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屎村"变光亮了
在那片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曾有一个村庄,它的名字,如同沉重的枷锁,让人不忍提及——“马屎村”。这并非源自自然风光的粗犷或民俗的独特,而是因昔日贫困交加,生活艰辛,外界给予的无奈绰号。然而,就是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却悄然绽放了一场关于重生与蜕变的奇迹,将一个“三无”——无路、无产、无希望的村落,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马屎村的每一寸土地,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唤醒。在这片被历史尘埃覆盖的村落里,村民们的生活曾如同这晨光前的暗夜,漫长而沉寂。但今天,一切都将不同。村党支部书记岑三牛,一位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的中年汉子,站在村口的老榕树下,望着渐渐苏醒的村庄,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情与决心。
“我们不能再让这‘马屎村’的名号束缚住我们的脚步!”岑三牛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坚定有力,穿透了每一个村民的心房。他深知,要改变命运,唯有自强不息,用双手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幸福蓝图。
在岑三牛的带领下,马屎村踏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首先,他们决定修路。这条通往外界的路,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心灵与希望的桥梁。村民们肩扛手挖,用汗水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大道。每当夜幕降临,星辰点缀下,那盏盏微弱却坚定的灯火,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
产业兴,则乡村兴。岑三牛深知,仅靠传统的农耕已无法摆脱贫困的枷锁。于是,他带领村民深入调研,结合本地资源,决定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赏花;夏日,清凉的溪水边,农家乐里欢声笑语,游客们在这里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感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秋风起时,金黄的稻田与火红的柿子林交织成一幅丰收的画卷;冬日,则是温泉与雪景的完美融合,让游客流连忘返。
更重要的是,岑三牛鼓励村民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通过科学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时间,马屎村的名字逐渐与绿色、健康、生态等词汇紧密相连,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随着经济的发展,马屎村并没有忘记精神的富足。岑三牛深知,一个真正富裕的村庄,不仅要有物质的丰盈,更要有文化的滋养和人心的凝聚。于是,他倡导建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定期举办读书会、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活动,让村民们的精神世界也得以丰富和提升。
同时,马屎村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垃圾分类,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成为村庄最宝贵的财富。每当夕阳西下,村民们或散步于田间小道,或围坐于村口大树下,谈笑风生,那份和谐与安宁,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替代的。
如今,当人们再次踏入马屎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整洁的街道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农舍和郁郁葱葱的树木;远处,青山如黛,绿水环绕;近处,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玩耍,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已不再是那个被人嘲笑的“马屎村”,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致富“明星村”。
夜幕降临,马屎村的夜空中繁星点点,每一颗星星都像是村民们心中的梦想与希望,在岑三牛老党的引领下,汇聚成一片璀璨的银河,照亮了马屎村未来的道路。在这片被重新定义的土地上,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马屎村的传奇故事,讲述着一段从“三无”到辉煌的壮丽史诗。
作者:黄泽宁,1970年出生,壮族,广西田林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右江日报》《百色新闻网》及《三月三》等,发表国家级、区级、市级共400余篇新闻稿。
下一篇: 静鸿对对联(九)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