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照亮前行之路
文字照亮前行之路
(沈阳 闫应科)
“知识改变命运,写作成就梦想;文字是黑夜里的一束光,它能照亮自己前行的路,同时也照亮一些人!”
“岁月无情、步履有痕”,暮年之际,如何为家乡文化建设和发展做一二件有益的事,是我梦寐以求的不了心愿;只有如此,方能不虚此行,不负盛世韶华……
人生感悟:人生要经得住各种考验:艰苦考验着你,是望而生畏、知难而退,还是信心百倍、知难勇进;舒适考验着你,是贫图安逸、斗志消沉,还是精神抖擞、奋发有为;挫折考验着你,是空自哀叹、一蹶不振,还是总结提高、以利再战;荣誉考验着你,是沾沾自喜、欣赏陶醉,还是谦虚谨慎、再接再厉。
正是在这种种考验中,青年才会逐步成熟起来。在前进的征途上是没有平坦大路可走的,奋斗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那崎岖不平的攀登上,不辞当苦、勇于登攀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只有在那激流中乘风破浪、征帆破雾的人,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文字照亮前行路。2013年,利辛闫氏族人编修家谱,编委会在没有认真考证的情况下,对始迁祖居住地进行错误解读,并在墓碑上刻上“后居闫桥”四个字。作为闫桥老谱的曾经保管人,我开始与编修人员进行长达一年多的艰苦探讨,虽然事实清楚,真相显而易见,众目昭彰,但结果并非尽如人意,未能及时修正,导致印刷出版后有诸多错漏之处。由于年代久远,出错在所难免,但在始迁祖居住老闫桥家东园这一根本问题上明知有误不纠错,实在有些遗憾!最终形成“本末倒置、拔本塞源、自相矛盾”之实,不能自圆其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闫桥从二世起到十世,长门长子留守,其他迁出者不记录。唯一一次是与闫集人合在一起记录到十世。闫桥、闫集共同的五世祖“闫孝”居住今老闫桥。
第一次修谱:六世——十世;“闫家集”逢集始于六、七世,地点在今老闫桥的西庄户。闫家集人开始往返于乡村与汉代古镇之间,或许是西庄户逢集与汉代古镇之间经贸往来的需要,首次出现两个村庄在一起记录的现象。《利辛闫氏家谱》第19—20页记载:“据闫集族人历代口传,约于明朝后期,一支第九世祖闫瑛、闫琰、闫玮兄弟三人从亳州迁到今城关镇老阎集”。也就是说:老闫桥在六世至十世第一次修谱之时,闫集人还在老闫桥,即当时的“闫家集”。闫集人自认为是九世“瑛琰玮”兄弟仨到闫集,实际上是六世祖去的。
由此可见,谱上“闫家集”即闫桥西庄户的兴集之说,绝非是汉代古镇“小闫集”,因为闫集人进汉代古镇是世贤祖来到闫桥家东园150-200年之后的事,这与闫集人自己说明末清初到小闫集相吻合。
公道自在人心。甲午战争失败后,被朝廷下令斩杀的清军将领有两个海军,一个陆军。其中陆军将领就是参加威海卫之战的山东泰靖左营(兼统精健营)管带副将闫得胜(此人是我本村闫氏族人),被以战斗失利、究其临阵脱逃之责,于1895年1月29日(正月初四日)被斩杀。
2021年,利辛县政协文史研究人员转给我两篇网络文章:“闫得胜 真正的替死鬼”和“寻找孙万林斩杀闫得胜处”,原作者是山东威海清史研究学者孙建军老师。文章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详细讲述闫得胜被冤杀的事实真相。
深刻理解这两篇文章是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时过境迁,一百多年过去,手头上没有能够让人信服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出于对历史负责和认真谨慎的态度,直觉认为自己还有没读懂的内容,没有令人信服的可靠证据。具体有两点:一是“冤在哪里”?二是“替人受过,真正的责任人又是谁”?
