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喝羊汤
都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老家有了中秋吃羊肉的习俗。
早些年穷的时候,只是买斤羊肉掺上很多萝卜吃顿水饺,沾点膻味,便觉得是过了大年。后来家家户户都喂起了羊,羊多起来的时候,乡邻们就不满足于吃水饺,更想喝羊汤了。于是几家一撺掇,吃大烀羊!这习俗就此流传下来,一延续便是几十年。
拾掇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在当天能吃上羊,中秋这天一大早,凑分子的几家便聚在一起。无论农活有多忙,他们今天是绝不会再下地的。吃罢早饭,各组找个宽敞地,对着眼前的活物便开始了。有找专业杀羊的,作为酬谢羊皮便归专业杀手了;有自己杀的,精细自是不必多言。三五家一只,七八家两只,今年我们是19家四只。
先宰后剥,开膛破肚,一收拾便是四五个小时。手脚麻利的开膛收拾,刀工好的剁骨切肉,像父亲这样年龄大点动作慢点干活认真的就负责收拾大肠之类的,反正没有闲着的。切肉的,剁骨头的,切五脏六腑的,烧火的,各负其责各行其是,声势浩大,场景壮观,热闹非凡。但是奇怪的是,天天围着锅台转的巧妇们却没有参与。我曾偷偷问过父亲,父亲的回答是她们不会。真假?这些朴实的乡民们,或许是想让自己劳累了一年的婆娘们歇歇吧!
大火烧起来了。八角花椒茴香之类的大料先入锅。骨头难烂,先让骨头进锅,然后是肉,然后是五脏,最后快出锅的时候是羊血。这边锅沸腾着,那边没忙活完的接着忙活。不久,羊肉的香气一阵阵的飘散在村里。看到锅里沸腾的羊肉,真想挖一碗蹲在炉子边喝下去。近三个小时,熬至汤汁奶白时,羊肉就软烂了。
接下来要分羊肉了。每家每户基本用的都是铝锅,一来好端,二来不外洒。铝锅一字儿摆开。将煮熟的羊肉全部捞出,过秤,几家一平均,把肉分好,然后再分汤。各家各户端着自己分好的羊肉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回家了。
团圆节这天,每家出阁的闺女都会回娘家吃羊肉的。于是乎,大街小巷都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回来晚的,连车都找不到地方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将事先准备好的香菜葱丝放进羊汤里。母亲板正,总是还要炒几个小菜。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老人乐呵,大人自在,孩子贪吃贪玩……一幅以羊汤为主食的和谐的农村午宴图就此拉开序幕……
有人可能不是特别的理解,一只百十斤的羊得2000块钱呢,想吃羊肉自己买几斤不就行了,干啥要兴师动众如此劳苦地宰羊煮羊呢?其实吃才吃多少,我们享受的是整个过程,是整个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浓浓的节日的氛围。我们吃的不是羊肉,是气氛啊!这一习俗不但能够增加家族的凝聚力,而且还能够融洽乡邻之间的关系。在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良好的邻里关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园应该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吧?!
中秋吃羊肉,这已经成为我们村的特色了,似乎更成了一种民俗文化。十里八乡的,问问外村,都没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好奇 ,想问一下某某镇有个喜欢中秋吃羊肉的村,那一定就是我们。据说外村还有很多羡慕我们,每年中秋都来我们村凑份子的呢!中秋佳节,就像一个巨大的聚焦镜,把平时的欢乐浓缩起来了,把人们的纯朴凸现出来了,把山村的和谐展现出来了。
山村有大美而不言。阁老崮下,绿树环绕着村庄,宁静祥和的山村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中秋佳节,未进村前,看到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那一定是我们在大烀全羊……
上一篇: 中秋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