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连载)第八章
中篇小说:陌上花(第八章)
文/唐万清(四川邻水)
(二十一)
陌上花老姑婆可能想起了前几年跟小俵叔小俵叔娘在县城过的那段有趣而又舒坦的日子吧。
小俵叔小俵叔娘原本是远房亲戚,经人暗中撮合,在小俵叔三十四岁那年才跟小俵叔娘结的婚。因文革时期老姑婆一家走下坡运,被批斗,丈夫和还未成家的大儿子被害死。谁也不敢与他们亲近,更何况结亲这事儿。于是小俵叔便被耽搁了下来,直至上世纪的一九七八年平反后才得以成家。八0年,八四年才先后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所以,改革开放后,打工潮盛行,许多家庭,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但小俵叔小个俵叔娘却只有羡慕的份,一来孩子尚小,二来老姑婆六十多岁了,在家一人带带不过来,弄得不好,饭都弄不出来吃,还要耽误娃娃读书。于是只好呆在家里务农。辛是辛苦点,但包产到户,勤巴苦做,一家人在一起,日子也还过得充实,快活。
两个孩子,熙源是知道的,按辈份应称小老俵和小俵妹。因比熙源小几岁。不知是继承了莫家的基因呢还是贾家的基因,抑或是仰仗了贾家塆的风水。反正,小老俵长得眉清目秀,聪明好学,特别爱动脑。小俵妺更是长得粉团玉砌般,冰雪聪明,特爱问为什么。在村小,镇中心校,后来到县城读书,一路学业优异。县城国家重点高中毕业后小老俵考上上海财经大学,小俵妹考上北京医科大学。小老俵硕士毕业后到广州一个大公司上班,几年后荣任经理。小俵妹博士毕业后到重庆一家三甲医院上班,几年后被评为感染科主治医师。当然,那两年,小俵叔家也差点因经济原因停止了小老俵和小俵妹上大学,幸好老姑婆将儿子儿媳狠狠说了一顿,并亲自卖了自已的全柏料老屋和珍藏了几十年的金银首饰嫁妆支持孙儿孙女读书,才使孙儿孙女顺利完成了学业,找上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人们都说,贾家塆风水转了。老姑婆一家苦日子过完了,好日子来了。说得老姑婆心里甜蜜蜜的。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小俵叔小俵叔娘年近五十,才在外出务工亲戚介绍下,在广州找了个鞋厂打工,打了近十年,因岁数大了,厂里不招了,才又辗转做过洗车工,干过环卫工,干过门卫,直到六十三岁那年,才又回来住在2006年那年在县城学府街买的一套步梯板房中。顺便找了点扫街的活儿,后来又承包了小区几个单元的清洁卫生清扫工作。
轮岗休息日常回老家看望老姑婆。
陌上花老姑婆孙子孙女儿大学毕业后参工那年,老姑婆被儿子儿媳接到城里住。
老姑婆九十来岁了,还能走路,不弯腰,不驼背,街房邻居都说硬朗。她对城里很多东西都感到新奇,总要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这里摸摸,那里问问。还发生了不少趣事儿呢。城里人咋啦?成天拿块各种颜色的块块在耳边叽哩哇啦地说话呢?成天走路坐车坐起耍都老低着头盯着块块微笑呢?块块那么小咋装着那么多小人人在唱啊笑啊的?莫不是把人儿的魂儿装进去了?还有那么多的铁马儿呜呜的跑,四脚都成圆溜溜的啦!还有那什么起重机,抓掘机的,手臂好长,手爪子好长,还是铁做的,把石头都抓得破。随便抓几把就能装满一大车,恁吓人了。什么超市啦,花里胡哨的东西好多好多,堆起一摞一摞的,咋说的完?坝坝上,穿红着绿的,舞过去舞过来,动作像抽筋,像舀水,像推磨,有的又像甩手榴弹一样。笑死人了。头发弄得稀奇古怪,男客留长发,扎小辫儿;女客抹口红,红斜斜的,穿衣服也不好心穿,肚脐眼就看得到!!
稀奇归稀奇,可没用上一年,老姑婆就明显感觉到自己不属于这里的人了。落伍了。用钱要用块块儿晃什么码?扫什么描?没有块块买东西难呢?柜台小姐用嫌弃的眼神盯着她,好像在说,年轻人死光了,弄个老太婆买东西,钱绉巴巴的,补都难得补,烦死了。有时,买点菜什么的,看见她来了,就故意调脸调嘴的。她只好生气地讪讪而去。心想,现在的新生活还不是有我们的功劳?想当年,我们打土匪斗地主分田地,支援抗美援朝,支援对越自卫反击战那儿,要多威风,有多威风!何曾受过人的白眼?
城里虽然吃得好,耍得好,住得好,穿得也洋气,物质享受上是很安逸很舒坦的。连个厕所都闪光发亮,香喷喷的,没有臭味,更见不着蚊子苍绳,不用担心蚊子叮着屁股咬,连揩屁股用的就是软乎乎的纸,哪像农村那阵用篾块,刮得生痛生痛,火辣辣的。但就是心里挺捌扭,不舒坦,遭人瞧不起,没人愿意听你陪你说话。人在闹市,心却寂寞。若自说自话,别人还以为老癫东了,神浊浊的。
于是,强烈要求回老家住。
“儿啦,娘老啦,不属于这个时代这个城市啦!娘永远属于贾家塆的人,属于农村的乡下人!乡下才是娘的根啦!走,送娘回去吧!回去,还能陪陪你五叔,你爹,你大哥说说话儿,还能到当年训练的场地走走,看看,空气也好,到处安静!!”
