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阳宝山
“北有少林寺,南有阳宝山。”对于阳宝山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到,随后翻开典籍查找,看到了这一个佛教圣地的繁荣兴衰。阳宝山在贵州省贵定县城北10里,文献称为“黔东之胜”,海拔1566米,山势巍峨险峻,四周群峰环绕,史料记载远在明清时期,阳宝山与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就并称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
据说阳宝山在香火最为鼎盛的时期,山脉之上有3座寺庙,前山有莲花寺,后山有飞凤寺,在飞凤寺左侧是金山寺,三寺形成品字型分布在阳宝山脉,僧人最多时达200余人。后山还有开山和尚白云大师修身养性的仙人洞,中国江南罕见、堪称西南一绝、贵定独有的和尚坟塔林200余座,其年代自康熙初(公元1661年)至光绪末,最高塔坟逾4米。丘禾实、丘禾嘉等历代巨儒名人,曾在此秉烛夜读,留下不少珍贵墨宝。经考证,在明清时期,莲花寺是贵州僧纲司(僧纲司是明洪武年间制定)。
今天,我怀着虔诚的心情,只为那份尊重,沿着这条充满佛性的道路行走。车至山脚,随后步行上山,这条刚刚铺好的青石板小路。如同一条玉带,沿着山腰飞舞,直到没入云端。在那白云的深处,便是莲花寺了。
我其实来的不算太晚,上山的路上却碰到了下山的人。沿梯而上,两旁满是松树、杉树、 还有些矮小的灌木丛,简直是一处天然氧吧。树丛里偶然飞过的野鸡,跑过的野兔,还有一路的鸟鸣,都在诠释着这里生态的优美。
我一个人爬山,伴随着悠悠的鸟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切都是那么惬意。我不紧不慢的走着,看着草木的枯荣,感悟着人生的真谛,世间本无佛,有的只是人们的寄托罢了,所以便有人说啊,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礼佛,其实就是人们在净化自己的内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下。还记得苏东坡佛印和尚的故事: 一天, 苏东坡问佛印: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苏东坡回家就在他妹妹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这就是每个人内心的写照吧。
我终于爬到了云雾缭绕的地方,让我延伸出去的视线,不到十五米。越往上,雾气变成了小雨,我不知道现在我所在的高度,我还是坚持往上爬。我并不是佛教信徒,多年前,我在阿尼玛卿山脚下,看到了一群又一群匍匐跪拜的信徒,三步一叩,五步一拜,手上流着鲜血,脸上写满疲惫,但是他们的眼中,却满是坚强,这依然震撼着我的内心。因此,我敬重每一位禅师和礼佛的人,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佛的事业,这份内心的坚守成了他们一生最大的目标。
四十分钟后,我站在了莲花寺的门前。一种宏大浩然的气氛在四周悄然蔓延。外墙的黄色和褐色给人一种尊贵庄严的视觉冲击。其实古印度的出家人“精舍”很简朴,甚至就是个草蓬,乃至直接住山洞里。到了中国,佛教很受皇帝重视,一开始的寺院大多为“皇家寺院”,建的金碧辉煌的,不但外墙如宫廷般用黄色,里面的建筑也很气派,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等,雕梁画栋,气势恢弘。这种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
穿过莲花寺的大门,便是一座庭院,两边分别是伽蓝殿和祖庙,再往后便是几十级石梯,上得石梯便是天王殿,天王殿后面也是庭院,庭院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再往后,走完中轴线最高的基台,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雄宝殿。殿外是茫茫云海,店内正中间是金黄闪闪的释迦摩尼佛成道像,他结跏跌坐,左手横放,右手直伸下垂,右边是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左边是阿弥陀佛(掌管西方极乐世界)。在大雄宝殿门口,便可听到阵阵梵音诵唱,木鱼声不绝于耳。
出莲花寺,往右边的马路行去,约三里路便是全木结构的驿道,两边多有珍稀的或者观赏的树木,行至尽头,就是玻璃栈道。遗憾的是,我来的时候玻璃栈道尚未完工,不能去体验那种心跳的感觉。看看时间,从上山的时间到现在,已经四个小时了,于是原路返回。
上一篇: 潮汕印象:美食与美器
下一篇: 百字令·抹不掉的遗憾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