥无人烟的环境里,如何按照天意繁衍人类,就是兄妹俩的难题所在。他们捏泥人,不行!做稻草人,还是不行!因为没精无血,难以成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兄妹两羞答答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类的始祖。
《缘起●发》
(男女群舞)
舞段意境:兄妹结合生下儿女后,人类并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进行不断繁衍。一家人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有上山打柴的,有下河跳水的,有在家做饭的,热热闹闹,其乐无穷。
中篇“迁徙”
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历史传说。传说拉祜族祖先原来是过着狩猎的生活,为了追逐窜入南方密林中的一匹马鹿,发现了水草茂盛的草原,而开始从北向南迁徙。其服饰兼具早期北方游牧文化和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双重风格的特点,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据考,拉祜族应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在11世纪前后,拉祜族迁移到了“勐缅密缅”大致上是今临沧、双江两县的范围,勐缅密缅(拉祜语读音mau mei mi mei)在拉祜族古语中有“大火把天地都烧得通红通亮”的意思,反映了当时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生活。
中篇“迁徙”由《迁徙●猎》(三人舞)、《迁徙●耕》(群舞)及《迁徙●织》(群舞)和《迁徙●夜》四个舞段构成。
《迁徙●猎》
(男子三人舞)
舞段意境:“拉”为虎,“祜”为火烤食物,意为火烧虎肉的民族,又有“猎虎民族”的称号。
神灵是至高无上的,拉祜人信奉万物有灵。猎头的家里供有猎神。出猎之前,猎头要杀鸡看卦,念“口功”(祷告),定出行动方向。然后全寨男子一齐出动,带上狗。猎具有弩,铜炮枪。射手埋伏在野兽必经之处,其余的吹牛角,喊叫,指挥猎狗撵山,把野兽追出来。野兽经过路口,设伏的射手即将其射杀。击中者吹“吸角”(一种发声及尖利的牛角哨),大家下弩弦。射中猎物者在自己的弩口上,燃一撮火草,是一种荣誉的表示。另一种方式是穷追,猎物未击中,即全体猛追,一直追到猎物气竭倒地,或跌岩而死。
踩脚扣、钻扣 、夹弓、地弩和捉猴笼都是拉祜族狩猎的主要工具。追山 、拿老熊和挖老鼠时旧时拉祜族狩猎的主要活动。
每每进山狩猎,摩巴都要祭祀猎神,虔诚祈祷获得更多猎物。猎手进山之后,都要跟猎物斗智斗勇。获得猎物之后,首先在森林里钻木起火,以猎犬一起享受猎物美味,然后才带着战利品回部落与族人共同分享。
《迁徙●耕》
(男女群舞)
舞段意境: 拉祜族以旱地为主,习惯轮歇耕作。一般是夏、秋、冬进行。夏天砍冬荞地,秋天砍麦子地,冬天砍玉米地。杂草和树木砍后暴晒,接着放火烧地,然后整地播种。收获时,常在地里搭临时草棚存储。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拉祜男人进山获取的猎物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果腹,拉祜男女开始刀耕火种、开荒种田。他们在山上种荞,在河边栽蹈。劳作中的一招一式,让人浮想联翩,点播点出希望,薅秧薅出爱情。就连追赶鸟雀的响啪也能奏出悦耳的声响。春播、夏管、秋收中的招招式式,都是舞蹈动作元素。
《迁徙●织》
(女子群舞)
舞段意境:拉祜族纺织为麻纺。首先是麻线加工,工具为小型麻车或纺轮,以旋转将麻丝绞成线,然后通过搓纺、漂白、拉直等工序,成为入机的麻线。织机与彝族所用的一致,但不用梭子,而是将线挽成团,以双手交替穿编。
从树叶遮羞到皮毛取暖,再到织布为衣。拉祜女人同样智慧,同样勤劳。她们种麻,她们纺线,她们织布,她们做衣。如今依然绚丽的拉祜族服饰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伟大成果。
《迁徙●夜》
(群舞)
