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父子英雄传佳话 革命先烈美名扬 ——记杜昌甫父子

作者:胡遵远 阅读:154 次更新:2024-09-04 举报

  杜昌甫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人。土地革命时期,他是皖西地区二路游击师的创始人之一。因为他善于带兵打战,敌人畏之如虎,故有“杜老虎”之称。在大别山根据地,提起“杜老虎”的名字,人们都会肃然起敬,至今仍然流传着他和他儿子的英雄事迹。

一、“杜老虎”“攻岭”“烧寨”闯天下

杜昌甫家境贫穷,从小靠租种地主的田地和做裁缝手艺为生,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凌辱。1927年冬,革命烈火燃遍了商城南乡(今金寨西部地区),杜昌甫在“农协”的带领下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因他精明强干、立场坚定、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经中共党员、斑竹园农民协会组织科长曾泽民介绍入党。1929年10月,桃岭乡农民在商南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彭氏祠举行了武装暴动,成立了六乡农民协会和六乡赤卫队。广大贫苦农民纷纷响应,争相报名参加。几天内,会员便发展到一千多人、赤卫队二十多人,杜昌甫任赤卫队长。他积极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捐税,建立基层政权

1929年11月,赤卫队发展到一个连,改编为六乡游击队,杜昌甫任队长。自此,他便开始了带兵打仗的军旅生涯。

攻克羊毛岭“左”倾路线的影响下,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失利。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苏区,革命形势转入低潮,敌人对苏区展开了疯狂“清剿”。为保存革命力量,杜昌甫带领六乡游击队隐蔽于深山密林之中,开展游击斗争。由于枪支弹药和粮食都得不到及时补给,游击队减员严重。但是,杜昌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牢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决心重新组织队伍,保卫红色土地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死难的烈士和乡亲们报仇雪恨。

1932年底的一天夜里,杜昌甫召集杜立保、鲍长鸟等党员以及部分游击队员,在山中秘密开会。杜昌甫严肃地指出:“当前的形势很严竣,我们共产党员决不能倒下。要想办法扩大游击队,继续战斗!”大家一致赞同。他们连夜串联了十几个农会会员,成立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游击队,决定于次日夜里,攻打羊毛岭民团,夺取他们的枪支弹药。该民团有二十人枪,首领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陈春梓。是日半夜,他们乔装成给立煌县(今金寨县)政府送柴草的人员,把枪刀都藏在柴草垛里。队伍接近岗哨时,敌人哨兵大声吆喝道:  

“干什么的?”

“我们是给县政府送柴草的。”

“送柴草的?过来检查检查!”

杜昌甫将刀藏在身后,走在前面。来到岗哨前一个箭步冲上去,手起刀落,哨兵倒下了。战士们迅速动手,除少数团丁光腚逃跑以外,大部分敌人被生擒活捉。敌首陈春梓被战士们从床底下拖出来。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背着缴获的十几支钢枪和几箱子弹,向黄梅尖转移。陈春梓和他父亲、恶霸地主陈少庭被押送到二区苏维埃公审,不几天便处决。

夜袭张家湾陈春梓民团被消灭后,震动了周围大小民团,他们商定对杜昌甫六乡游击队采取“联合围剿”的报复行动。1933年元月的一天,游击队侦察得知:民团队长熊仲川纠集了双河的冯国梁、江店的储勾鼻子、小南京的陈月生、开顺的台凤庭等五个民团,计四百余人,正悄悄地聚集在三合的张家湾子,妄想一举消灭六乡游击队。

此时,杜昌甫率领的游击队仅三十多人、二十七支步枪,要数倍于己的敌人,困难巨大。杜昌甫召集游击队员开会,进行认真分析后,说:“敌人虽然有四百多人,但都是些乌合之众,统一指挥很难;又全是些贪生怕死的家伙,怕打硬仗。我们山熟路熟、敢打敢拼,可以利用夜间奔袭,再发动一部分群众呐喊助威,我们是可以打胜仗的。如果打不赢,我们还可以转移。”大家统一了认识、制定了作战方案。

深夜,杜队长带领六乡游击队和几十名群众向张家湾前进。这时,除民团哨兵外,团丁们都在熟睡。战士们悄悄地向团丁睡觉的地方摸过去,不料却被哨兵发现了。

“干什么的?

“我们是老百姓,给老总送信来了!”

