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潘春华:趣说镇纸

编辑:admin 阅读:1726 次更新:2021-10-15 举报

  镇纸,又叫纸镇、文镇、书镇等,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此也称作镇尺、书尺、压尺等。顾名思义,镇纸是压纸的文具,文房中的“小五”,一是古人写字作画时用以平压纸张,二是阅览书籍时平整书卷。其实,除此之外,镇纸还有两个功能,一是镇宅避邪,不少镇纸做成狮虎螭龙等神猛兽样,置放案头,有祥瑞之气;二是许多镇纸做工考究,工艺精美,陈放案头,可怡情悦目,为书房增添书卷气。因此,镇纸素来倍受文人墨客青睐,是文房收藏中的隽品、文房雅玩之一。

  镇纸起源于纸张发明之后,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时。根据史书记载,我国纸的发明者是公元105年的蔡伦,实际上,我国在西汉就有人发明了纸,只是因为当时的贵族士大夫对廉价的纸存在着思想上的偏见,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而仍然钟爱于当时流行的竹简帛书,认为只有贫寒之士才用纸来写文章,故直到几百年以后的南北朝,纸质书才逐渐代替了竹书和帛书。因为纸张成为人们的书写对象,于是受我们祖先“席镇”的影响,镇纸也就于此时应运而生了。唐朝李延寿撰《南史·垣护之传》附《垣荣祖》一文中说:“帝(高帝肖道成427—482)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欲工书法作画者不可不备。”唐朝杜光庭《录异记·异石》又载:“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由此可见,镇纸问世至少已有1500多年历史。

  镇纸可分尺、兽、方、圆等形制。尺形镇纸,是传统主流品种,一般成对的较多。自镇纸诞生,此式样就绵延不绝,至今不衰。尺形镇纸长约一尺,宽约半寸,上面镌有梅、兰、竹、菊、人物、山水、花鸟图案,如清代喜上眉梢镇纸,长方形一对,黑檀木镶贝壳,长30厘米,宽5厘米。乌黑发亮的背景下,衬托出鲜艳的花鸟图案。雪白的梅花芬芳吐艳,一只喜鹊停在弯曲的枝条上,正在悠闲地梳理自己的羽毛。在绽开的梅花丛中,点缀着红的、绿的果实。底部还有几朵大红花,配以尖细的绿叶。整个图案看起来富贵华丽,吉祥喜庆。考究的镇纸不但精致,其上还往往镌有励志名句、对联,所谓放在案头有书香,闲来吟诵有逸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姿笔态书香气,画意诗情翰墨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让人研读之余,体会读书之乐,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聊斋》作者蒲松龄年轻时,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乃在逆境中奋起,自制两锭铜质镇纸,上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明清以来,兽钮尺形铜镇纸,更富有生气,创出镇纸一派新天地。如铜虎钮镇纸,长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头,虎头雕工细腻写实,虎尾写意粗犷。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笺》中有《镇纸》篇,他说有人以青铜虾蟆、青铜蹲虎、青铜蹲螭等器物作镇纸。

  另一类镇纸是以瑞兽祥禽名人肖像为形,前者多取龙、蟾、辟邪等神物之状,也有取狮、虎、牛、马、鹿、猴、兔等兽类之形,造型或卧或蹲。如清代马上封侯铜镇纸,长6厘米,宽4.3厘米,高4.5厘米,重94克,由猴子、骏马组图。骏马蜷腿跪卧在地,马尾回卷,转首凝望。一只小猴端坐于马背之上,一手放于胸前,一手在搔脑袋,形态活泼可爱。整体造型诙谐有趣,意寓马上封侯,表达出古时人们对加官进爵,封侯拜相一种迫切渴望。《水浒传》中也有瑞兽镇纸的描写:端王(宋徽宗)前往王都尉府中赴宴,“偶来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作得好,细巧玲珑。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