舞段意境:火塘是拉祜族不可或缺的中心物件。经年不息的拉祜族火塘承载着拉祜族的历史和文化。每每夜幕降临,拉祜族男女老少就围着火塘摆古,唱调。青年男女却在开阔的地方燃起篝火对歌,唱跳。火光映照着儿郎,情歌愉悦着姑娘。
下篇“安居”
在*的领导下,拉祜族由原始社会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临沧拉祜族大多定居在临翔、双江一带,从此过上了稳定生活。改革开放之后,拉祜族跟各族人民一样,从落后走向现代,从贫穷走向富裕。
已经脱贫的拉祜族人民,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们不但冲破固步自封的思想意识走出大山,融入社会,而且还打开山门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进入拉祜族山寨,观赏无遮无拦的美丽景色,体验拉祜族生活风情,感受拉祜族生活习俗。
下篇“安居”由《安居●迎》(歌伴舞)、《安居●桥》(群舞)、《安居●婚》(女子群舞)及《安居●酒》四个舞段构成。
《安居●迎》
(歌伴舞 )
舞段意境:迎接游客进入山寨,既隆重热烈,又有仪式感。用现成的拉祜族群众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迎宾曲,把迎接贵宾的喜悦之情唱出来,舞出来,表达出来。
《安居●桥》
(群舞)
舞段意境:搭桥节是南美拉祜族每年都要过的一个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五后的第一个属龙日。深山砍桥树、顺河拖桥木、齐心搭桥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具有特别的含义。
是桥让村民出行无阻,是桥让拉祜族人民能够与神对话,是桥沟通了拉祜族与外界的联系,是桥连接起拉祜族与各族人民之间的情谊。
《安居●婚》
(群舞)
舞段意境:新娘出嫁剃光头是拉祜族的传统习俗,其寓意为到了婆家“从头开始”新的生活。
新娘出嫁前要向家人道别,发嫁时要与男方交接,途中的花轿在唢呐声中颤颤悠悠,搞笑无穷,乐趣无穷。
《安居●酒》
(酒歌串烧 )
舞段意境:拉祜族酒歌是热烈的,也是欢快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才能提现猎虎民族的本性。独唱、对唱、合唱,把拉祜族酒歌精华都呈现出来。
尾声
舞段意境: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上、中、下篇各个舞段经典动作依次亮相,接着围圈唱跳,最后谢幕。
三、音乐要求
晚会音乐以拉祜族民间的山歌、唱调、玩调、劳作歌曲、风习歌曲、歌舞曲和儿歌为基本元素创作。
《序》中老者的声音要有深沉、悠远,耐人寻味的感觉。
《缘起●漂》中的水声要多种多样,既有涓涓细流的轻柔,又有江河咆哮的威猛,最后是洪水渐渐退去的涟漪。
其它舞段的音乐根据舞段意境进行创作。
整台晚会的音乐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
四、舞美要求
本着节俭、实用、助力的原则进行设计制作。节俭指的是用料不奢侈,不浪费。实用指的是便于运输、组装和拆卸。助力指的是置景要有助于突出晚会章节主题。
(一)舞台置景和LED背景
舞台置景要主次分明,LED大屏上的背景必须与晚会章节及舞段密切配合,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有效的为主题服务。
舞台置景和LED背景的取材,都要认真细致,选择拉祜族不同阶段的生产、生活及生存环境元素,让受众看到舞台置景和背景,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服装及道具
每个舞段的服装原则上不重复。在设计制作服装的时候,要突出拉祜族服饰的特点及元素。让晚会不但成为讲述拉祜族历史的晚会。也是展示拉祜族服饰的晚会。
道具要根据编导所设计的舞蹈动作来制作。比如代表水的蓝色布料需要长多少,宽多少,才能让葫芦在布料上起伏波动,是需要进行研究的。
(三)音响及灯光要求
灯光师必须吃透舞段意境以及音乐情绪的变化,什么时候用追光,什么时候用聚光,什么时候用散光,什么时候暗,什么时候强,什么时候冷,什么时候暖都熟记于心,才能使整台晚会产生美伦美奂,若即若离的艺术效果。
五、晚会时长:70分钟
六、演员阵容:30-40名
