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头条文摘   

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示生态文明

编辑:admin 阅读:167 次更新:2024-06-07 举报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生态也需要文明。鉴于此,对于后者,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理解,多年来,细心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社会及网络、媒体乃至民间等领域,生态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融入其中,积极参与,彻生态文明的先行者,发挥应有的作用,身体力行,想生态之所想,急生态之所急,把绿色发展、低碳经济贯穿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才能将生态落到实处。某种意义上讲,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尤其是“两山“理念提出之后,这样的氛围中,人们的认识提高了,观念更新了,而传统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新形势下将人与自然的文章做好,使两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共同作用,突出特点,提升内涵和品位,是值得大家思索和关注的。

  在不同的时代或环境中,人都是主导因素,处于绝对的中心位置,老话说得好:人定胜天。不仅如此,现代文明也对人类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更多的具体措施,即人类命运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若是人类一直向往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不倒违背自然的事,自然也就拿善待人类,给他们的生活或工作提供舒适而恰当的环境,保证基本的生存条件。从某种角度讲,两者合则两利,不合则两伤,这是客观规律,不容违背。

  曾几何时,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某些地方的人们以牺牲生态环境的方法,获取一时的效益,这绝对是短视行为。因为一旦缺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会对人类生存带来了问题乃至挑战,比如某些山区,他们一味地将目尖向山上瞄准,用粗野的方法大肆砍伐林木或开采矿石等,由于人为的因素,使得原先郁郁葱葱的山区景色荡然无存,良好的植被不见了,绿色环境只存在于记忆中,如此这般,不仅当地的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遇到暴雨天气,还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等到这时候,悔恨已经晚了,因为既成事实,即使补救也是杯水车薪。

  细心的读者应该知道,几年前,有许多媒体集中报道了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的感人事迹,他们正是遵循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因此面对一大片荒凉的土地,他们按自然规律办事,想方设法,持之以恒,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下大力气改善地方植被,通过他们连续不断的努力,一个生机勃勃,林木茂盛,水清岸美的林场已然呈现在大家面前,此举有效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也为首都等地增添了绿色屏障,对于防止沙尘的发生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和效果。

  这就是人与自然,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一个耐人寻味的过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绿色生态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人类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体系之中,有所作为,有所奋斗,才能使两者结合得更完美。下面引用两首诗,结束本文的写作。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一篇: 母爱似歌 母恩如山

下一篇: 哭母亲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