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谁说他是藤蔓

作者:宋元浩 阅读:50 次更新:2025-03-30 举报

他可是藤蔓?

——烂笔头传外

★宋元浩

“自幼爱在房前屋后侍弄园子,栽种桃、李、柚、枣及爬藤的南瓜、梅豆;爱养鸟、兔、蚕:看鸟长翅,学飞;看蚕宝宝破壳、吃桑叶、吐丝、结茧、成蛹、产卵;看小兔长大、交配、挖洞、下崽;盼植物抽枝壮叶,开花结果。他体验生命的蓬勃、热烈与延续”。

“生于百姓家庭,祖辈只字不识。父亲没上学读书,14岁当红军,在‘大栢地战斗’中拣柴、挑水、烧火、送饭;1934年跟随红军长征,途中受伤被俘,尔后越狱返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选送老爸进“子弟学校”学习、训练,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乡、局级领导干部;母亲生于寒门,童养媳出身,她聪颖贤惠,能说会道,品行端庄,扶贫怜弱;父母优势汇聚,德艺双馨,教育儿女有方……”。

“他8岁参加勤工俭学,肩挑两个竹制‘鱼葫芦’煤炭,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泥泞坎坷的乡间小路上; 10岁上山砍柴、割烧草,起三更,走夜路,天光干,日斜返,啃蕃薯,填肚皮……风雨锤炼人,良药乃苦口,他在校园里‘鹤立鸡群’,成为‘学习尖子’”。

“不料,红色风暴冲走了他上‘北大’或‘复旦’或‘中山’的梦。他随‘四个面向’之洪流,返乡务农,种田、当兵、做工、教书、当“第一把手”;他偶然掉进机关大院,被列为“第三梯队”干部,可因晚婚生育二胎而“犯规”,被卸去“顶戴花翎”后投身浊浪翻滚的“商海”;命运之舟载着他问鼎天地,闯荡南海,以汉字作图腾,寝荒山圆梦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尚无意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命运流年》批注他‘文星透于天干’。姆妈说他心不闲、“手灵巧”;姨父夸他言辞少、“不惹事”;老舅评他反应慢、“坐得住”;老爸批他心气足、“有傲骨”。知子莫如父,老爸一语中的,果真他做了‘逆行者’,把‘定时炸弹’从瑞金炸到北京,惹得满城风雨,褒贬不一;他无欲‘封妻荫子’,尤恼‘稗草’挤压禾苗;他信奉:生存在于竞争,竞争全凭自已;有德无能者或有能缺德者,皆庸才也;夫妻同行,互助互爱,而非依仗对方打发岁月;‘儿孙自有儿孙福’,何须老子画圈点!?儿女的路应由他们自已去走;崇德利于后代,赠金贻误亲人。

他在无意中“占山为王”,爱上汉字书写与创作,以致红色光晕映亮他的大半辈子……他入编《世界名人录》(奥运珍藏版)、《世界人物辞海》等80多部大型辞书。“他非大家、名家,可其作品足以体现他的智慧、才华、情感与灵性;读之,偶得‘悟性’;思之,处世为人;存之,咀嚼人生;学之,崇敬伟人……”

“烂笔头”勤奋刻苦,笔耕不辍,其作品臻至完美,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中共党史、革命史著名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郭晨写道:他身处贫困老区基层岗位而笔耕不辍、成绩不凡,民间戏说他是“状元仔”,并不过分。他的纪实·报告文学集《苏维埃迁都前夜》,“填补了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在红土地上生活战斗的文学纪实空白。”“文学之炉也会把她锻造得更悲壮、绚丽。”国内外知名作家、作家报总编辑张富英赞誉他是“书写红土地的‘红色骄子’!”

(烂笔头2025·3·30审1173字符)

2012·2·06(壬辰年元宵节)改

2012.10.18(壬辰年九月初四)定


上一篇: 采雪茶

下一篇: 园林香诗联分享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