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笔耕下的光束——黄泽宁

作者:黄泽宁 阅读:25 次更新:2024-12-30 举报

      我的脑病恢复很慢,带着身体残病的我,一边抗病一边写作,让笔耕不锈,让心地宽广。

     2024年,对我而言,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因病在物质上无法积累财富,淡难度日自然没有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上迈出大步,但我的灵魂深处,却仿佛经历了一场静默而辉煌的蜕变。这一年,我的写作之路迎来了那一穿透云层、照亮心田的亮光。

    年初的时候,我还沉浸在对过往的反思与未来的迷茫之中。周遭的世界喧嚣不已,而我,却像是被时间遗忘在角落的一粒尘埃,默默无闻,无所成就。然而,正是这份宁静与孤独,给了我沉下心来,专注于内心的机会。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考那些曾经被忽略的梦想与热爱。于是,我重拾起笔,决定在这片文字的田野上,默默耕耘,期待收获的季节。

     我笔触生涩,像一位勤劳的农夫,日复一日地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我尝试着将生活的点滴融入文字之中,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是夜晚的点点星光,都成为了我笔下灵感的源泉。渐渐地,我的文字开始有了温度,有了色彩,它们不再只是简单的字符堆砌,而是承载着情感与思考的载体。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强国》成为了我展示才华的重要舞台。66学习强国新闻稿,每一篇都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汗水。我触写文稿内容深入田林县的山山水水,乡镇村寨探访各行各业的人们,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那些动人的画面。这些稿件不仅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文字的海洋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在《学习强国》的平台上,那份成就感与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仿佛是对我辛勤耕耘的最好回馈。

    与此同时,《广西日报》及广西新闻网也向我敞开了大门。15篇稿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经过我精心打磨,力求做到言之有物,情真意切。我深知,文字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激发共鸣。因此,在撰写这些稿件时,我总是尽可能地挖掘内容的光辉,传递正能量。而当这些文字化作铅字,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或是网络的页面上时,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除了新闻稿的撰写,我还将目光投向了散文与诗歌的创作。网络平台成为了我自由挥洒的天地。186篇散文及诗歌,如同186颗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我的文学天空中。我用文字描绘着生活的美好与哀愁,记录着心灵的成长与蜕变。这些作品或许并不完美,但它们却是我情感的真实流露,是我对这个世界最真挚的感悟。

    当然,耕耘的路上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也曾遇到过挫折与困难,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些曾经给予我鼓励与支持的人,以及那些默默关注着我作品的读者。是他们的存在,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于是,我告诉自己,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

    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在国家级文学比赛中,我荣获了金奖、铜奖、人气奖以及入围奖等多项荣誉。这些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我文学才华的肯定,更是对我多年来坚持不懈、默默耕耘的最好证明。

     此外,在广西工会文篇比赛中,我也荣获了优秀奖。虽然这个奖项相比于国家级荣誉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但它却让我更加坚信,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的一天。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美亮点的诠释。

     回望2024年,我感慨万千。这一年,我虽然没有在物质上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我的精神世界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升华。我学会了如何在孤独中寻找力量,在困境中坚持梦想。我的写作之路,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沿途的风景或美或丑,但每一步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作者:黄泽宁,1970年出生,壮族,广西田林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右江日报》《百色新闻网》及《三月三》等,发表国家级、区级、市级共400余篇新闻稿,散文、诗歌2000余篇发表于报刊、网络平台等。获全国第八届芙蓉杯文学大赛人气奖、全国庆国75周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优秀奖、第四届"三亚杯"当代华语文学大赛金奖“我的中国梦”全国大型原创文学大赛获铜奖。

上一篇: 进京赶考

下一篇: 过往如梦(小说)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