《勐缅密缅》
(文学脚本)
陈开心
一、晚会构想
《勐缅密缅》意为“天边地边”,也被视为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它是流传广泛的拉祜族开发临沧坝子的口述文学。整个故事围绕着人类在洪荒混沌时代濒临灭绝之后又奇迹般在葫芦的庇护下得以繁衍,然后因为生存而不断迁徙、不断改变生活方式,最后安居乐业在南美的传说故事。
《勐缅密缅》传说,蕴含着拉祜族丰富的民俗风情,融拉祜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为一体,是历代拉祜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拉祜族民间口述文学的代表作。
这个传说,揭示了人投生到这个世界上,与世间万物方方面面的关系,它把一切带有神秘色彩的解释附之万物,形成了创世神话、让拉祜族后人代代相传。
拉祜族曾被称为“猎虎民族”。为了生活,他们在森林里张弓狩猎,设陷捕鸟。他们钻木取火,围着火塘跳舞,渲染着快乐的气氛也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用骨头磨制的鱼钩钓出江河中的故事,用石头磨制的刀斧砍凿出生活的色彩。刀耕火种的原始点播点出诗行,薅秧薅出妩媚。劳作中的一招一式,在拉祜山定格成优美的舞蹈。
临翔,地处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兴起,乡村旅游也会随之火热,特别是临沧交通的不断改善,边境贸易的陆续兴起,临沧将会涌入大量的人流。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临翔非常有必要打造一台艺术水平较高的以拉祜族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作为外界认识临翔,了解临翔的窗口,同时也将它作为临翔向外展示文化底蕴的文艺精品投放市场,既可以参加各类比赛拿奖,又可以用它与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交流,促进临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临翔区文旅局决定以拉祜族文化为主题,策划编排一台集音、诗、画于一体的《勐缅密缅》大型晚会。
二、晚会结构
拉祜族自称“拉祜”意为拉祜族是勇敢的猎虎民族。拉祜族古语称为“拉哄者”,按照拉祜语四字连绵的习惯,读作“科哄拉哄者”,意为“河头人”“深山人”。
《勐缅密缅》大型晚会以拉祜族的起源、迁徙和安居乐业的社会发展历史为线索,以拉祜族的民风民俗为元素,以人性化的社会协调发展为基调,以现代化的灯光、舞美及视频设计运用为手段,从拉祜族的起源开始到现代拉祜族的安居乐业以及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结束。整台晚会气势磅礴,高潮迭起,既有悦耳的音乐,又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耐人寻味的舞美设计,是一台既好听好看,又能充分反应拉祜族生活习俗及生产劳作场面而且艺术水平很高的大写意拉祜族舞蹈剧。
晚会由“序”、“源起”、“迁徙”、“安居”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
序
1名莫巴(摩巴)和几个孩子围着火塘边,用拉祜语在吟诵拉祜《古本》,接受传统的民族历史文化及礼俗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呈现在舞台,也可以做成小视频在大屏上呈现)。
上篇“源起”
上篇“源起”由《缘起●漂》(群舞)、《缘起●羞》(双人舞)及《缘起●发》三个舞段构成。
《缘起●漂》
(男女群舞)
舞段意境:在诸神纷争,文明崛起的洪荒年代,人类从何而来,众说纷纭。按照拉祜族的创始传说,他们的祖先从葫芦里蹦出。
葫芦在洪水中飘飘摇摇,起起落落,漫无目的,风雨摇曳。忽然,一道闪电划空而过,一声雷鸣响彻天空,洪水退去,葫芦一分两半。
《缘起●羞》
(双人舞)
