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荆州“无糕不成席”

作者:肖炎方 阅读:355 次更新:2024-12-26 举报

荆州无糕不成席

肖炎方

鱼糕,又名百合糕,俗称荆州花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渊源流长,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

传说一

有一年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过江陵(荆州)一带时,娥皇困顿成疾,喉咙肿痛,唯欲吃鱼而厌其刺。于是女英在当地一渔民的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厨艺,为娥皇制成鱼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复。舜帝闻之,大加赞赏。鱼糕从此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

春秋战国时,纪南城(楚国国都,遗址在今荆州城北)南门外有一“百合鲜鱼庄”,楚庄王某日郊游此鱼庄偶食之而钟爱,遂被引为楚宫廷头道菜。到清朝,仍出现在宫廷菜中,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传说二

上面鱼糕典故把功劳说是舜帝妃子女英所创,我认为其实不然。兴趣爱好献媚取宠是创造的因素,但在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情景下创造奇迹,才更合情合理。所以,窃以为应是厨子所为。请看另一个传说。

  楚平王是楚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当政时整天沉缅于酒色,尤其喜欢吃鱼,而且要吃鱼肚。有一年夏秋之交,楚平王带着秦姬等一帮后宫姬妾,到云梦泽游玩。临走时,特别交待宫尹,说三天后回宫,要美美吃顿鱼肚,让宫尹早早准备。宫尹领命,把此事交给御厨办理。御厨不敢怠慢,第四天起了个大早,到集市采买楚平王最爱吃的鲩鱼。宫尹查看,非常满意,说车驾中午就到,要早作准备。御厨多年,熟悉平王口味,心想等他回来再做不迟。

  转眼到了中午,平王未回。恰恰那天天气闷热,坐在家里也喘大气。御厨左等,右等,一直等到下午。忽听有人叫道:“大王回宫!”倾盆大雨也从天而降。

  宫尹连忙吩咐赶快剖鱼,御厨和手下人刚操起刀,不由得睁大眼睛----鱼肚已经开始离刺!也就是说,变质了。宫尹也吓坏了。他们都深知平王喜怒无常,搞不好会丢掉性命。宫尹可拿御厨是问,开刀;御厨心想,不能这样等死,要想办法救自己。于是,他灵机一动,吩咐下人把鱼剖开洗净,去掉已腐的鱼肚,留下鱼背,剐出鱼肉,再剁成肉泥,加上佐料,用大火蒸成糕状。然后把糕切成片,以丸子垫底儿,再加木耳,笋片,摆在上面呈鱼形。

  这时,平王派来催促上菜,宫尹心里害怕,御厨自告奋勇去送这道菜。他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反正今天豁出去了。于是,端起菜盘,送到平王案几上。平王看了一眼,觉得这道菜从没见过,便叫住御厨,问个明白。御厨说,这道菜形如鱼,色如玉,名叫玉糕。平王听了,食欲大增,用手抓了一块品尝,味道极美,随即叫来秦姬陪自己享用。平王吃得高兴,立刻传令,赏赐御厨。

  站在一旁的宫尹,一直担惊受怕,胆战心惊,见此情景,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他添油加醋地胡吹一通,把功劳记在了自己头上。

  从此以后,鱼糕就成为楚国宫廷的一道菜。两千多年来,这道菜在楚灭亡以后流入民间,再经一代又一代厨师的改进,成为荆州城及其附近地区的一道名菜。大小餐馆乃至家庭,儿女婚事,花甲古稀寿诞等;凡举办筵席,都必须上鱼糕,这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没有这道菜,则只算家常便饭,对客不尊,所以称之为“无糕不成席”。

具体操作如下

  鱼肉得一刀一刀地刮下来,不留刺,然后再和上猪肥膘、姜葱末,用双刀剁上数小时,成为均匀细腻的混合肉泥。然后再掺入适量淀粉、蛋青、精盐和味精,搅拌上劲后,入蒸笼,上旺火蒸。

  蒸熟后,就可以吃了吗?当然可以了,但是,荆州人觉得还不够,为了增加鱼糕的喜庆色彩,还把蛋黄抹在鱼糕表面,入笼再蒸上十来分钟,再出笼,黄金金的,然后点缀上食用红色素,这就是荆州人所谓的“花糕”了。

  在传统宴席上,出笼的花糕还要用刀切成条状备用,一般一笼切成四、五条。然后将条状鱼糕再切成一块块长方片状,装盘备用,随时蒸热。

  就这样装盘吃,荆州人仍觉得未免单调。于是,还要用猪肚、腰花、瘦肉丝、红椒丝、青椒丝、蒜苗片、木耳、黄花菜等爆炒,加淀粉打芡,作成花糕的茆料,盖在花糕中央。这才作为宴席“头子菜”入席。荆州有民谚谓之“无糕不成席”!如果掺假,淀粉多了,那鱼糕不够软,没有弹性。

  来,吃鱼糕啊。有人号召后,才一起动筷。人们总用筷子夹起一片,先晃荡几下,见有韧性,才嗯,好东西。

  除鱼糕“头子菜”,另还有两样,扣肉、鱼糕以后剩下的边角料剁碎捏成的鱼元子,再油炸而成。

  且约定俗成,送多少人情,才可坐几个席位;桌席又有百年不变的规矩:一块扣肉、两片鱼糕、三个鱼元子。当年知识青年下放到乡下,坐宴席,说这鱼糕好吃,吃了一块又一块,吃了别人的分子,却并不知道。旁边农民心疼他们,也不说破。

