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刘书珍中央机关永湖香

作者:肖炎方 阅读:190 次更新:2024-11-09 举报

刘书珍中央机关永湖香

肖炎

 

热心帮厨

几乎每年春节,李先玉家都要招待一次同学。我曾夸张地说,李先玉家是中转站,连接着中央和地方。京城省城的同学回岑河老家,首先要落荆州杨国保家,然后再奔赴岑河滩桥资市观音垱,四面八方。

我被杨国保邀进这个圈子,第一次颤颤巍巍走进他家的时候,刘书珍竟然从厨房里迎出来,系着围裙,没蓄什么条子,也没烫什么发型,纯正的普通话也带着湖乡特有的纯真与柔美,完完全全地地道道的长湖边上的中年妇女。她可是从京城回来的人呀。那时才40刚过,给人不是青山遮不住的狂妄与激进,而是淳朴与厚道,和蔼与亲切。

 

红遍岑河进北京

在我们那1967届乃至上届下届,她太有名了。在校读书时,成熟稳重,不像别女生以轻飘风骚去逗引人,暂时红火几天;她是团支部书记,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成绩优秀,劳动踏实肯干,我们这些最不起眼的小不点,我们这些隔壁班上的落后分子,远远地见到她,也肃然起敬,打心眼里尊她为大姐。

天上的星星,人人仰望她。果然,1966年,金秋10月,她被选派到北京,可能比我们3班杨继焕还早一批,去北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检阅。也不知道是全国第几批,反正岑河中学是第一批。当时没有电视机,只能从晚好多时候的电影纪录片上看看。看沸腾的人群,欢呼的海洋,热泪盈眶的红卫兵,听祖国上下一个强大有力千呼万呼的“毛主席万岁”…… 

那天,岑河中学,可以说,开天辟地,没那么热闹过。她们两人,戴着大红花,金秋的太阳把她脸上的湖光水色映照得鲜花盛开。过去皇帝出行也只有文武百官相送,这刘书珍去北京,竟有全校师生相送。前面敲锣打鼓,后面同学挥舞着纸花,高呼着口号,穿过豪桥,走过大街,停在岑河大桥。沿途家家户户敞开大门,喜气洋洋,看西洋景,行注目礼,挥自豪情……

 

美好侧畔美成群

当年留给我们的是无限向往,后来又真进了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后来又当了人事处长。刘书珍的形象渐渐高大起来,令我们这些乡巴佬须仰视才见的人物,却在给李先玉帮厨,为我们服务。远道而来是客人,京城而来是贵人,可贵人在为下人服务,客人在为主人服务。

所以,刘书珍的后面,帮厨的队伍一大伴,屈发秀毛国秀周随礼,等等。那个饭菜真香啊!那个情意真浓啊!那个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美是自己感觉的

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杨国保英年早逝,走了。李先玉哭成了泪人儿。刘书珍可能正在休假,整天陪伴,不离左右。我讲起这些,老婆就直说连说,可惜了,真是可惜了。什么时候接李先玉来吃顿饭,请几个人来陪她讲讲话,散散心。我们一般都在自己家里,但那段时间老婆有点小毛病,下厨太辛苦,那就上蔫馆子吧。

那天到了王义银许家法何守圭严运国周万年张长银袁策明老师,最兴奋的是李先玉带来了刘书珍,说周随礼有事没来。虽然主题是要宽慰李先玉,但人多了,话题也就多了,张三李四,天南地北,人人心情都好,李先玉的心情自然而然也就好了。目的达到了,方法途径却巧妙得多。看样子,老婆这方面还真比我强。

刘书珍一回北京,就打电话来说谢谢,谢谢热情款待。听她那纯美的普通话真舒服,不过,我心里还是有点难为情。我并非是专门请她,顺便也没请她,因为我不知道她在李先玉家。她在北京,董道玉在武汉,那请,不明明是假话?看来,她也跟我一样,感受和体会到了别人的一丁点儿好处。

 

感慨<<荆州教育人>>

以后几天打电话,说我<<荆州教育人>>这本书怎么好,怎么好。首先,她是对老同学我的鼓励,同时可见,她做全国高级知识分子人事工作的热情诚心与技巧;然后是书中有她熟识的同学严运国王明元,还有袁策明老师,可能还有别的熟人。这既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喜欢读熟人身边能人天下伟人,其他似乎都与己无关;但熟人的过去现在和趋向,熟人的生活工作和情趣,都能极大地撩拨自己的兴趣。

