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军旅作家段金泉:岳父的遗愿

编辑:admin 阅读:1683 次更新:2021-09-30 举报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九千多万共产党员正以百倍的干劲、创新的成绩,向党交一份优秀的答卷。如果敬爱的岳父还健在的话,他一定会写一首诗,歌颂党的光辉历程,赞美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抒发一个有60多年党龄老党员的忠诚情怀。遗憾地是,他没能等到这一天。一年前,他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让他留恋的这个美好时代。

  伴随着岳父周年祭日临近,每当提及与岳父相关的话题,爱人总是难以自己,时常泪水涟涟,着实让人心痛。世间最悲伤的事,莫过于亲人间的生离死别。父女情深,但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即使封建时代炼丹修身的道家,指点江山的帝王,也难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我一再劝慰爱人理性看待生命的轮回,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过好自己的日子,让生活充满阳光,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相信他老人家也会含笑九泉。

  岳父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于陕南一个商贾之家。中学时期,他投身党领导的学生剧团,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勇敢地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建设一个美丽的新中国。五十年代初,他被组织选送进入西北师范大学深造,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西部边远地区工作,被分配到一所县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文革”时期遭受不白之冤,蹲牛棚,挨批斗,最后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不久又被安排到乡村中学当校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调回县城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直至退休。岳父教书育人四十余载,为发展乡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党组织信任的好党员,是师生们敬重的好老师、好校长。

  “党指到哪儿,我就扎根到哪儿。”这是岳父一生对党无限忠诚的真实写照。2019年新年第一天,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1953年5月22日,是我入党的日子。似水流年,周而复始,今年我已88岁了,党龄65年,可真是老党员了。回想65年来,我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可以自豪地说,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从没有挑肥拣瘦、和组织讨价还价,党指到哪儿就走到哪儿。哪怕是条件再艰苦的地方,只要哪儿有学生,我就去哪儿。”即使在农村劳动、教书那段最艰苦的岁月,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仰。那时,家里上有老人,下有五个孩子,全靠在中学当教师的岳母一人操心。岳父只有周六放学后才能骑自行车回家,周一清晨必须返校,时常两头摸黑,其苦累可想而知。岳父无怨无悔,带领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很快扭转了学校的面貌,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重回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校长后,他不仅抓行政管理,还亲自给学生上政治课,培养了大批乡村中小学校教师,学校多次评被为先进单位。岳父严律于己,德高望重,深得全校师生爱戴。到了退休年龄,组织上动员他继续留任。他愉快服从安排,推迟两年退休,没有提过任何条件。

  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是岳父不改的初心,也是他一生坚守的原则。他说,“我当校长多年,从未收受过别人的任何礼品。即使有人把礼物送上门,也绝不接受。有人说我‘太固执’‘不近人情’,是一个‘书呆子’,但我心里坦然。组织上也给了我不少荣誉,多次评选我为‘德育模范’,这正是对我的肯定。”他在下放乡村中学当校长时,勤俭办学,开源节流,为学校积攒了一点儿家底。那年春节前夕,学校领导给已经调离的岳父送来一份节日补助,特意说明学校教师人人有份,可他坚辞不收。他说,我已经离开了学校,这份补助不能要。他当校长几十年,生活中帮助过的师生不在少数。有一次,他在乡村集市上看到一位摆摊卖菜的小姑娘,便上前询问为何不去上学。小姑娘说,因为家里困难,没钱交学费而辍学。岳父听后心里很同情,当即记下小姑娘家的住址,专程上门做通了她父母的工作。小姑娘不负岳父期望,学习刻苦,后来考取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也成为一名教师,命运由此发生改变。为让家庭困难的学生继续学业,岳父总是积极想办法,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计回报。每到逢年过节,收到学生们的来信问候或电话祝福,是令他最高兴的事情。

