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诗词   

报告文学:刀下留情艺象新 ——记湖北省非遗名录项目“何氏根雕”传承人何平 【白童】

作者:白 童 阅读:168 次更新:2024-05-14 举报



甲辰年3月24日,我来到位于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何氏根雕传承人何平”的“土司根坊”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采访活动。经过实地观察、采访,使我对“何氏根雕”传承人何平”的根雕技艺传承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站在“土司城遗址”前眺望,何平的“土司根坊”,恰似天上的仙子将一颗色彩斑斓的宝石,镶嵌在“土司城遗址”的花山树海之中;吊脚楼中的“土司根坊”——雕花的木门、木窗和各式老旧物件巧妙配搭,与“土司城遗址文化”的物质、精神巧妙勾联,形合意接............
走进“土司根坊”细观,众多的“何氏根雕”根艺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拥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情趣,有的拥有“小桥流水的婉约”意境,或教化、或祈福、或抒情、或表意、或明或暗............
我深深被“土司根坊”主人的根雕创意和境界所折服!上半天的相约采访,何平因为太忙而未能如愿。等他活忙完后,下半天,我们才在“何氏根雕”传承人何平的“土司根坊”的茶座前,一边品茗,一边进行着零距离的心灵交流。

曲折的人生经历,不舍的根艺追求

“土司根坊”的主人何平,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何氏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上世纪50年代末,何平出身在咸丰县城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自幼寄养在伯父何世远家,伯父是恩施地区有名的民间雕刻工匠。伯父高超的雕刻技艺,深深地影响着何平,让他从小就能鼓捣出构思独特的雕刻玩具。伯父在根艺传承上的言传身教,为何平的根雕技艺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何平好学上进,从小学到高中各门功课成绩都位居前列。1975年,何平高中毕业,被破格招入县城关机械厂木工车间当工人,他运用从伯父那儿学到的雕刻技艺,制作出一套套古色古香的楠木镶花家具,成为该厂生活家具中的亮点;三年后,何平应征入伍来到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铁的纪律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他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几年火热的军营生活里,他仍然利用休息时间坚持根雕创作。他在部队期间创作的诸多根艺作品中,作品《军之魂》入选山西首届军地文化艺术展览会并获金奖。部队领导看出何平是棵好苗子,决定送他去军校深造。但何平权衡再三,决定将此名额让给其他更出色的战友。军营的历练,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不久,他退伍回到咸丰老家。在县城,何平被分配到县国营酒厂工作,此期间,他仍然不忘根雕创作,他雕刻的竹筒酒瓶既典雅又美观,荣获“98年湖北工业精品名牌”金奖和国家技术开发专利。由于何平执着于根艺创作,上世纪末,政府各单位实行停薪留职政策,他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勇敢地离开单位“下海”经商。
他“下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以商养艺”的策略,在咸丰县城开设文化商品门市部的同时,还开设了第一家根雕作品销售作坊。何平告诉笔者,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根雕技艺要发展,就必须要“以商养艺”。结果,两项业务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可喜的社会效益。
勇于追求的他,并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就上,而是把眼光盯向恩施州各县(市)文化市场。上世纪90年代,各县(市)的文化商品门市部还没有如今这么多,何平抓住机遇,在各县城各开设了一家文化商品门市部和根雕销售作坊,结果各县(市)都吸引了一大批有文化、懂艺术的文人雅士前来品茶聊天,生意越做越红火。曲折的人生经历,不舍的根艺追求,证明何平通过“以商养艺”为根雕制作积累资金,是正确的。结果,他经济上富裕了,传承发展了根雕技艺,而且还结交了不少文化高人。