说话间,杜昌甫就给了哨兵一枪。战士们迅速包围了村子,向敌人发起猛烈射击。四周山上协同作战的群众一起呐喊,“嗒嗒嗒……”洋油桶做的机关枪也响个不停。激烈的枪声、喊杀声,此起彼伏、响彻夜空。梦中惊醒的团丁们弄不清来了多少游击队,惊恐万状、乱成一团,纷纷夺门爬窗向外奔逃。有的被打死在窗台上,有的被击毙在台阶下,有的尚在梦乡就被送回老家了。这一仗,打死打伤团丁八十多人、缴枪五十多支,一举粉碎了熊仲川“联合围剿”游击队的恶毒计划。

火烧熊家寨张家湾反“围剿”胜利后,民团队长熊仲川夹着尾巴逃回了熊家河老巢——熊家寨。杜昌甫则盯住他不放,带领游击队,准备攻打熊家寨,捉拿熊仲川。

黄昏时候,队伍从黄眉尖出发。战士们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个个满面红光、斗志昂扬。杜昌甫脚穿草鞋、打着绑腿,腰间系着一条宽皮带、手握驳壳枪,精神抖擞地走在前面。他们翻山越岭,接近熊家寨时,已是子夜时分。不知是谁踩翻了一块石头,敌人哨兵听见响声,“砰”的一枪,一个战士应声倒下。战士们见此情景,立刻举枪反击,夜空里顿时飞窜起无数条“火蛇”。战斗大概进行了半个小时,双方互有死伤;但由于寨门紧闭,寨栅坚固,杜昌甫他们怎么也攻不进去。激烈的枪声逐渐平息,几个团丁开始扯着嗓子大叫:“好汉们,进来吧!哪个不进来,哪个是孬种!哈哈哈……”战士们听着,肺都气炸了。杜昌甫这时却出奇地冷静,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面,借助微弱的星光,眺望着寨内:熊家寨十分坚固,从外到里共分三层寨栅。第一层是排得密密麻麻的、几个人都抬不动的松树桩;第二层、第三层分别是以碗口粗的圆木和毛竹围成的一丈多高的栅栏。对于只有步枪的游击队来说,要攻破它,非常困难。

忽然,杜队长想起周瑜的“火攻赤壁”,他顿时计上心来---可以来个火烧熊家寨啊!原来熊家寨的东西厢房都是草房,加上这些木竹寨栅,非常利于火攻。杜昌甫想到这,立即从石头上一跃而下,命令战士们都把子弹头去了,塞上蘸着油的棉絮。只听杜队长一声令下,子弹就像流星一样,直飞熊仲川的东西厢房。顷刻间,熊家寨便成了一片火海。寨内的团丁们如炸了窝的蚂蜂,嗷嗷地乱成一团。除熊仲川在少数团丁的掩护下越寨逃跑外,其余大部分被歼灭。

火烧熊家寨之后,六乡游击队进得到一步壮大:武器弹药补给充足,队伍发展到一百多人,步枪也增加到九十七支,战斗力大大增强。

“打粮”江家店敌人的四次“围剿”,使得皖西农村田园荒芜、粮食奇缺。游击队的战士和群众只得挖吃野菜充饥,形势逼迫他们不得不到白区去找地主豪绅“打粮”。1933年正月下旬的一天夜里,鹅毛大雪飘飘扬扬、遮天盖地,杜昌甫带着“箩筐队”出发了。路上不时有人摔倒,箩筐跟着滚出很远;但是,大家谁也不吭声,爬起来捡起箩筐继续前进,没有一人掉队。因为是白区,大家都担心目标暴露,一百多号人没有一人说话、吸烟,连咳嗽声也听不到,只能听到队员们踩雪的声音。队伍向江店储勾鼻子民团进发。储勾鼻子是民团头子,又是大地主。自家开着米坊、酒坊,囤积了很多粮食,高价出售、盘剥农民。

队伍走到下半夜,经过简家冲的一个庄子,只见庄子里有间屋子里仍然是灯火通明、人声嘈杂。经仔细侦察,原来是简家冲的民团团丁们还在赌钱。杜昌甫觉得可以顺带消灭这帮“害人虫”,便命令队伍迅速贴上去包围起来。行动敌人岗哨发现了,但他没进屋报告就自个儿先溜了。屋里的二十几个团丁正在聚精会神地赌,连杜队长他们进屋也没觉察。杜队长很“佩服”这些赌徒的专心劲儿,拔出枪一跃跳上屋子里正中间的桌子上,大声吆喝道:“不准动,我们是游击队。你们被包围了,缴枪投降的不杀!”二十几个团丁这才如梦方醒,但是,已经迟了。除站岗的溜走外,全部当了俘虏。杜昌甫将这些俘虏狠狠地教育了一通,把他们释放了。随后,带着战士背着缴来的枪支弹药,快速地奔向江家店。

天刚麻麻亮,到了储勾鼻子的庄上。储勾鼻子因为得到简冲民团那个事先溜走的哨报告,早已人去楼空。杜昌甫叫人一边警戒、一边开仓放粮。不一会儿,两大仓的粮食就被分得精光。战士们个个满载而归。