     这三样,坐席人一般不吃,都拈在自己面前,而专吃其他菜,基本上是最早的光盘行动。最后散席时,才按荆楚习俗,带“择食”回家,孝敬父母爷奶。

       水四盘

“十碗九碗七星宴”,都是荆州宴席规格。如果没有鱼糕“头子菜”,就不能称之为宴席。那些穷家小户姑娘总要嫁呀,那就只请姑舅姨几户己亲了,只有自嘲为“水四盘”了口口声声做不起人呐,对不起孩子啊!对不起你们啦······

姑舅姨们都说,哪个说是水四盘?你这还不是鸡鸭鱼肉样样有?吃了添,添了吃,还实在些。那个鱼糕也就是图个名气罢了。舅妈姨妈说,我们是说借钱给你,你不要啦,你说借钱嫁姑娘,踮脚充长子,太累了。姑妈说,我说赞助,不要你还,你又说,好说不好听;你还说,亲戚不共财, 共财两不;你呀,人穷志不短,你骨头太硬了,一哈儿腰都不肯弯······说得大家笑起来。 

东家举杯说,多谢! 多谢!跟你们敬酒!过两年,得外甥,再请你们来吃花糕。好,干杯!

2000年后,鱼糕就普遍得很了。我回乡下给父母带礼物,一买就是一整条,一笼中最长的那一条,几十元钱吧。宴席中虽然仍有人提及“头子菜”,早没有昔日风光了。

      泯然众菜矣

      现代小碗菜馆里,几百个品种,有鱼糕,早没有“头子菜”娇名了,早泯然众菜矣。

      虽然如此,但它仍然是荆州美味的代表。荆州游子到天下,一看金黄黄的,一闻香喷喷的,一吃鱼糕嫩爽爽的,就吃到了家乡味,就回到了可爱的家乡。所以,现在荆州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快递一包抽出空气的鱼糕,就递去了乡味、年味、亲友味。

     天下名菜

古时有三晋、三秦、三齐、三楚和三吴。今天这里,我把湖北荆楚原大荆州姑且划分为南北两大片;我吃过荆州北边的荆门、钟祥、京山等地的“头子菜”叫盘龙,圆条切成片,盘在盘里像龙;荆州鱼糕片则四方架着像山峰。质地都完全相同,不过名字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人家不知高了多少个档次。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我总认为荆州鱼糕天下第一。哪晓得全国名菜,没有鱼糕;川菜湘菜等几大菜系,也根本没有楚系。可见中国之大,能人之众,宝物之多,无奇不有啊须不断努力创造,才有一席之地呀。

                      选自《荆楚风情往事》

肖炎方:湖北省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高级教师2012年退休2013年被聘为本市晚报、日报、荆周刊、江汉商报、电视报等特约评论员;2014年加入湖北省作协被儒家经济文化网标榜为专栏作家、主页名人、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2015年被聘为市“关工委”文书;2016年,特骋为荆州开发区地名普查“顾问”“文化专员”。

    作家省作协会员中国作家网在线会员在人民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明网、中工网、儒经网、荆楚网、红网和几十种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评论几千篇。发表中篇小说<<七处架火八处烧>>等。著有<<荆楚风情往事>>等。<<方言还能活多久>>《游拜荆州客官农民诗祖孟浩然》<<上海高考作文:理性对待事物发展的任性>>等多篇被人民网精荐置顶。《庙兴村小学多情趣》《颠覆认知“几床琴”》等多篇被中国作家网窗口推荐。

    评论家沙市区意见领袖南郡楹联博物馆顾问<<三八之力可能不止半边天>>阅读量815万,<<问责新机制让庸官混不下去>> 超5千万,<<润物无声的五毛钱仪式感>>6.7亿。<<两会有啥事 栏目命名须改正>>,促央视后为两会早知道人民网向全国首倡<<现代化旁请暂缓留盲道>>《绿皮火车应适当改进》。《美抵制北京冬奥自取三辱》《从难民看欧美道德文明》被网友读者誉为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具阅读价值的文章。

    教育家1991年入列<<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当代中学名师辞典>>。辅导本班学生在全国20多个省市40多种报刊发表顶峰1年超过100篇。全国新世纪作文大赛第13届专家评审委员。《再评杨修之死》人教社《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当期印为要目外文目录,发行百多个国家。婚恋作品的德育和美育》发全国中语会刊《语文教学通讯》199204期头条批评全国、湖北、安徽、重庆高考作文命题;《回首湖北高考流浪狗被列为高中语文篇目索引。参编<<高考作文戏剧性表达例说>>《作文辞典等几十种。多篇被收入国家文库、中国知网、中国图书网、中国期刊网、参考网人和网、人人文库网、中华活页文选、中国教育在线、美文苑阅读网、百度学术等。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非常感谢你啦!
​当年才子好干部!
肖炎方 12-27
肖大作家@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鸡毛蒜皮之事,你信手拈来,妙笔生花!落笔惊鸿!妙哉妙哉![强][强][强][OK][OK][OK][玫瑰][玫瑰] 肖炎方 12-27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