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一角
县城一角
城南鲁寨,一大户房东,盖简易厦房百余间,租房客大多数是侍候孩子在南关思源实验幼小初上学。
老家一位邻居老哥的孩子(三十多岁的中年人)领两小孩租住在这宽阔荒滩里盖起的简易厦房里县城一角
城南鲁寨,一大户房东,盖简易厦房百余间,租房客大多数是侍候孩子在南关思源实验幼小初上学。
老家一位邻居老哥的孩子(三十多岁的中年人)领两小孩租住在这宽阔荒滩里盖起的简易厦房里。
房子大约二十多平米,里面陈设一应俱全一一煤气灶、电饭锅、电磁炉、冰箱、洗衣机。正对门的里墙那里支着一张大床,房边还有一张小床。当地上架一火炉子,炉火正旺。进门靠窗那里支了一张写字台。上面两小塑料篮里放着花生、瓜子和桔子。看样子,这家租房客很有可能就是在这里过的“年”。
两小孩,一个在做寒假作业,另一个在玩耍,大人们不知是出街上逛还是去工地上打工去了。
出门,一眼望去,两排简易厦房有好几十间,每个厦房门口几乎都堆满了杂物或垃圾桶、垃圾袋。据老邻居介绍,马上开学了,一到上学时间,这些厦房里住满了大人、娃娃,或老汉老婆子。除了侍候(供)孩子上学的,还有打工的(比如刚刚结婚的还没有小孩的年轻夫妇,或孩子已不在附近上学的,或初高中已念完,或半途而废的,这些家长们因长期在这里租住,也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永久的“家”),另外一少部分是养老的、短期在县城疗养治病的。
其余的,是啥也不干的,在山沟沟里老家呆不住,到这里租住,图清闲或图个热闹。
在北上广深或兰州西安成都银川重庆等地,城里大片租房的巷道,人们往往习惯叫“城中村”。这些地方,租房客五画八门、穷形尽相、乱七八糟、形形色色,十分复杂。这一“围城”、“进城”现象,倒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拓宽了消费市场,对于就业、医疗、养老、教育、房产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这次和老邻居去他孩子租住处,使我这个高墙之下、四角天空的“井底之蛙”大开眼界……
在此租户“家”似的房子里坐了一会儿,起身出发时,老邻居把我送出“深巷道”(两排厦房形成的脏乱差的巷道),站在较宽阔处,指着另外两排同样的“巷道”及栉次鳞比的厦房让我看,而这些房子就像八九十岁老太太嘴里的牙,横七竖八、乱七八糟,错落有致。
他说,兄弟,你猜猜,这家房东这个大院里一共有多少间这样的房子。……“一百多间”,停了停,邻居家的老哥掰起指头算了起来。他说,平均每间每月三百至四百元,一年多少,四五千元,一百余间,收入多少,是不是几十万……这就是拆迁中的“坐地户”,这些人家,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这些人平时闲闲在家里呆着,或打打麻将,逛逛街,溜溜狗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