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人生感悟三题

作者:高立祥 阅读:89 次更新:2024-08-02 举报

人生感悟三题

高立祥

“混”之遐思

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我们的祖先基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为了获取生产资源、生活资源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只好无可奈何地自发结成原始部落。他们为了抵御来自外族部落的侵袭,只得倚重于群体的力量,个体自然地蜷缩于群体之中,不能独立特行,只好被迫群居“混”生活。

毫无疑问,我们的祖先采用这种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无可厚非地进化为万物之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亦逐步加强。按理说,人类处于童年期的“混”理应逐渐趋于从属地位以至消亡,使其主体意识得以充分张扬,拓展,实现自己之所以区别于其它灵长类动物的自身价值,从而使自己的生活绚丽多姿,生活空间无限扩展。

遗憾的是,人们似乎被束缚于群居的绳索中不能自拔,心甘情愿,恰如锋芒毕露的砾石渐渐化作圆滑的卵石,最终成为细微的沙粒一样,磨灭了自己的创新欲望、个性及棱角。

于是,“混”便理所当然、根深蒂固地根植于我们的心田,开花、发芽、结果。久别重逢的亲朋相见,第一句话理所当然的就是“最近混得怎样?”大家似乎对“混”情有独钟,不知正自觉不自觉地沦为它的奴隶。

翻开《辞海》,知道“混”是形声字,其中第三条字义为“苟且地生活”。笔者愚见,“混”不是一个好字眼,多含贬义。它主要是指做任何事情都不出头靠前,也不能落在最后面,夹杂于群体之间最安全,自会获益匪浅,收到“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之效。因而,在极个别国人的绵亘心理积淀中被视为瑰宝。

究其原因,“混”有其深厚的土壤。

首先,“混”是一种群体互补。一个人唱不完的歌,也许三个人就能准确无误地唱出来。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盖因于此。

其次,“混”是一种群体中的责任扩散。犯错误的人越多,个体承担的责任就越小。这恰如一个分子是恒值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它使我想起“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法不责众”难道是永恒的真理?

谚语云:“一条羊子过河,十条羊子过河”成为目前某些为自身开脱的贪官座右铭和护身符。“别人能捞我为啥不能”使他们蔑视党纪国法、丧失做人底线,伸出罪恶贪婪只手攫取不义之财。

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应该是“混”的另一个注解。因而,极个别人民的公仆把他们的主人拒之门外,“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他们之所以能“混”到目前的地位,完全是主人人民的恩赐。不少庸官“占着茅坑不拉屎”,把自己工作范畴理应办的事当作皮球踢,“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混”日子。

“因为这是集体决定的”。一句轻飘飘的话,折射出部分自称为“人民公仆”官员的内心世界。因而,即使赔了几百上千万,也只不过是交了“毛毛雨”的学费。庸官们是否扪心自问,你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蕴含着纳税人的心血和汗水。我真诚地祈盼,昏庸的公仆不要再“混”下去了。

第三,人属于群居动物,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抛开同类而生存。中国有个成语叫“鹤立鸡群”。一群碌碌无为的鸡仰视高高在上的鹤,内心产生嫉妒。鸡是永远不可能与鹤举案齐眉的,唯一使它们求得心理平衡的办法就是让鹤矮下来。对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参数和度量衡,“黑”相对于“白”而存在,“高”依托于“矮”而生存。于是,鸡们怀着仇视的阴暗心理,用放大万千倍的显微镜去搜寻鹤的缺点错误。

“干的干,看的看,看的给干的提意见。”毛遂在平原君那里“混”迹多年一事无成,迫于形势只好自荐,时势造就了毛遂这个英雄。

最后,中国人崇尚道家思想学说,强调“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哲学信条也是“混”滋生蔓延的温室。“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信念使胆小怕事者面对黑恶势力时,不敢“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地见义勇为,只是无奈地蜷缩于自己虚拟的龟壳中,徒劳地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幸福生活是“混”不出来的,它需要我们满腔热忱地投入和参与。苟且地生活是渺小悲哀的,“混”应该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愿人人都是毛遂,敢于担当,勇挑重担。

 

 

    

蝜蝂之联想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在《蝜蝂》中描写了一种黑色的小虫蝜蝂这种小虫有一个怪脾气,就是贪得无厌,喜好自不量力地背负重物。只要遇到东西,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背在身上,直至负重而死。

虽然这种小虫是柳宗元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它又折射出人性弱点,恰似鲁迅笔下的阿Q。达尔文《生物进话论》明确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人从动物进化而来,身上不可避免地残存着动物性。