  镇纸的材质则多种多样,有银、铜、铁、石、玉、瓷、水晶、紫檀木、乌木、象牙、竹等,这些镇纸虽分量压手但小巧灵动,只占书案方寸之地。清代出现铜鎏金珐琅镇纸,铜胎鎏金,然后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纹饰细腻真实,颇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为文房珍玩中的精细之作。

  玉质地温润,素为文人喜爱,而用玉作为镇纸亦较普遍,文献记载的玉镇纸有“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其背斑点如洒墨,色同玳瑁,无黄晕,俨若虾蟆背状,肚下纯白,其制古雅肖生,用为镇纸,摩弄可爱”。传世品中,玉镇纸更多。如南北朝时的避邪镇纸,是以传说中之神兽避邪的形状雕琢成的。宋代玉河图洛书镇纸,雕成卧玉龟背负着洛书的样子。南宋的白玉兔镇纸是一只缩头蜷卧的可爱小兔。元代的牧马玉镇,不但雕琢一卧憩回首的马,还在马的身旁刻饰一闲坐的牧马人。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幅生动的景象。明代白玉松鼠瓜瓞书镇也是一件情趣盎然的小品,一只小松鼠紧紧趴在一个比它还要大的瓜上,抱着自己的食品低头倾听,似乎怕有谁来抢走瓜。石质、象牙质的镇纸也有精品,像清代田黄石雕的异兽镇纸、象牙雕狮形镇纸,均将这些动物刻饰得惟妙惟肖。从象牙雕狮形镇纸可以看到,狮呈伏卧状,瞠目露齿似在恫吓什么。狮毛刻得规整有序,很程式化,是典型的清代风格。

  镇纸雕琢工艺不逊于砚台和印章,可分刻画、刻书、浮雕、圆雕、光板等几十个门类,因各地风俗、各朝代流行不同而异彩纷呈,风格迥异。镇纸上雕琢的书画作品,其实是书画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它的章法、笔法、气韵应与大幅作品一致。因此小小的镇纸凝聚了书画名家和镌刻名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说是他们的联袂之作。这种联袂不是随意的,因为书画的笔法、章法、气韵,必须与雕刻的风格气韵相匹配,故此每件成功的上品皆极为难得。

  镇纸在宋代已风行士林。宋代学者张镃《南湖集·陆编修送月石砚屏》诗云:“三山放翁实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明代书画家朱之蕃也有诗曰:“文木裁成体直方,高斋时半校书郎。”小小一方镇纸,引无数文人竞折腰,在古今历史上演绎出许多收藏佳话。明屠隆《文具雅编》中逐条介绍了除文房四宝以外的43种其他文房用具,对镇纸是这样介绍的:“铜者,有青绿虾蟆,偏身青绿;有蹲虎、蹲螭、眠龙;有坐卧哇哇;有馏金辟邪、卧马,皆上古物也。”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这样一段关于“金狮镇纸”的故事:“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的刘墉家藏一只金狮镇纸,那是早年宫里一次错案误处死刘墉的唯一兄弟,皇太后为宽慰刘墉,故将一对金狮镇纸中的一只赠与刘墉,另一只送于皇上。刘墉对这只做工精良、金光闪闪的金狮镇纸喜爱有加,诡计多端的和珅见了,羡慕嫉妒恨,于是偷盗了皇上那只金狮镇纸,并设计栽赃于刘墉,结果搬起石头压了自己的脚。上海鲁迅故居中,鲁迅书桌上就醒目地陈放着一方瞿秋白夫人送的狐狸镇纸。1997年,豫园商城华宝楼推出已故金石书画家朱复戡所设计的青铜镇纸,颇受文人学士的欢迎。

  镇纸,原只需重物便可,防风掠过时,笔染宣纸又或纸沾砚墨。但自古以来,千余年的文房气息,从未忽略任何一样小器,文人雅士之风骨,全然沁润在每件文具的纹理之中,留与今人。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