舞段意境:葫芦炸开,蹦出一男一女。传说是亲兄妹。在遍地洪荒,寥无人烟的环境里,如何按照天意繁衍人类,就是兄妹俩的难题所在。他们捏泥人,不行!做稻草人,还是不行!因为没精无血,难以成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兄妹两羞答答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类的始祖。
《缘起●发》
(男女群舞)
舞段意境:兄妹结合生下儿女后,人类并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进行不断繁衍。一家人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有上山打柴的,有下河跳水的,有在家做饭的,热热闹闹,其乐无穷。
中篇“迁徙”
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历史传说。传说拉祜族祖先原来是过着狩猎的生活,为了追逐窜入南方密林中的一匹马鹿,发现了水草茂盛的草原,而开始从北向南迁徙。其服饰兼具早期北方游牧文化和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双重风格的特点,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据考,拉祜族应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在11世纪前后,拉祜族迁移到了“勐缅密缅”大致上是今临沧、双江两县的范围,勐缅密缅(拉祜语读音mau mei mi mei)在拉祜族古语中有“大火把天地都烧得通红通亮”的意思,反映了当时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生活。
中篇“迁徙”由《迁徙●猎》(三人舞)、《迁徙●耕》(群舞)及《迁徙●织》(群舞)和《迁徙●夜》四个舞段构成。
《迁徙●猎》
(男子三人舞)
舞段意境:“拉”为虎,“祜”为火烤食物,意为火烧虎肉的民族,又有“猎虎民族”的称号。
神灵是至高无上的,拉祜人信奉万物有灵。猎头的家里供有猎神。出猎之前,猎头要杀鸡看卦,念“口功”(祷告),定出行动方向。然后全寨男子一齐出动,带上狗。猎具有弩,铜炮枪。射手埋伏在野兽必经之处,其余的吹牛角,喊叫,指挥猎狗撵山,把野兽追出来。野兽经过路口,设伏的射手即将其射杀。击中者吹“吸角”(一种发声及尖利的牛角哨),大家下弩弦。射中猎物者在自己的弩口上,燃一撮火草,是一种荣誉的表示。另一种方式是穷追,猎物未击中,即全体猛追,一直追到猎物气竭倒地,或跌岩而死。
踩脚扣、钻扣 、夹弓、地弩和捉猴笼都是拉祜族狩猎的主要工具。追山 、拿老熊和挖老鼠时旧时拉祜族狩猎的主要活动。
每每进山狩猎,摩巴都要祭祀猎神,虔诚祈祷获得更多猎物。猎手进山之后,都要跟猎物斗智斗勇。获得猎物之后,首先在森林里钻木起火,以猎犬一起享受猎物美味,然后才带着战利品回部落与族人共同分享。
《迁徙●耕》
(男女群舞)
舞段意境: 拉祜族以旱地为主,习惯轮歇耕作。一般是夏、秋、冬进行。夏天砍冬荞地,秋天砍麦子地,冬天砍玉米地。杂草和树木砍后暴晒,接着放火烧地,然后整地播种。收获时,常在地里搭临时草棚存储。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拉祜男人进山获取的猎物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果腹,拉祜男女开始刀耕火种、开荒种田。他们在山上种荞,在河边栽蹈。劳作中的一招一式,让人浮想联翩,点播点出希望,薅秧薅出爱情。就连追赶鸟雀的响啪也能奏出悦耳的声响。春播、夏管、秋收中的招招式式,都是舞蹈动作元素。
《迁徙●织》
(女子群舞)
舞段意境:拉祜族纺织为麻纺。首先是麻线加工,工具为小型麻车或纺轮,以旋转将麻丝绞成线,然后通过搓纺、漂白、拉直等工序,成为入机的麻线。织机与彝族所用的一致,但不用梭子,而是将线挽成团,以双手交替穿编。
从树叶遮羞到皮毛取暖,再到织布为衣。拉祜女人同样智慧,同样勤劳。她们种麻,她们纺线,她们织布,她们做衣。如今依然绚丽的拉祜族服饰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伟大成果。
《迁徙●夜》
(群舞)
舞段意境:火塘是拉祜族不可或缺的中心物件。经年不息的拉祜族火塘承载着拉祜族的历史和文化。每每夜幕降临,拉祜族男女老少就围着火塘摆古,唱调。青年男女却在开阔的地方燃起篝火对歌,唱跳。火光映照着儿郎,情歌愉悦着姑娘。
