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村轮”的记忆
“曹村轮”的记忆
[按:本文根据“瑞安印记-虞秋生”《130万人次坐过的“曹村轮”,承载了这么多的荣光和欢乐》缩写。在缩写时,改过一些地方和用词。缩写者--曹村老人。2024.7.25]
1966年3月的一天清晨,一艘汽轮拖着4只满载天井垟周边村民的客船,从曹村起泥潭(“起泥潭”,曹村方言音“起泥亭”,小地名。此处原无地名,后有多座砖窑,挖起“青稀泥”制作砖瓦,久挖之,便成潭,潭成,故名之“起泥潭”。)码头起航,向目的地飞云上埠塘河码头进发。这艘被大家称之为“曹村轮”的内河交通工具,在此后的20年里,把马屿与仙降两区的村民和货物源源不断地送出飞云江南岸,再把外地客人和商品接到南岸。它在给130万人次的旅客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促进了飞云江南岸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飞云江南岸交通不发达,村民外出“靠脚板”、运货“靠扁担”。地处偏远的曹村一带更是“人出不了山门,货出不了乡村”。这时,瑞安县交通部门根据曹村河流状况,于1965年秋与温州内河轮船公司瑞安分公司商定,开通曹村至飞云上埠塘河客轮。交通部门负责建设轮船停靠码头,轮船公司负责购置动力汽轮、客船及日常运营。
万事具备后,“曹村轮”终于1966年3月正式启航。一艘120匹马力的动力汽轮拖着4只客船从曹村起泥潭缓缓驶出……船过河港掀起层层波浪,冲击着堤岸,发出阵阵涛声;汽笛声划破寂静的天空,给沿岸乡村带来了希望;船舱里的乘客个个把喜悦挂在脸上,欢迎新生活的到来。
曹村起泥潭到飞云上埠塘河码头,直线距离为16公里,而轮船所走的河道弯弯曲曲,行船绕东绕西,行驶距离相当为30公里。轮船以每小时13公里的速度航行,加上停靠时间,单程航行大约需要3个小时。头3年,航线停靠码头有18个:从曹村起泥潭出发,经过许岙垟心亭、三株松、下涂、新渡桥(过了新渡桥,船离开马屿区范围,进入仙降区水域),再经过仙降的塘角、垟坑、下社、樟树桥、木车、社门、徐库桥、高旺、吴桥、东垟、彭桥、前金等停靠点,最终到达飞云上埠塘河码头。
1969年冬开始,马屿区内又增加了丁岙、增家垟、女岙和垟头4个停靠点,至此,“曹村轮”停靠点增到22个。在所有停靠点中,起泥潭、新渡桥和许岙垟心亭这3个点上客比较多,仙降区所属十几个码头客流相对要少些。为合理安排旅客上船,轮船返航时,在新渡桥码头“放掉”两只客船,将剩下的两只带回曹村。第二天,汽轮拖着两只客船再从曹村起泥潭码头出发,到了新渡桥码头,把昨天停放的,这时已上客的两只船带上,一起驶向目的地。
轮船在曹村起泥潭起发时间为:夏秋早上5点15分,春冬早上6点。为了给旅客进城办事留足时间,飞云上埠码头返回曹村时间为:夏秋下午2点整,春冬下午1点30分,以确保旅客天黑前到家。单程票价为2角6分。1980年1月调整为3角。票证为纸质,上船前买好,中途时有查票。
夏秋时节人、货多,有时会加挂一只客船,共5只客船。每只客船舱内设靠椅于两舷,旅客相向而坐,中间摆一排长板凳。一般先到的人会坐靠椅,后来的坐长板凳。每只客船能容纳40多人,5只船可容纳200多人。有时船背上也坐满了人,过桥时,船老大会提醒大家当心头碰桥!而大家都会低着头、弓着腰,甚至躺下让船过桥。当年乘船的人大都是进城进货送货的、提篮挑担做买卖的、到城里学习交流开会的、给企业跑供销的,还有走亲访友和外出游玩的,等等。
今年78岁的陈瑞林说:“坐‘曹村轮’最大的感受就是闹热。船舱里有摆棋局的、有玩三张牌的、有手捥大竹蓝卖香烟水果什的、有肩膀挂着箱子卖冰棍的,也有脖子上吊个四方格卖香烟糖果的,有挑箩筐敲打卖麦芽糖,还有打长筒唱莲花的,偶尔还能碰到词师唱鼓词。当然,这些叫卖献艺的不是每天都同时上阵,是间歇的、时不时地出现,只有手捥大蓝卖香烟水果什的那位是常驻的。”
“曹村轮”穿行于马屿至仙降的河道,汽轮螺旋桨搅动的不仅仅是寂静的河水,更是给沿岸农民生活带来便利、给沿岸农村送来福音。马屿片区飞云江南岸农村,过去因交通不便,村民基本上是过着“生产在田间,生活在庭院”的生活。现在在曹村街开店做生意的店家以及沿路的商人,可以坐船直接到城里进货,甚至可以顺便到温州市区进一批货,以充实家乡市场货源,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还有,曹村出售小猪仔早就闻名,平阳等一些外地客户从前都是先到马屿,然后步行至曹村,买好猪仔后,自挑或雇人挑到马屿,再想办法运回去,既辛苦又麻烦。“曹村轮”开通后,买猪客可以直接坐船来曹村,方便多了。小猪仔的需求量与销售量也逐渐增加,而曹村养母猪产猪仔的家庭也逐年增多。随着养猪户增多,曹村本地的蔬菜供不应求,经常有一批年青妇女坐船到三株松、下涂等地采购蔬菜贩卖,以添补家用。从此农村经济出现了好势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文化文流也逐步推进。当年马屿片区的曹村、篁社、江浦和江溪等地中小学,经常组织师生去城关西砚山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到华侨电影院观看爱国电影、到瑞安剧院欣赏越剧表演。一些学校还组织教师到城关中小学观摩教学交流,从而提高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不少城里居民也坐船到江溪三皇寨、曹村圣井山及许岙明教寺等地旅游观光;每年二月二,城里还有人来曹村参与许岙物资交流活动,从而促进了城乡经济协同发展。
1981年2月,马屿至曹村的公路建成通车,快捷便利的陆路交通,给“曹村轮”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客流量逐年下降。至1986年3月,连续航行20来年的“曹村轮”终于停航。
如今,在瑞平塘河飞云段的河岸上漫步,或驱车去寻找昔日沿岸码头,除飞云上埠和新渡桥码头还比较完整保留外,其他的似乎都不见踪影了。
水脉即文脉,“曹村轮”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沿岸的历史遗存、人文景观仍然还在,这些文化印记将永久留与后人追忆……
下一篇: 岑河中学用脸盆挖水井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