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张利华:艰难的决定 理性的选择

编辑:admin 阅读:639 次更新:2022-04-02 举报
在经历了半月的纠结、拖延之后,今天上午我终于鼓起勇气,拿出沉甸甸的手机,在学校相关科室办理了东营老年大学休课(退学)手续。虽然有些留恋,但在无情的现实生活面前,我必须负责任地作出这个不二的选择,因为有不可替代的事情要由我承担。
身居聊城的家父已过了九十岁生日,三十年前从高校副教授职位上退休。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踱步讲坛几十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被评为全省的“文教劳模”,在东昌教育界颇具口碑;1997年2月,作为志同道合的同事和忠贞不渝的伴侣,母亲被父亲精心照料了三年之后,因心梗突发撒手人寰;2001年开始,与二婚的老太又共同生活了二十年之久,后因年老体弱、关系逐渐冷淡,今年六月人家回了安徽老家,撇下了无依无靠的九旬老人。鉴于此,回归故里尽孝心,集中时间和精力,轮流照顾父亲今后的日常生活,成为均已退休的我姐弟仨人的共同使命与责任担当。
扪心细想,老爸这几十年真不容易。五六十年代生活囧迫,六七十年代文革迫害,七八十年代子女就业,都够劳心费神的。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结发贤妻又驾鹤西去…往事不堪回首。作为长子,我却从未给家庭建设增砖添瓦,助排忧解难之力。日前,我在聊第一轮的履职尽责虽然顺利度过了十来天,但这也是1980年7月北镇师专毕业后,首次在家呆这么长时间。想到此,更加内疚不安,更觉心中有愧!
老寿星现在身体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缠身。但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听力下降,背驼弯腰等老年特征十分明显。半个月来,我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尽快进入全职保姆角色,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得到老人的充分认可,我的思想顾虑也随之消除。通过实际操作,现已完全熟悉了事务流程,掌控了餐饮起居规律,获知了具体伺服细节。外出活动,购物买菜,洗衣做饭,刷锅洗碗,擦桌拖地,喝茶聊天各环节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老爸随和慈善,对饮食穿衣不讲究,不挑剔,这也是搞好服务、融洽关系的重要前提。他同情理解子女的处境和孝心,劝说我“不要麻烦,别这么累”,外出注意冷暖,提醒我经常和东营的家人保持联系。更不止一次地夸我饭菜做的好,“老年大学的烹饪课没有白学”。这些举动,使我受到莫大鼓舞,更觉亲切、踏实和安心。日复一日,父子俩平静安逸地迎送日升日落,也赢得了左邻右舍的赞许目光。
初进家门的十几天前,我内心一度翻江倒海。依依不舍的是东营之家,是温馨可爱的老年大学,是令人羡慕的学习环境,是情投意合的同学同事。嘹亮的歌声,精彩的演出,欢快的时光,小孙子的身影…,常在脑海中闪现。作为烹饪一班班长、金秋合唱团团长、关爱艺术团党支部书记,却因家务之事中途而退,不能为众人服务做事了。愧对学校,愧对大家,有相当的失落和惋惜。忍痛割爱后的平静,我得到了两点启示:一是古人常说“忠孝两难全”,这的确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期待两全其美或鱼和熊掌兼得,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应该睿智从容地面对现实,两者之间做出理性选择;二是随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日益高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年轻老年人”照顾“耄耋老年人”将是新常态,新风尚,这也是中国式家庭的发展趋势,是社会进步、文明提升的标志。
当前,我要清醒地明确自身定位,抛弃杂念,调整心态,恪尽职守。努力为前辈安度余年尽心竭力,为建设和谐家庭承上启下,为传承优良家风贡献力量。
再见,敬爱的老年大学;拜拜,亲爱的同志同事!
美丽的江北水城,我爱你!我来了!!

         2021—11—17

张利华,男,山东聊城人,1958年5月出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0年7月北镇师专政治系毕业,中共党员;先后任公社团委书记、东营团市委副书记,市文化体育局局长,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副主任等职。2018年6月退休。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江北水城 匿名 04-04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