保护传承是英雄,刀下留情艺象新

精彩的人生人皆绚烂,而成就精彩人生的道路却千差万别。何平筚路蓝缕的根雕传承之旅,有着怎样不寻常的奋斗进取呢?
俗话说,经历就是财富。谈起过去,何平如数家珍。他摆弄着手里的根雕,掬了一口茶说:“我这一生经历坎坷,当过工人、当过兵、当过干部、下海经过商,有成功喜悦,也有失败的怅惘。人生如茶,起起伏伏。不过,在追求根艺传承的道路上我却始终不停地追寻着……......”
何平被命运的潮水冲上新的彼岸时,他发现自己阴差阳错走进了另外一个大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何平的根雕创作传承之路一切都像是一场悲喜剧,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无声息将他推向失措的高峰,未及品尝完喜悦的滋味,瞬间又被拽入仓惶的谷底:经营的文化商品门市部全不景气,“以商养艺”的构想受到巨大冲击。他试图挣扎和改变,渴望重新攀上那座憧憬已久的梦想高峰,可那只手的力量实在太强了,丝毫不给他机会......何平盯着作坊里多年根雕传承的各类荣誉证书和荣誉牌匾,心中酸甜苦辣,百感交集。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何平深情地对笔者说,我的根艺传承之路,绝不能半途而废。在后疫情时代,虽然我的根艺传承活动非常困难,但我一点也不灰心,我已有新的规划,凭借经济上的老底子,继续在县城开设根艺培训班收徒授艺,我们何氏根雕的制作工艺虽然流程很复杂,但在我的细心教授下,我的徒弟们大多都能掌握根雕技艺的精髓:例如根艺选材、寻根、采挖的方法,取材构思的方法,根材处理的方法,根艺作品防腐消毒和制作防腐剂的方法,雕刻、磨光、着色、上漆的方法等。
在何平及其弟子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创作根雕作品两千余件,其中,何平本人有156件根雕作品在全国各类根艺作品大赛中获奖,并先后获得“中国根艺美术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氏根雕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楚天名匠”、“荆楚工匠”、“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湖北省民间根雕一级工艺美术家、“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恩施工匠”、“唐崖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国家专利5项,“土家根坊”、“土司根苑”两项获国家注册商标。
何平这些荣誉和成就,用一句话来赞美:“保护传承是英雄,刀下留情艺象新”!

“以商养艺”,柳暗花明

谈到“何氏根雕”的未来发展之路时,何平微笑着告诉笔者说:“以商养艺、接轨乡村振兴”,是“何氏根雕”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他指着眼前的一堆根雕说:根雕这种奇特的造型艺术,古已有之,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木雕、石雕并称为中国三大雕刻艺术。时至今日,根雕更像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哲学表达,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精神。我们何氏祖先秉承这种独特的艺术精神,不停地传承着“何氏根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多90后的年轻人都不认识根雕为何物了!作为“何氏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我对根雕艺术,有着无限的眷恋。从21世纪初叶开始,我就在内心深处谋划着如何让“何氏根雕”进入景区或乡村传承发展的问题,即通过“以商养艺”创建一个集旅游、商贸、根艺传承为一体的“何氏根雕”传习所。
自那之后,他就不停的打听、寻觅,并在心目中构绘蓝图。为此,他走遍了咸丰周边县市都无理想结果。2018年冬天,一次偶然机会,何平先生的一位好友来探访唐崖土司城遗址这块传奇之地,使他豁然开朗。那时候刚下雪,整个土司城遗址,银妆素裹,白茫茫一片;一条小溪从玄武山中奔腾而出汇集到土司城遗址前的唐崖河之中,“哗啦”、“哗啦”的溪水声,给土司城遗址的山野平添了蓬勃生机;遗址东侧几座吊脚楼农舍,座落在小溪旁,像童话世界般安静、祥和。
这安静、祥和的场所,让何平心里一阵窃喜,感觉到自己传承、发展“何氏根雕”的最佳场所找到了。后来在县委政府的安排下,这几间吊脚楼,被划拨出来作为何平先生“何氏根雕”的根艺传习所——土司根坊。有了基地,资金怎么解决?这点何平早有筹谋,他除将自己全部结余拿出来,还将部分根艺精品卖掉,投入到“土司根坊”的建设之中。
在整个“工作坊”的建设中,何平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虽知晓的人不多,但土司城遗址的溪水、河水看见了,周围的青山也可以作证。何平告诉笔者,在“土司根坊”的筹建初期,由于交通不便利,很多根雕作品,都要依靠人工搬运。“土司根坊”内的千余件根艺作品和其它老旧物件,都是何平及其弟子凭借手工劳力搬来的。可以说,根坊内的每一件摆设,都凝聚着何平的心血和汗水。
望着眼前这位60多岁年纪,既有军人气质又有文化人文雅情怀的何平,笔者内心深处升腾起几多佩服、几多敬意!当今社会,红尘滚滚,人们大都心浮气燥,追名逐利,将理想、信念、乡愁、历史文化等都忘到九霄云外了,而他从年轻时代奋斗到今天,并过上了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却毅然投入传承“何氏根雕”,来到土司城遗址重新创业,坚守自己内心深处崇高而纯真的文化情怀,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定的信念啊!
何平的事迹,让笔者感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的技术和形式层出不穷,使得以何平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发展不得不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环境。同时,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要求使得以何平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在努力传承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要看到,以何平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的艺术本质并未改变,他们的艺术依然是人类的情感表达,依然是对生活的思考和解读。
——“以商养艺”,柳暗花明。何平对“何氏根雕”的传承,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何平已经探索出一条传承、发展“何氏根雕”的特色路径,我们祝何平及其弟子传承、发展“何氏根雕”之路山长水远、美梦成真!

上一篇:

下一篇: 科学饮水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