贪婪是蝜蝂天性,也是它的致命弱点。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蝜蝂不管东西有用无用,先占有再说。尽管已经负担过重摔倒地上,也舍不得放下东西。在此过程中,人或怜之,为去其负”,对它教育帮助,可是,这东西“好了伤疤忘了疼”,“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毋庸讳言,贪婪同样是人类的天性。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为维持生存,总是千方百计地占有食物,以解除后顾之忧。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层、贪官污吏如蝜蝂一样,不管自己需要不需要,只要遇到可占有的资源财富,就会不遗余力地占有。从古至今,贪官污吏多如牛毛。尽管绝大多数贪官下场凄惨,对不义之财也来不及挥霍。但是,贪官污吏们还是前赴后继,不顾前车之鉴,如蝜蝂一样贪婪攫取如故,身败名裂、命丧黄泉也不悔改。

蝜蝂另一个致命弱点是自负。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本来,蝜蝂背负重物已经力不从心,可它还要攀比爬高,终于坠地摔死。在现实生活中,有蝜蝂攀比心理者不是个别,大有人在。比如婚丧嫁娶讲排场,不自量力。张三婚礼办了五十桌,李四不办六十桌感觉没面子。殊不知这样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攀比,极易为今后生活埋下隐患,甚至诱发悲剧。再比如张同学学习成绩第一,李同学就很不服气,处处和张同学作对。“鹤立鸡群”这个成语说鹤在鸡群中处于高高在上的第一地位,鸡们永远不可能长到鹤那样高,就对鹤“横挑鼻子竖挑眼”,妄想把鹤变成鸡那样高。鹤茕茕孑立孤寂万分,只好无可奈何地“鹤离鸡群。”“好上高”进取是人的本能,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情况好高骛远争强好胜,处处自负充第一,其结果可想而知。

蝜蝂悲哀还在于舍不得放下。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蝜蝂舍不得放下是因为背比较粗糙,东西放上去不容易掉下来,是物理因素。人的背是比较光滑的,东西放上去,如果不抓紧,极易掉下来。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有思想的。由于出身、受教育程度不同,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也就南辕北辙、大相庭径。“好”和“坏”是相对的,在“一百个人的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社会是有底线的,突破底线地贪婪自负肯定会步蝜蝂后尘。

人应该是有取舍标准的。尽管标准不同,可有些东西终究要舍得放下。人生犹如白驹过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能犹如蝜蝂那样把什么东西都背在背上,把什么事都揽到自己头上,认为自己是万能的,好像离开自己地球就会停止转动。有些所谓的名人,为名所累,而智则小虫也”,天真地认为自己可以流芳百世。

人到晚年,理应世事通晓,拿得起放得下。极个别老年朋友,却如蝜蝂一般,什么都要管,仿佛其他人都是三岁娃娃,什么事都要指手画脚,闹得大家都不愉快,搞得家庭关系紧张,毫无和谐氛围。其实,人生苦短,该放手时就放手,潇潇洒洒余生走,应该成为老年朋友的生活常态。

蝜蝂是悲哀的,它的贪婪、自负,注定它的悲剧结局。人是高级动物,应该有理智、有道德底线,懂取舍,决不重蹈蝜蝂复辙。

 

善待自我

置身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每个人都难免遭受侵袭和困扰。遭遇类似侵扰一多,极易使人身心疲惫,自然而然产生提防和戒备。

可是,我们却忽视了来自我们自身的因素,因而未能意识到:在诸多困扰和侵袭中,有一种对我们来说是致关重要的因素,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我们自己所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抑或只是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称号,更有甚者只是他人无聊的闲言碎语,一个不屑的眼神,我们发愁、发怒,忧心忡忡、诚惶诚恐、斤斤计较,纠结其中不能自拔。如此天长日久,我们的心灵注定会被折磨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对人生、社会失去信任和爱心。

试想,假如我们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虚拟荣誉所左右,我们就会以理直气壮、游刃有余、宁静淡泊的心态坦然面对外部世界的种种荣辱得失和恩怨情仇,从而使自己永葆对生活的美好意境,对人间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这是一种宁静的身心修养,是对自己人格的冶炼升华。它能使自己的胸襟得以扩展而趋向博大,使视野开阔无垠,使我们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能安然前行。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正因为我们不被那些荣辱得失、失意哀愁的窘境所左右,在客观上就减少了诸多困扰与忧愁,生命极易丰满快乐,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天空晴朗明媚,少了许多沉重的阴霾。

我要对朋友们说:善待自我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升华。

当然,换一个角度,善待自我也就意味着要放弃眼前的部分微小利益。诸多贪官看不透这一点,或者有意无意地忽视,甘作金钱的奴隶,置党纪国法、人生底线于脑后,被物欲缠绕折磨得气息奄奄,沦为可耻的阶下囚。

前车之鉴应该鉴,否则就会重蹈覆辙。我们要有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洒脱与超越,拥有平和的心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善待自我是使自己有所成就的明智之举,是聪明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极少数贪官避免心惊肉跳的治病良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的,在遍布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人生崎岖之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妨时时提醒自己,诚挚地叮咛一声:善待自我。

 

 

 

 

 

 

上一篇:

下一篇: 肇兴侗寨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