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姜女石
渤海岸边最神奇的景致,应属东戴河新区内的碣石了。周边没有险山峻石,却有几块巨石突兀地矗立在浅海之中,让人惊讶,引人遐想。因对面的大型遗址残垣,被考证为秦皇东巡行宫,这几块石头也经PS后认为是两块巨石,为秦时“国门”,有标榜始皇功勋的《碣石门辞》刻在其上。石下有甬道直通宫殿,加之东西红、黑石崖子呈环抱之状,各顶点原还有类似礁石直立海中,尽显龙飞凤舞之势,更为这片海湾带来神圣气息,好一个祭天拜海的盛大阵仗。
然往事千年,帝王镌记早已不见,名人文卷也是散落飘零,造成后人在追寻历史印痕中以管窥豹,众说纷纭,却争不出个所以然。《碣石门辞》知道一句两句的人寥寥无几,对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虽多些,却也少有人能查实曹先生究竟何处“醉酒当歌”了。
且把这些问题让给专业人士争论吧。来到东戴河,看一看无论是碧波微漾下安然伫立的几块石头,还是惊涛拍岸时依然静默的石柱,在留下到此一游的生动影像时,更应聆听一下久远的故事,在新城楼宇的亮丽与渔村土路的简陋相映中驻足凝思,抚今追昔,发发人生感慨,念念流金岁月。
这几块石头,本地原住民是称它为“姜女坟”的,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有多种版本,我个人认为在当时绥中县万家乡兴盛流传的这个版本是最美好的。后来重划省界,望夫石村归了河北省,把一个传说地分开了。在望夫石村建有贞女祠,两副非常有名的对联辅助了故事的传播演化。其中之一的“海水朝朝与浮云长长”知者甚众,但太注重文字弄巧,而正门处由南宋名臣文天祥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除了主题鲜明,更能证明当时传说的版本已经和秦朝扯上了关系。善良的人们为孟姜女安排了一个最美好的结局,投身入海,化为巨石,其包袱散落,成周边石块。这个美丽的传说只有在这里,才有了穿越千古、永恒不变的终结:本地摄影家近期的一幅作品,描绘出传说中两个人物紧紧相拥的样子;悬一轮明月,成就了中华最美赏月地,都为故事添得圆满。
绥中县在本世纪初做大遗址规划时,避“坟”之忌,直呼为石,称之为“姜女石”,当时有质疑传说中的人物不能用在具体的文物遗址保护开发规划中,加之帝王将相的广告代言效果更好,所以很多时候向游客介绍称之碣石,这就又回归到那个令人头痛的考古问题了。而我还是喜欢叫它姜女石,既和儿时的记忆传承有关,也是人到中年的心理折射。叫其碣石只是一物,略胜过甲骨竹简的坚硬承载,丞相豪迈饮酒时的一个布景;姜女化石虽然是传说,却赋予了它灵性和人性,让其成为主人翁!涛声今时依旧,此石默然无语,但传递给我们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美丽的守望,一个跨越千年仍然丰满的爱情故事。碣石行宫当年不知建没建完,北齐长城入海处证据湮灭;门塌一柱,黄河改道,最早的航海标识可能失去了引航黄河入海口的作用。只有叫她姜女石,我们才会形神兼备地想起哭起来也会很美丽的孟姜女,感同身受地谈古论今,然后笑看风云涌动。
今天,每一位来东戴河观光的人,一定会到海边看一看姜女石,旧时王侯显贵吟咏的印记都已模糊,青年人则更爱听听这个亘古不移的爱情石故事。向海远望,普通民众没有迈出国门征霸天下的大抱负,却可以为那些姜女一样不屈不挠追求幸福的人们所感怀。转过身来,是一座依海兴起的新城,宛如渔家女初置新装的俏丽模样。
真的“换了人间”!
上一篇: 长篇小说【野菊花盛开的时候】(六)
下一篇: 相识风雨中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