下篇“安居”
在*的领导下,拉祜族由原始社会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临沧拉祜族大多定居在临翔、双江一带,从此过上了稳定生活。改革开放之后,拉祜族跟各族人民一样,从落后走向现代,从贫穷走向富裕。
已经脱贫的拉祜族人民,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们不但冲破固步自封的思想意识走出大山,融入社会,而且还打开山门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进入拉祜族山寨,观赏无遮无拦的美丽景色,体验拉祜族生活风情,感受拉祜族生活习俗。
下篇“安居”由《安居●迎》(歌伴舞)、《安居●桥》(群舞)、《安居●婚》(女子群舞)及《安居●酒》四个舞段构成。
《安居●迎》
(歌伴舞 )
舞段意境:迎接游客进入山寨,既隆重热烈,又有仪式感。用现成的拉祜族群众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迎宾曲,把迎接贵宾的喜悦之情唱出来,舞出来,表达出来。
《安居●桥》
(群舞)
舞段意境:搭桥节是南美拉祜族每年都要过的一个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五后的第一个属龙日。深山砍桥树、顺河拖桥木、齐心搭桥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具有特别的含义。
是桥让村民出行无阻,是桥让拉祜族人民能够与神对话,是桥沟通了拉祜族与外界的联系,是桥连接起拉祜族与各族人民之间的情谊。
《安居●婚》
(群舞)
舞段意境:新娘出嫁剃光头是拉祜族的传统习俗,其寓意为到了婆家“从头开始”新的生活。
新娘出嫁前要向家人道别,发嫁时要与男方交接,途中的花轿在唢呐声中颤颤悠悠,搞笑无穷,乐趣无穷。
《安居●酒》
(酒歌串烧 )
舞段意境:拉祜族酒歌是热烈的,也是欢快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才能提现猎虎民族的本性。独唱、对唱、合唱,把拉祜族酒歌精华都呈现出来。
尾声
舞段意境: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上、中、下篇各个舞段经典动作依次亮相,接着围圈唱跳,最后谢幕。
三、音乐要求
晚会音乐以拉祜族民间的山歌、唱调、玩调、劳作歌曲、风习歌曲、歌舞曲和儿歌为基本元素创作。
《序》中老者的声音要有深沉、悠远,耐人寻味的感觉。
《缘起●漂》中的水声要多种多样,既有涓涓细流的轻柔,又有江河咆哮的威猛,最后是洪水渐渐退去的涟漪。
其它舞段的音乐根据舞段意境进行创作。
整台晚会的音乐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
四、舞美要求
本着节俭、实用、助力的原则进行设计制作。节俭指的是用料不奢侈,不浪费。实用指的是便于运输、组装和拆卸。助力指的是置景要有助于突出晚会章节主题。
(一)舞台置景和LED背景
舞台置景要主次分明,LED大屏上的背景必须与晚会章节及舞段密切配合,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有效的为主题服务。
舞台置景和LED背景的取材,都要认真细致,选择拉祜族不同阶段的生产、生活及生存环境元素,让受众看到舞台置景和背景,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服装及道具
每个舞段的服装原则上不重复。在设计制作服装的时候,要突出拉祜族服饰的特点及元素。让晚会不但成为讲述拉祜族历史的晚会。也是展示拉祜族服饰的晚会。
道具要根据编导所设计的舞蹈动作来制作。比如代表水的蓝色布料需要长多少,宽多少,才能让葫芦在布料上起伏波动,是需要进行研究的。
(三)音响及灯光要求
灯光师必须吃透舞段意境以及音乐情绪的变化,什么时候用追光,什么时候用聚光,什么时候用散光,什么时候暗,什么时候强,什么时候冷,什么时候暖都熟记于心,才能使整台晚会产生美伦美奂,若即若离的艺术效果。
五、晚会时长:70分钟
六、演员阵容:30-40名
评论[2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