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鲁乾亮:淡说三农

编辑:admin 阅读:675 次更新:2022-03-28 举报
我所说的“三农”,就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于社会发展而言,三农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说实话,中国的建设主要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所以重视“三农”问题,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准确判断和重要决策,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常到农村看看。农村姓“农”,住的是农民,从事的是农业,生产的是农产品。农村发展有许多现实问题,譬如规划、生产、销售、贮藏等;农民需要更多的关心,譬如交通、出行、养老、救助等;农业需要积极引导,譬如预测、管理、市场、生态等。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肩上负着解决农村困难,关心农民疾苦,引导农业生产的责任……看农村改革的变化,看农民衣食住行,看农业发展现状,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加强农村建设的关键。
当然,不乏其中也有的人坐机关下命令,一杯清茶,一张报纸,热衷汇报,不入基层,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工作安排瞎指挥,事情糟了推责任,致使农村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甚至带来决策上的失误,给农村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失,浪费时间,浪费资金,这是农民深感痛心的;有的不着边际,搞“路边花”,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后一走了之,致使农村老是原地踏步,失望叹息,这是农民最遗憾的;有的装腔作势,大摆钦差风度,前呼后拥,气派十足,假作指点,一餐饭,两杯酒,三杯茶,双手一拍,脚踏“回马车”,这是农民最可恨的。其实,农村是个大舞台,无论来自何方,跳的哪出戏,技艺如何,群众一目了然。倘若扑下身子,内藏功夫,真刀真枪,化装不化装,农民无所谓,群众心里自然舒服。
二是常到农家坐坐。农家是农民休养生息的场所,也是加工贮藏的车间,除了灰尘与柴草之外,就是牛羊、锄头、镰刀、犁铧、筛子、粮食等,包括许多美食都要从这儿出发,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农耕文化与农耕文明……假如欣然坐下来,拉着手,但说无妨、倾听无妨、学习无妨、指导无妨,再说干部需要向农民请教的地方还多。
所以,进入农村还要进农家,进了农家还要坐坐,拉话家常,了解他们在干什、想什么、盼什么,内心有没有疾苦。进而说,倾听农民的心声,看农民的真实生活,还可以知道一些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处世哲学等等,定会受到教育,启迪智慧,特别是那些生活艺术,对提高思想认识,以及自身能力素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若然多个心眼,便手记下来,非常有意思,更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其实,农民最真诚、最质朴,千万不要看不起他们,更不要嫌弃他们,或不懂装懂。否则,他们会掩藏自己的内心,甚至远离交往,从而得不到真实情况,使调研亦然白费,决策自然错误。
有时,不妨就在农家吃顿饭,农民觉得与干部拉近了距离,能够和谐相处,并向他们宣传法律政策,他们会听得入耳,有喜事也要告诉你,有疑惑便请求你解答……他们得到了帮助,内心感激不尽。所以,唯以亲民、爱民、信民,才能知晓民声、民怨、民疾,从而找到服务农村,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三是常到田间察察。走进农村还要入田间,因为田间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他们一年的汗水与劳作就凝结在这里,但看生产好不好,关键有两点:一是知晓农民的生产水平和自然条件;二是明白干部的指导与关心是否到位。所以,到农村不要停留在农家或路上,进了农家门,还要入农家田,不光知道他们所盼、所想,还要看他们所干所成,因为田间的创作往往是农民未来生活的预知与反映。
当然,平时除与农民交谈生产技术、总结经验、宣传政策、组织学习之外,更要重视到田间地头发现和解决问题,因为生产是一年一季,一季一收,错过季节就错过了收获,更多是赢得起而输不起,特别是那些大额投入,一旦输了就是永远的后悔与遗憾,甚至难得爬起来。为此,干部常要抱着对农民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到指挥有方,引导有力,及时送、查、纠、帮,包括季节、科技、市场在内,都要给他们认真把脉,进行准确的操作和适时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
干部勤政,职责大小,四时季节,常关注三农,方知三农的希望。农业富则国富,农村强则国强,农民安则国安。只有三农强大,国家才有希望,社会才能安康。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