突围大游寨。1934年秋,国民党第十一路军纠集反动民团冯国梁、熊仲川部,共二千余人,分东、西、北三路合围杜昌甫二路游击师驻地曹家湾。曹家湾方圆不过二十里,四面环山。只要把住四周山口,敌人是很难攻进来的。在得知敌人即将来袭的第一时间,杜昌甫迅速率部抢占了驻地附近的大游寨主峰。战斗中,游击师居高临下,几次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酷战至傍晚,杜昌甫见敌我力量悬殊,恐久守不利,主动率部从敌人火力薄弱的东面突围。当敌人攻占大游寨主峰时,游击师早已安全撤退到廖家山。敌军紧赶紧追,把廖家山团团围住时天已抹黑。敌人不敢夜战,就在山麓周围燃起篝火,以便明日再战。杜队长料到天亮后必有恶战,且胜不大,便决定带领部队深夜突围。他们选择赵家院子为突破口,这样就可以东渡史河,向莲花山转移,从而摆脱目前险境。

下半夜,杜师长通知各部准备突围。赵家院子山口旁的几个敌哨兵怎么也不会想到游击师会选择此地作为突围,个个正东倒西歪地坐在篝火旁,抱着抢打瞌睡。游击师的战士们悄悄地摸过去,只用匕首就杀死了哨兵。就这样,游击师一枪未发,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跳出了包围圈。等天亮后,敌人发觉扑了空,再去追袭游击师,他们早无影无踪了!

二、小英雄视死如归留英名

杜昌甫的儿子杜志强又名杜德昂),是乡儿童团大队长。在杜昌甫的教育下,十三岁时就很懂事了。他带领儿童团站岗放哨,密切注视地方地主民团的一举一动;化装侦察敌情,为苏维埃政府悄悄送信。大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一次战斗中,双河民团头目冯国梁的弟弟冯国柱被杜昌甫的游击队活捉了。冯国梁通过一个叛徒的密报,从杜昌甫的亲戚家抓走了杜志强和他的妈妈冯长茹,妄图以夫妻、父子之情软化杜昌甫。

杜志强被捕后,敌人对他严刑逼供。但他坚不屈,拒不说出游击队活动的地方,敌人无计可施。冯国梁对外放出消息:“只要杜昌甫放了我弟弟、不再干共党,我就放了他的妻儿。”为表示诚意,他还假惺惺地先放了冯长茹。

杜昌甫对此毫不动摇,悲愤无比地说:“我要干一辈子共产党,决不中途而废。妻儿就是死了,那也是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随即将十恶不赦的冯国柱处决了。

冯国梁见阴谋破产,便使出一条更为毒辣的奸计。1933年春节期间,他得知杜昌甫的游击队在大游寨活动,便带着民团和国民党十一路军的两个团,偷偷地包围上去。他命令团丁押着杜志强在前面走,一边走、一边叫团丁们喊话:“杜昌甫,快出来吧,再不出来,你老杜家可就绝种了!”

这一天,天气异常寒冷,下着大雪。杜志强因遭敌人摧残、早已遍体鳞伤,这会儿只穿了一件单衣,打着赤脚走在雪地上。游击队的战士们在山上看得一清二楚,个个义愤填膺,一致要求杜队长下命令“下山救人”。杜志强的小叔杜立光、舅舅冯兵等,更是要求单人去营救。

杜昌甫稳住大家,满眼含泪地说:“同志们,敌人就是想利用我们一时的感情冲动,盲目下山,好一网打尽啊!如果我们现在下去,毫无疑问是正中奸计。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冷静啊!”

冯国梁见团丁们喊话不中用,就威逼着杜志强喊。杜志强虽然年龄小,但早已识破了冯国梁的阴谋诡计,拒不喊话。冯国梁就用枪托打他、用皮鞭抽他……最后,忍无可忍的小志强跑到一个坳口上,面对群山、高亢激昂地喊道:“爸爸!你们要藏好,千万别下山,白狗子想骗你们!”冯国梁气急败坏地抽出一把残忍地将小志强的一只耳朵割了下来。杜志强捂着伤口,痛得在雪地上直打滚,冯国梁跟着又给了他一枪……

小小年纪的杜志强,就这样匆匆地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

当晚,杜昌甫带着战士们来到杜志强的遗体旁,站在厚厚的雪地上,向儿子默默告别。杜昌甫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儿子冰冷的身体,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他声嘶力竭、悲痛欲绝:“儿子啊,是爸爸对不起你呀,眼睁睁地看着你被打死,却没有办法救你,你是爸爸的好孩子,是革命的好后代……”在冰天雪地里,杜志强的身体比冰还寒冷,杜昌甫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像是期望着能用自己的体温救活他的儿子。看着此情此景,一旁的战士们都泪流满面,他们一个个地举起了手,向这位小英雄敬礼。

雪越下越大,严寒似乎无法侵袭这些战士们,他们就这样在大雪中久久地站着、站着……

上一篇: 奥运赞歌

下一篇: 格言(二)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