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路上 有你也有我
从军路上 有你也有我
(辽宁沈阳 闫孔义)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军。谁想夺取政权并想巩固它,必须有自己的军队。人民共和国从建立、发展到强大,离不开一支英雄的军队。军人是国家的守护神,军人是一道防线,正是有了这些军人,国家才能强大,人民才能得以安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闫桥人自然明白这些道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75年间,闫桥人以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挺身而出,站出来接受祖国的挑选。最早知道当兵的是当中队闫廷章、闫孔奇,服役的方向在东北,具体什么地方不清楚;后来参军的有闫化云。
1966年闫孔福当兵了,那时我已念初中,出发那天,他身披大红花,在锣鼓喧天的游行队伍中簇拥前行,非常神气,从此在我心中种下了“我也要去当兵”的种子。1970年闫化圣也去当兵了。
闫化圣和我是同龄人,我儿时最好的伙伴,我们一起割草,拾柴,捡粪,翻红秧子,推马拉水井灌稻田,挑兵,下六码级,在老荒野野浴,在自留地点瓜、种菜,盖秧苗,形影不离,无话不说。他当兵了我不知道,因为我念书不在家,直到他从部队邮来了照片我才知道。看到照片,我羡慕至极。
闫化圣所在部队是北京卫戍区,直接归中央军委领导,工作岗位是警卫首都机场。照片上,化圣英姿焕发,两眼有神,目光炯炯;军装周整,五星头上戴,领章挂两边,腰带紧束,斜挎“五四”手枪,目视前方,十几米处就是警卫目标大飞机。那个时候,普通民众是没有资格坐上飞机的。化圣多次接受任务,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及接待外国首脑来华访问的机场保卫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而又神圣。(闫化圣戎装照)
1972年底,我和化平、应科、化敏、化民五人同时被批准入伍,他们三人去了吉林省通化市,我和化平分到辽宁省锦西县马仗房驻在部队。马仗房是离海不远的小镇,是个山沟,当地老百姓流传的顺口溜“大风天,硫酸烟,石头尖”。这儿有一座年产2万吨的大型冶炼厂,一刮北风,硫酸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地上寸草不长。(闫孔义、闫化平、闫应科合影照)
我和闫化平初到,对气候和环境不适应,吃的是高粱米,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兵营生活才适应。那时候,当兵征兵人数众多,全国总计达到五百万,兵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我们那里四川、安徽、河南、山东兵居多,这些省也是兵员大省,他们来当兵的想法和我们相近,家乡生活条件艰苦,参军可以改善生活,食物供应有保证,同时,也是希望在部队能够找到一条出路,在报效国家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获得社会的尊重。
我们所在部队是120师炮兵团,隶属于沈阳军区,是野战部队,训练任务很重。东北地区国境线640公里,最大的威胁来自苏联,当时中苏交恶,刚刚发生“珍宝岛事件”,苏联在我国边境地区陈兵百万,中苏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经过部队的培养和教育,我们逐步明白了为谁当兵、为谁扛枪的道理。(闫孔义持枪站岗)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军营不但是练兵习武的战场,更是立身做人的舞台,它收获的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在绿色军营学习、训练、生活等丰富的阅历,能够培养造就军人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恩担当的品质,成为受益终身的立身之根、做人之道。如果说家是人生中温馨的港湾,那么军营则是磨砺锻造有志男儿的摇篮!几十年过去了,自己深感当兵受益匪浅。
全庄一、二十名有当兵经历的这些人,都书写了不同色彩的美好人生。更有意思的是,2022年闫应元也当兵了,服役的地点竟然就是闫化圣所在的北京卫戍区,这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接力”。(闫应元戎装照)
闫桥,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一代新人在成长,他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困苦,一往无前,正在各行各业续写着新的篇章!
闫孔义2024年6月16日于沈阳
上一篇: 益阳赋
下一篇: 《咏赤壁》——月系列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