同时,我们这一辈,或者说任何一辈,在经历了梦想时代,寻梦时代,成就时代等人生峰巅之后,都会进入怀旧时代。现在同学聚会干什么?酒不怎么喝了,舞不怎么跳了,那干什么?叙叙旧。恰好,我这本书很多叙旧,因为,或者我自称为荆州教育的见证人,记录人,我记录了书中人物的珍贵足迹。有些珍贵足迹可能勾起了她美好回忆,这就是文学欣赏中所谓的强烈“共鸣”。

再之后,就打电话说要给我寄茶叶,我说我有,我信奉“粗茶淡饭” 几个字,40元30元一斤就很好。她说那茶极好,很适合我慢慢思考,慢慢品。我说,你用奢侈品把我惯坏了,看怎么办。她说,不会的,从书中看出,你是个自制力极强的人。

 

千里迢迢赠书画

再之后,她又打电话说,寄两套<<阅读与欣赏>>,另一套给严运国,还说这很适合我们。这下没话说了。

过几天,收到一个大包裹,严严实实,打开一看,<<广播生活>><<广电老人>><<中国广播>><<阅读与欣赏>>,样样都有,每样几期。光<<阅读与欣赏>>一套就是6本,<<诸子百家>><<唐诗选粹>><<宋词精华>><<现代散文>>,等等,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时播出节目的录制光碟,精品中的精品。还有<<真趣>>,小纸袋拎,16开特形大版,厚重大气精美,书法摄影绘画,全是70岁80岁甚至90高寿老同志们所为,专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台70周年而志庆。

那应该是刘书珍任人事处长的功劳吧。但是没有看到人事处刘书珍的任何署名,可能被更高的级别替了名。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做事的不留名,留名的不做事,统通来自于“吃亏不讨好,讨好不吃亏” 这一基本原理。

管他呢,我们收到的是刘书珍的情意,情意远远超过了那一本估价可能几百元的本本。

翻开每一页,书画中飘来的都是刘书珍长湖的水韵荷香,仿佛刘书珍少儿时蹲在长湖边上拨弄着芦苇水乡;老婆则被那些诸子唐宋大餐营养着,一听就醉,一醉就说,刘书珍真好……

 

沙市一中教务主任李平边读边侃:好礼物来自于吻合内心世界的情谊,所以好礼物是份感动,是份懂得。

 

沙市大学教授严运国点评

炎方老弟:你好!<<湖乡本色刘书珍>> 写的不错 ,尤其是“贵人在为下人服务,客人在为主人服务”和“做事的不留名,留名的不做事”等画龙点睛之笔,陡然使这篇文章可读性和读者共鸣增强,品位提高。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在赞美刘书珍,也是在鞭挞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更是抒发你个人的感慨,令我很是赞赏。

 

仍回家乡谢贵人

她一般每年回一次荆州,回罗场长湖,那里有她永生不忘的养父母。她还要,更要,拎礼物去拜,去感谢有恩于她的人:当年提拔她当村妇女主任的,提拔她到罗场公社的,提拔她到北京读书的……

2班,我3班。有回朱洪文等电我,要我到他们2班聚会喝酒。那回的酒,全是刘书珍一个人出。那可是贵州茅台呀。她用最高规格款待岑河中学的初中同学,她经历了无数高级别的人和事,但她把初中同学仍然看得这么金贵,重情重义呀。

 

要在王府井款待我

可能是2014年,为写杨场村史,进北京追踪杨场大人物杨祖迁。因为首都有个刘书珍,我们同学都引以为豪,于是给她打了电话。她一听,就说要请客,在王府井请吃大餐。这一说,吓住了我。王府井是全中国全世界著名的吃府,但她绝对是真话,她家庭有相当的收入,而不是客套假话。我向杨场群体汇报申请过,但我们每天的日程安排较紧,没有应邀。

最后,临离京的前一晩,刘书珍竟来我们宾馆了。她该转了多少车,弯了多少路。她捧着两双北京布鞋,郑重地递给我。北京布鞋已成为全国品牌,全国各地大小商店均有出售,但她送的是情意,是健康,是行走千里的力量源泉。

 

在群里冒泡长湖的芳香

去年,刘书珍被邀进了“荆楚文化群,我们天天在一起了。她前进,是中国的历程; 她站立,是中国大众的高度; 她讲述,是中国的故事; 她散发,仍是荆州长湖的芳香,满满当当的正能量。

上一篇: 谒大佛寺

下一篇: 到心灵的家园转转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朝华夕秀 
非常感谢你同学小妹!
我也替她谢谢你啦!
肖炎方 11-12
大作家你好!《刘书珍中央机关永湖香》文写的好!写出了同学情,也写出了我的心声。书珍待同学如兄弟姐妹,亲人一样。凡是到北京去的都热情椄待,以礼相送。虽是中央机关的领导,但她为人谦和、稳重大气、办事认真执着。是我敬重的好学姐!为你的好文章点赞 肖炎方 11-12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