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小俵叔扭不过,和小俵叔娘一商量就只好送老姑婆回乡下老家来住。大不了,小俵叔们辞了城里活,两住两歇。时常回乡看看她老人家。大不了,把城里房租出去,一起回乡下住。一来有笔租金,二来照顾好母亲,三来自家个儿地里种点糯包谷,胡豆,豌豆,花生什么的,种点南瓜,丝瓜,西瓜,茄子,蕃茄,海椒什么的,喂点鸡崽鸭崽鹅崽什么的。也自由也舒也环保,少生或不生怪病。舒舒服服过几年清闲日子不也挺好吗?
于是,回来了!先是老姑婆回来住,后来这几年,小俵叔和小俵叔娘也回来住。花了点钱,将老家房子修葺了一翻。
(二十二)
原本宁静而舒缓的乡下日子就会这样永远平静地过下去。不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搅乱了城市生活的节奏,也打破了乡下宁静的生活。
二0二0年庚子岁岁末,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振憾人心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全国各地也呈零星散发趋势,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封城封路居家隔离。学校组织线上教学,直至四月中旬才恢复正常生活。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组织医疗力量和抗疫物质生活物质驰援武汉。老姑婆颤巍巍地和儿子儿媳撬了许多折耳根,野辣叫等川东特色菜捐赠英雄的武汉人民雄起抗疫。重庆组织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孙女儿作为感染科主治医师也在驰援人员之列。
孙女儿出发前,通过手机视频见了奶奶和父母的面。老姑婆看见全幅“武装”的孙女儿笑着说:“比当年奶奶英武多了!记住,不管多难多苦多累,一定要相信,有党的英明领导,全国大伙的支持,一定能战胜疫情!但你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了自己才有可能保护和帮助别人!乖幺儿,加油!!”
“奶奶,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的!只是您百岁寿辰,我们无法给您祝寿!望您永远健康,永远快乐!”
“奶奶不给政府添乱,百岁生日不做了,取消了!你们平安,武汉平安,国家平安比做百岁生快乐多了!你们大伙平安,就是给奶奶最好的寿礼!”
据说,小俵妹一到武汉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一套防护服穿很久,再憋闷再热也不敢轻易脱下。汗水湿透了,脸上扎皮了,起红斑了。有奶奶的话语鼓励,有同事的帮助,有组织的关心,很快战胜了内心的丝丝恐惧,很快稳住了心神,用专业的程序投入异常繁重的抗疫工作。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繁重艰巨,连夜连晚,不分昼夜,拉网排查,该隔离隔离,该医治医治。“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全民抗疫,压倒一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标语在大街,小区随处可见。志愿者,快递哥,民警身影穿梭正在为保障隔离群众生活而忙碌着。共产党员服务岗的党员更是逆流前行,在抗疫斗争前线影显了党员的担当和责任。
熙源还记得,小俵妹的抗疫笔记还上了报,上了热搜。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是奶奶的一席话给了我勇气,是同事的鼓励给了我信心,是组织的关怀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力量。使我战胜的怯懦,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医师,一名抗疫的战士!!”
老姑婆的孙儿也没闲着,武汉疫情暴发,立即捐物捐款支援武汉抗疫工作,也被表彰为抗疫先进个人。
众人拾柴红焰高。很快,来势汹汹的疫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政府的有力统筹下,全军全国全民族万众一心共同抗击下,得到根本性控制。党和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倒性胜利。就同2008年全国人民在*领导下取得抗击“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恢复重建家园的伟大抗震胜利一样。
“这就是多难兴邦,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呀!想当年支援前线做军鞋也是这个道理,集中一起,共同努力,三个月就做出五千多双呀!分开单干能有这个效果么?”
老姑婆兴奋地说,既像说给自己听,又像说给儿子儿媳听。
可是,今年,狡猾的变异的毒株奥密克戎的几代变异病毒又席卷全球多个国家,又攻入了我国香港、吉林、上海等重量级城市,全国人民再次在*的坚强领导下,以磅礴的气势,以必胜的信念打一场无硝烟的人民抗疫战争。
老姑婆的孙儿,孙女们再次投入抗疫洪流。然而,老姑婆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一颗坚毅赤诚的普通而伟大的心永远停止了跳动, 在壬寅年清明的前夕。
遵照老姑婆临终遗言:丧事简办,葬在贾文学和贾文言坟塚的中间,离大儿子的坟也不远,她过去,好好儿陪他们唠唠嗑。告诉他们,她命硬多活这些年看到的许多变化许多事儿,让他们也欢喜欢喜!
小俵叔知道熙源文笔好,托母亲打电话来说,他们准备给老姑婆立块碑,叫熙源撰句碑文。
熙源立即答应。回忆老姑婆吃苦耐劳的一生,生死传奇的一生,坚毅执着的一生,对党奉献忠诚执信不疑的一生,不禁挥毫写道:
这里长眠着一颗永远活着的灵魂,必将永佑着她热爱的土地和人民!
写罢,突然一阵风起,天竟纷纷扬扬下起雨来。 天上隐隐有如凤冠霞帔和玉辇向老家方向而去,同时鼓乐声声,仿佛仙乐一般。同幺毛为老姑婆送终那天看见的一模一样。
壬寅年清明于雅园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