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组干科的年轻掌门人

作者:郄补泉 阅读:7 次更新:2025-02-22 举报

  我在读初中时,我们子弟学校从市里来了一位老师。如果没记错的话,他是政治老师兼团支部书记。因为他没有给我们班带过课,只知道他是刘老师。

  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矿团委书记满义受矿党委任命,出任采掘区队一把手。刘老师便从学校来到矿部机关工作,模糊中记得期间耿习华接管了团委,还是刘老师直接接手了团委。主要我83年参加冶金煤炭公司举办的团干部培训班时,刘老师就是团委书记。

  那个年代的人,没有坏心眼,比较实诚,对生活满怀着憧憬与激情。其实也是一段不啻于上山下乡火红的,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岁月。要按历史编年体去记录,确实是朝气蓬勃,正接受新旧体制转轨接轨,摸滚跌爬的时代。由于社会的转型,出现了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最严厉的“严打”。其他城市不知什么情况?但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包括我们矿区家属生活区,时不时有布告醒目地张贴在人员集中活动的场所,最让人忘不了的名字,就是布告后面的大名“巴图仓”。只要看到这个名字出现在红色道道和红色对勾的布告上,绝对有不计后果的害群之马,被绑缚刑场,执行了枪决。当时没有“黑社会”这个不堪入耳的词汇。“严打”对于我们封闭在山沟里的矿区,具体说就是一个单位,影响不大。83年在刘老师的带队下,我们参加完团训后,是矿党委书记,用最新从丹东买回的黄海大轿车,能坐50人的庞然大物,把我们近20人拉回矿区的。

  85年去呼市学习时,刘老师又接替了组干科科长周日隆,执掌起组织人事的大印。85年我19岁,在呼市企业干部培训班年龄最小,班里的同学从不喊我的名字,叫我“老嘎达”。只有老师偶尔上课点名时,才能听到我的真名实姓。在我86年培训完毕后,自治区才成立和新建了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几年后,刘老师入学到这个学院,位于110国道零公里处的新校址学习。因我培训的学校是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按现今的排辈,我属于刘老师的学长。在我们矿区,刘老师当年执掌组干科,应该是矿区主政组干科最年轻的科长。如果没记错,那年他也不过28岁。但他还佩带着另一圈光环,是矿区决策层里的党委委员,身兼矿纪委书记,哪年兼纪委书记,我记不得了。在我90年大专毕业后,刘老师还是组干科科长,让他一席话,一番神操作,改变了我想做小买卖的想法。追今抚昔,能一辈子没离开不管是企业、还是私营、继而国家行政机关(体制外的),但始终没离开办公室工作。算是与刘老师相识一场的缘分,时间久了不见,见面后两人抬杠,还胡扯一些不着边际的矿区趣事。

  其实刘老师是包一中毕业,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经过共产主义青年大学深造,是一位富有朝气理想的先进青年代表,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着。好像是1992年,在冶金煤炭公司已经分家,组建了市冶金局和煤管局后,他调回了冶金局,告别了15年的矿区生活。

  我清楚记得,92年去冶金局拜访他,晚上在他家休息时,跟他的孩子虎虎(刘恒)睡在他家的大躺柜上。时间过的飞快,现今的刘恒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由于机构改革,八大局撤销变四大公司,再经过四大公司肢解成立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刘老师都没有掉队落伍,每一次通过考试都顺利过关。虽然不是一举夺魁,走的都踏踏实实。难忘2001年,在刘老师的大力举荐下,我出任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工业国资信息》内部交流报刊主要编辑,直至包头市拟成立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撤销前停刊为止。回想3年的编辑部故事,有争吵,有欢笑,有改稿的烦躁,有用稿的慎重谨小。最终凝结起的亲情友情犹如昨天,时时在脑海萦绕。

  大多好友说,刘老师好妻命。是妻子的包容忍耐成就了他平凡的人生。有时团干部们相聚起哄也说,一朵鲜花差点插在牛粪上。其实在生活中,嫂子的心胸要是拿出来比,还真得比刘老师大,也亏嫂子生在了包头,要是生在香港,真得与影星关之琳相比,确实是伯仲之间。不管怎么讲,家和万事兴,在刘老师一家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现今,老两口退休后,安享着晚年,惬意地哄着两个孙子,真得是尽享着天伦之乐,舒心而从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