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雄王成的原型蒋庆泉 任宝常
走进英雄王成的原型蒋庆泉
任宝常
蒋庆泉是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中共党员,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他1928年生于辽宁省锦州大岭村,1949年参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阵地即将失守之时,蒋庆泉冲着步话机喊:“向我开炮!”蒋庆泉重伤昏迷后不幸被俘,在战俘营中经历了123天的生死斗争,终于活着回家,本是英雄的他过着农村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他内心的战争却从未停止,他70岁开始写自己的回忆录。
在看了介绍蒋庆泉老英雄的《寻访最可爱的人》的视频和蒋庆泉老英雄写的《走出战俘营活着回家》这本书之后,耄耋之年的我,心情激动,热血沸腾,立即跟蒋老英雄通了电话,表达了对蒋老英雄深深的敬意。
一、《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这句话是我老师公木歌词中的亮点。然而,蒋庆泉喊“向我开炮”,呼来的不是我军的炮火,而是美军的炮火,他的头、背和脚三处受伤,后背上的棉衣开了花,步话机也被炸碎了。而且敌人投了毒气弹,他昏死过去,等他醒来时,已在美军的运尸车上。他进了美军的战俘营。
在战俘营中,他抱着必死之心求生,与敌人斗智斗勇。在难友们的支持下,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谈判的背景下,最终回到祖国怀抱。
起初,组织上以为他牺牲了,把烈属证和他的军功章,还有日记本都已寄回他的家里,还给他家里送去30斤小米儿。他回家时,家里人问他,你不是已经牺牲了吗?怎么又回来了?他不敢说战俘营的事儿,只是说组织上误会了。
1989年,组织上宣布,撤销他在党内的警告处分,每月给6元钱,民政局的人说是困难补助。后来慢慢增加,每月能领2560元。多年以后,中央军委对这战俘的事儿澄清了事实。回到祖国的战友,都分别得到了正确处理并给予了优厚的待遇。抗美援朝回来的师长、政委一般都是大校,180师的副政委吴成德,晚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战斗英雄称号就是突出的一例。
二、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蒋庆泉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用了14年的时间,写了19万字的回忆录《走出战俘营活着回家》,这是个奇迹。他把字典都翻烂了几本,查找资料,底稿有半尺多厚,夜以继日的把它写出来了。
部队在上海郊区驻扎,组织大家学文化,学政治,使他懂得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知道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要推翻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他每天要学会300字,他买了很多书,读了很多名著,进步很快,他在学习文化中荣立了三等功。《真实战争故事》主编刘霞也是23军的后代,他说老英雄把命交给我,我绝不让他失望。另一个主编赵斯卡,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把它整理好,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这是唯一的一部书,弥足珍贵。
三、一个百毒不侵的人,都曾经是伤痕累累;能够笑看风云的人,都曾经是千疮百孔。他就是《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原型。23军的随军记者洪炉,当年就写好了一篇文章《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因为在中美交换战俘名单中发现了蒋庆泉的名字,知道他没死,多年后他又写一篇文章《王成,你在哪里?》文章中说,王成是有原型的,他叫蒋庆泉。洪炉曾到民政部、23军查找资料也没有音讯,一直查找十多年。蒋庆泉的儿子蒋利看到文章后开始盘问爸爸,爸爸被迫承认,并给作者留下了联系方式。2010年4月,一老一少来到他家,一进门就问:“你是23军67师201团步话员蒋庆泉吗?”蒋庆泉回答说:“是。”洪炉拿出了多年前写的文章,稿纸已经泛黄了,说:“可找到你了。你想不出来也得出来,你再也藏不住了。”一天,蒋庆泉收到了一个长途电话,是步话机员陆洪坤打来的,对方说:“你是小鬼?”他回荅说:“你是胖子?”这是他们当年的称呼。他又和儿子到江苏宜昌看望步话员陆洪坤,见面时,陆洪坤指着蒋利说:“你是蒋利吧,跟你爸爸年轻时一个样。”
老战友见面分外亲切,有说不完的话题。
蒋庆泉一直纠结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回答。当时,是我军没有炮弹可打了,不是见死不救,而是为了救他,牺牲6个连长。见面半个月后,洪炉请他参加北京的志愿军老兵纪念聚会。会上,他会见了王芳的原型,比他小六岁的柳岳继,两个英雄相见乐开怀。他还见到老政委裴周玉将军,裴不顾随行人员的阻止,上台把胸前的和平鸽纪念章给他戴上说:“你是真正的英雄!”他向首长行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首长:“我的团长牺牲了,我的营长牺牲了,我的连长牺牲了,我的排长牺牲了,我的班长牺牲了,现在唯一幸存的老战士蒋庆泉向你报到!”
