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浙里(3)
走在浙里(3)
运河,南下浙里水姑娘的脸悄悄在变
俞志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有乾隆,沿古老的运河南下,巡幸江浙,问俗省方。将江南水乡的经典园林、亭台楼阁搬进皇家胜地。今有南水北调,润泽于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河边,一位河长迎面走来
晨曦初露,一位河长从岸边走来,他捧起水姑娘的脸,也捧起一掬满满的忧愁,立誓要为这河,赎回曾经的清澈和温柔。
他在“五水共治”中,用童年河里游泳的画面,换回一张治水军令状。每天用浸满汗水的外套清洗水的内衣。留住了水乡悠悠的乡愁,赎回了江南柳条钓明月的诗意。
油菜花探出黄黄的头,薰衣草散发幽幽的香。那悄悄改变的秀俊河湾,江南的娟伞又摇摆出曲折绵柔。水用透明的涟漪,拍打着岸。月儿戏水在江河湖海,戏水在诗的字里行间。
今夜,我又来到你身边,风儿吹起水的清澈和温柔。我捧起一掬江南的水,水中映着一颗湛蓝的心。
杨柳、荷花、芦雪,还有柿树上的红灯笼也守望婉约。
我看到,月儿你每晚早已等着,等着有情人的拥抱,等着诗眼望着你诗说。
你只是叮咛:常在河边走,还请不湿鞋。
乘“武林问渡”去塘栖古镇
武林问渡
大运河,在武林码头拐了个弯。我问水,你要去哪里?
水翻着浪花,奔着说:去钱塘江,会钱江潮,看大莲花,听六和钟声,再上富春、新安江,流进富春山居图。
我说,下次随你去,去独自披蓑,去江边钓台,钓钓寒江雪。那里也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独舟摇橹,入梦桐君山。
一只白鹭,从船窗外飞过。
拱宸桥
以一身自信坚强的风骨,傲立水中三百九十年。一脚踏在宋味浓浓的小河直街,一脚跨向现代的运河文化广场。岁月在流水中泛黄,多少新旧故事沉沉浮浮在桥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你的桥名别具一格,用拱手相合,迎南来北往的漕运,探古访幽的过客。
曾经我的脚在你桥上走过,紫起东来的风,奔流不息的水,岸边的埠头,直街的烟火,我登临的心早已与一条河流着的一首歌平平仄仄中共振。
今,我乘船河中与你迎面相遇。抬头仰望,你如一位风度翩翩的老者,世事沧桑留下历史的容颜。
滚滚河水,浩浩日月。阳光下,一座石拱桥用石的坚硬,大国工匠的自信,荣耀着自身的尊严。
船泊塘栖
两小时的行程,在长长的大运河里,落笔只是一个点。船泊塘栖。
登上码头,诗人老章把我与广济桥定格在同一个框里。这是江南古镇一处淳朴的水乡,丝绸之府,枇杷之乡。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沧桑中还可感受古镇曾经的繁华。
御碑码头,见证乾隆帝的到达,巡幸江浙,问俗省方。两眼的郭璞井,集阴阳风水之理,更显水的神韵底色,玄烨帝南巡汲此井以供茶。“百年汇昌”手工肉粽、粢毛肉圆,仍在舌尖上留有余香。
我走上广济桥,微风拂面,看河中游船悠悠,畅享潮式“慢生活”,漫步“百县千碗”古城街巷,街不长,文化的传承却很长,各种糕点美食包容兼得。
我是个游子,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故乡。
上一篇: 《母亲父亲和儿子》的内容简介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