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杂谈   

为什么要读文学

编辑:admin 阅读:1442 次更新:2021-03-31 举报

  我大学读的文科,宿舍里的女生都有一颗文艺女青年之文学之心,那时立志要通读所有被翻译成中文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少年轻狂地认为都读了就会有些了不得。

  结果读了不少之后,发现自己依然平凡,没什么了不得。

  二十几岁时,读诺贝尔文学奖名著们,常读得晦涩不明。多年后才懂,不是作品晦涩,是二十几岁的人生还不够丰厚,对人性理解尚浅,也就无法理解那些故事中人性的堕落与救赎。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几乎无一例外以写人性见长。

  三十岁到四十岁时,读书量骤减,小说读得更少。那时觉得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哪里是几页纸可以比的,要使劲在现实中折腾,活色生香的颜如玉,不在书中,都在大千世界中。

  一个人和一个人想读的书的缘分,就好像初恋。少年时,热火朝天地爱过,长大后渐行渐远,有一天蓦然回头,发现他还在那里等着你。

  女人四十后,记不得从哪天起,重新燃起读书的热情。

  也许因为那些职场拼搏,很是内耗,需要补充精神气和想象力;

  也许发现一个人可以体验的人生是有限的,只有书籍可以帮助延展人生另一部分体验;

  也许愈长大愈孤独,每天在对很多人说话,然知己难寻。

  人最需要面对的,原来不是外人,而是自己的内心。

  文学是什么呢?

  我做语文老师的娘,曾经给她的学生作文本上批注:

  这篇读后感很精彩,请坚持。

  文学将是你通往广阔世界的桥。

  我牢牢记得这句,因为当时跟妈妈争论:

  通往广阔世界的桥不应该是学历么,为什么是文学?

  妈妈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

  等你读了足够的书,就会懂这句。

  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在他的童话作品《柳林风声》中写道:

  文学、童话,在逻辑上都是写的另一种是生活。尤其是文学里的童话,是鼓励着人们不要只在真实的生活中来回徘徊,看尽琐碎,那实在是很容易日渐狭小 ,日渐短浅,日渐猥琐。

  石黑一雄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裔英国作家。译文出版社曾经出版他的全集,记得那年曾经抱回一摞摆进上海办公室。其中《长日将尽》《莫失莫忘》是名篇,在英国是百万级畅销小说。

  石黑的书不好读,尤其每个故事前50页,作者将他的意图隐藏得很深,你完全无法猜测故事会向哪里发展。

  《克拉拉与太阳》是石黑一雄获奖后出版的第一部长篇,这个月中文版刚刚上市。火辣辣的封面设计,中间那个方块又透出一抹冷静恬淡的蓝。

  有人说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我觉得这是一个童话。

  克拉拉是一个靠太阳能生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被高中女孩乔西的妈妈从智能人商店买来陪伴病重的乔西。乔西为什么生病呢?因为她的妈妈想让女儿“基因提升”。故事就此展开,看到结尾时才明白,原来整个故事,是克拉拉以第一人称,为自己短暂一生做的回顾。

  瑞典学院2017年给石黑一雄的颁奖词中,对其创作主题做了精妙提炼:记忆,时间与自我欺骗。

  看完小说很感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好厉害,对一个作家的评价如此入木三分。

  克拉拉的故事386页,第一个100页柔和平静,透过一个智能机器人的眼睛看生活,是非常特别的角度,有很多被人类忽略的生命细节。读的时候,总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作家到底要干嘛。第二个100页,情感错综复杂,生活一团乱麻,问题一个个显现出来;200页之后,高潮迭起,有些段落非常让人感动。

  比如:克拉拉为了救病危的乔西,千辛万苦去找“太阳“,坚信太阳的能量可以救活这个女孩,并为此愿意付出一切,最终,奇迹发生了……这样的桥段,不是科幻,是童话,是人类愿意相信的童话。

  但石黑笔下的童话最后又转回残酷的现实,青梅竹马的乔西和少年情人里克,并未成为眷属;救了乔西的克拉拉,当乔西恢复到正常生活后,被慢慢淡忘,最后独自走到垃圾场迎接机器人生命的终点。

  故事的内核非常石黑式命题,归根结底两个字:人心。

  AI机器人有“人心”么?人类有“人心”么?“人心”可以被智能复制么?

  我很喜欢书里一个答案:

  那里真有一样非常特别的东西,但不是在乔西的心里面,而是在那些爱她的人心里面。

  这句出自一个机器人之口,实在意味深长。读到这句时,已是全书结尾。有一点感伤,为一个善良单纯的机器人;也有一点愤怒,为丑陋自私的人类。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