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有战争的屠户,就有战俘。“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一个人用怎样的爱国行动,才能照亮一段历史?用怎样巨大的成就,才能感动一个民族?”在战俘营中,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因为英雄不肯去日本,不肯去台湾,一天他正在休息,一个魔鬼闯进来掀开被子就打,一拳打在他的鼻梁上,鼻子出血满眼冒金星。也该让那小子倒霉,他一把抓住那人的生殖器,这是男人的要害。狠狠的一拽,这小子痛得猫着腰,捂着小肚子跑了出去,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进来四五个人,见人就打,他和难友们一起与敌人对打,毫不示弱。再次见到那倒霉的鬼,他也没敢再动手。在战俘营中,他们成立回国支队。1953年8月的一天,吴政委被人带走了。战俘们集体高唱:《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响彻对面山谷,以此来声援吴政委,战友们在支持他,警告美国人无条件放人,否则一切后果由美国人负责。第8战俘营的同志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向世界宣布坚决回国的信念。不知谁创作了一首《10月1日的红旗》的歌,集中营升起了几十面五星红旗,美军开始血腥镇压,护旗敢死队牺牲了五六十人,受伤400多人。歌词是:“10月1日的红旗高高飘扬,共产党人的鲜血写下了美帝血腥的罪状,拳头挡住刺刀,石头抵住机枪。敌人越残暴,我们越坚强。胸堂筑成铁墙,保护我们的国旗,打击敌人的猖狂。”这歌从济州岛唱到文川,从文川唱到板门店,由板门店唱到回国。
五、红尘滚滚浪淘沙,生死线上苦挣扎。血泪英雄蒋庆泉尝尽酸甜咸苦辣。蒋老记忆力惊人,对当年发生的事如数家珍。他说:“我不是英雄,但也绝不是狗熊。”这话说得响当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他是一员福将,石岘洞北山是一座人肉堆成的山。1953年2月下旬,在石岘洞北西南山那场战斗,他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两个美国鬼子围住他,在战友王福臣的帮助下,他摔倒一个吓跑一个。敌人的刺刀,在他肚子上开了一朵小花,只是受了点轻伤。他少年在吉林长岭县小太平川放羊,跟蒙古男孩学摔跤,拉黄瓜架,别左腿勾右脚,黑狗钻裆撞羊头,抓得住、攥得牢、前拉后拽贴身靠,这些在战场上派上了用场,他缴获过一支卡宾枪。
蒋庆泉聪明过人,而且非常有心计。他保留那么多照片、军功章(当然也烧了一些)。他是堂兄蒋庆云介绍他当国民党兵的,当时只是为了吃饱饭,那是54军198师593团2营5连战士,在那特殊的年代,他闭口不提蒋庆云去了台湾。因此,没有人找他家里的麻烦,他的家人没有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改革开放以后,蒋庆云衣锦还乡,有接有送。第一次蒋老英雄在沈阳把蒋庆云接回大岭村,而且他每年都回乡,英雄则无颜见江东父老,回村不敢抬头,只能敬而远之。在台湾的老兵,蒋介石集团以种种理由不让他们结婚。蒋庆云没有家室没有子女,他始终没有回到老家,他病故提前雇人给他打幡,悲惨极了。蒋庆泉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多灾多难,死里逃生,娶妻生子,儿孙绕膝,四世同堂,现在正向百岁进军,对他也是个极大的安慰吧!
六、毛主席说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蒋庆泉在国民党兵中,一枪没发败退到江南,见国民党大势已去,他想回家,隔着长江黄河,也没死心,他拉着蒋庆云,要与他一起开小差。开小差,被抓住就要活埋,蒋庆云不准,再三争论蒋庆云不忍向他开枪,最后还是放了他,他以跑百米冲刺的速度离开阵地,竟跑到了解放军的驻地,见解放军正在开饭,没办法,说:我要口饭吃,背着美制30小步枪从此参军了。那是1949年。
在追击国民党败退的路上,一天夜里,一排枪弹打来,他奋不顾身,将教导员曹文虎扑倒在地,救了教导员一命,教导员非常感谢。在部队里排长教会他扔炸药包,他毫不畏惧去炸敌人通往龙华机场的碉堡。两挺机枪掩护,冒着枪林弹雨,就在他快要完成任务的时候,团里的82迫击炮赶上来了,把敌人碉堡摧毁。他的勇敢行动,领导看在眼里,事后根据他的表现,荣立三等功。
部队开到浙江剿匪,他与连长邢德良抓住一名负隅顽抗的土匪,缴获驳壳枪一支、子弹50发,又荣立了三等功。1949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
七、英雄、战士、诗人。
年轻的时候写点东西都是诗人,一个人是不是诗人,要看他年老的时候。——冰心
蒋庆泉有个习惯,就是写诗。在战斗间隙,写了很多诗,一直到老年,现在还在写。“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热情鼓舞的人,永远做不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没有水喝,夏天出奇的热。蒋庆泉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把尿比成琼浆玉液。他接了尿,重伤员要他的水壶,他说这是尿,伤员说尿也是水,先让给重伤员喝。
日记本里记录着:
1、1952年4月17日夜,尿是水 / 水是尿 / 尿不臊 / 好味道 / 尿水妙 / 胜似瑶池琼浆 / 赏心悦目打鼻香 / 开心壮胆 / 紧握手中枪……
2、身背步话驰沙场 / 陷阵甘当马前卒 / 冲锋敢为他人先 / 嗓门铿锵惊敌胆 / 天线威武悍八方 / 战士许国担道义 / 援朝卫国保家乡 / 危难之时不迟疑 / 赤胆无处不芬芳 / 淡定往事暮回首 / 峥嵘岁月慨而慷
很遗憾的是只记了两首。
八、颜氏家训:孝不比兄,穷不怨父,苦不责妻,恕不凶儿。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晚年蒋老英雄跟小儿子蒋志、儿媳妇王素君住在一起,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其乐无穷。
上一篇: 大年初三冒雨游鼋头渚有感(新韵)
下一篇: 再见了,银川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