  岳父一生艰苦朴素,对个人得失看得很淡。他说,“记得在乡村中学任教时,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天只吃一毛钱的伙食。有时回家,肚子饿得连自行车都骑不动。但每次调资指标下达后,我从不考虑自己,而是让给工资低、家庭更困难的老师。我1950年参加工作,可工资待遇并不高。一些参加工作比我晚的同志,听说我的工资标准后感到吃惊,而我心理很平静。既然献身于党,就要有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岳父小时候家境殷实,上中学时就骑着时尚的自行车,花钱都是到商号管家那里开银票,吃穿自然也很讲究。在那个年代,过着锦衣玉食的富人生活,可谓不识人间愁滋味。面对眼前的艰难困苦,岳父不改乐观向上的心态。在他生活的辞典里,从未有过一丝半点抱怨的话语。

  阅读岳父日记里朴实的文字,可以看出一名老党员对事业的追求挚爱,对个人利益的淡然心态,对自身廉洁的严格要求,体现了一个老党员襟怀坦白、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退休以后的日子,岳父依然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每天晚上央视的新闻联播是他必看的内容;每逢党和国家召开重要会议、传来重大喜讯,他都要作诗言志。他还自费订阅《参考消息》等报刊,时刻关注国际风云变幻。他时常教育子女要诚实做人、自强不息、勤勉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小事见精神,细节之处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无情未必真豪杰。岳父不仅敬业尽责,更是一个热爱生活、不乏浪漫情调的人。他谦逊平和,低调做人,教育子女严而有道,富有爱心,既不摆长者的架子,也不搞无原则的溺爱,传递的都是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对随女儿生活的老岳母,他尊重孝敬,嘘寒问暖,生活上关怀备至,胜过亲生父母;他慈爱年幼的孙辈,教他们唱儿歌、学作画,一起嬉戏玩乐,赢得小家伙们的爱戴与尊重。在岳父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个个工作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幸福;孙辈全部考入理想大学,有的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研读博深造,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为国效力。

  岳父热爱文学艺术,兴趣爱好广泛,赋诗作画亦是内行。每次外出旅游,他都会寄情山水,以诗抒怀,让休闲生活变得丰富而雅致。那年清明前夕,岳父有意回陕南老家为老母亲扫墓,我特意请假与爱人陪同他和岳母前行。岳父年事已高,我担心途中行动不便,为确保万无一失,事先与所到之地的朋友联系,接力安排好行程吃住。一路上,岳父兴致颇高,沿途游览古迹名胜,品尝特色美食,留下美好光影,吟诵抒情诗词,不时感叹“游美了!吃美了!”

  此行圆满,我也口占四句,以作助兴:

  诗影相随一路行,古风新韵写精神。

  哲思睿语如涌泉,八旬老翁有谁信?

  岳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平日在家里喜欢研究菜谱,下厨炒菜做饭,有几样拿手好菜不输饭店大厨。每到周末假日,孩子们前来团聚,他总是亲手烹调几道可口菜肴,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也尽享着天伦之乐。

  岳父患病期间,仍充满自信,与病魔顽强抗争,奈何医学也无回天之力。最后两月,他在医院病床和家庭病房里度过。好在子孙孝顺,昼夜伺奉身边,陪伴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去年6月中旬,岳父离世。子孙悲痛之余,撰文悼念,泪湿字纸。灵堂前,悲恸中,我也自撰挽联,以寄哀思:

  重品修德授业解惑夙夜在公写忠诚

  爱国爱家大爱无疆厚德正气传家风

  忠贞不渝,信仰永恒。岳父弥留之际,让守候在身边的子女拿来纸笔,写下了“找组织”几个大字。我想,岳父勤勉工作,忠诚坦荡,将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无愧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或许,他最后还想向党组织汇报一下思想;或许……

  山高水长,风范永存。

  “找组织”,看似平淡的三个字,蕴涵着岳父一生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这既是一名老党员的临终遗愿,也是一位父亲对子女最后的爱心嘱托。

上一篇: 段金泉

下一篇: 屈定国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