于是乎,我跟孙建军老师建立了微信联系并进行沟通交流,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最终还原了闫得胜被冤杀一案的历史真相。2023年8月,山东威海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两部短片,可为其正名。威海传媒(威海广播电视台和刘公岛管委会联合制作)“今晚播报”栏目《甲午记忆》之17“阻敌清军不听调令 相向而去”(石家河之战)、《甲午记忆》之18“闫得胜被杀之惑”。
两集电视短片详述此案的来龙去脉:甲午战争后期的“石家河之战”,在三支队伍中,褔字营统领李楹不听调令未到达指定地点,擅自撤出阵地,没有参加战斗。孙万林部、闫得胜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且战且退,战斗失利。
就此战全局而言,真正临阵脱逃、应该被追责之人是李楹;结果是闫得胜代人受过被斩杀,蒙受不白之冤。《甲午记忆》两集短片,客观公允地评价是非曲直,说明历史真相,还清末抗日将领闫得胜以清白,使百年沉案昭雪,为闫氏族人一雪前耻。
知识改变命运。人生就像一条道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有时候也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仿佛看不到前方的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继续前行。但是,只要我们挺胸抬头面对现实,再看看自己的脚下,就会发现一条熟悉的路就在前面……
转业到沈阳市公安局当一名人民警察,刚开始干外勤,每天在街面巡逻,在市政府执勤,与沈城百姓近距离接触,到也干的有滋有味,其乐无穷。可天生不甘寂寞的我,性格使然,每天望着市政府的大牌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于是,一篇“积极应对入世,转换政府职能”的政论文发表在《沈阳公安》报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又一次从外勤变为内勤,回到那离别已久的办公室。
学用电脑我是“半路出家”,只会用两个指头打字,通常一个材料要经过先手写、修改、再打字,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要反复推敲好几遍,比别人要多花几倍的工夫,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路在脚下、行将致远”,意味着我们只需要关注眼前,专注于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不要太过于担心未来的未知。只有努力地踏实走好每一步,我们才能够行稳致远。只有一步步地走,才能发现前方的路会越来越清晰,目标会越来越明确,而我们也会因为不断努力而变得更加强大。
行将致远,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前进。虽然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它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最终才能达成目标。在沈阳公安工作的日子里,几乎每年都得到市区两级的表彰,2006年,被沈阳市政府授予“维护社会稳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写作成就梦想。《圣经》上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这句话很经典,它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得与失是守恒的,在一个地方失去,就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找回。2022年11月8日,我被批准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业余爱好到军警作家,正式拥有一个官方认可的作家身份,对这份荣誉的肯定,在我今后写作的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指引走的更远。
加入地方各级作协,是有严格的标准条件和相关规定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纯文学性”,我虽然公开发表的作品很多,但大都是内部宣传内容居多,比如:人物故事、典型经验、事迹材料、调研论文、工作动态等。但我很幸运,从省作协单独为全省公安系统单列一个名额看,是个特例,与这三部文献书以及在公安系统工作期间的文学作品成就,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比如:在《沈阳公安》《辽宁警刊》经常发表文章;2020年12月,在沈阳市作家协会举办“我与沈阳的故事”征文活动比赛中,获得了四个“优秀奖”;2023年10月23日,参加了市局组织的【书香润重阳】政法系统老干部读书分享活动,个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读书笔记,在《沈阳政法委》《沈阳长安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
三部文献史书的编著出版,在全国各地引起极大反响,先后在全国各地省市县图书馆、部队军史馆等三十多家单位收藏。在利辛县图书馆完成收藏,圆我为家乡文化建设奉献之梦想,特别是根据辽宁省作协的统一部署安排,把这几部书在湖南益阳市《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获准收藏,使图书收藏提升到国家层面。
结束语:感谢自己将儿时的梦想保持至今,内心给文学留下一个角落,在这个过程里,我收获了内心的喜悦和宁静。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之中,一切都慢慢清晰可见,最终圆我作家梦!“路在脚下、行将致远”,让我们一起拥抱人生的每一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闫应科,安徽亳州利辛县人,从第二炮兵后勤部转业到沈阳市公安局,三级警监,大学本科学历,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军警作家。编著三部文献类书籍,在省市县图书馆、部队军史馆和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多家收藏。
上一篇: 你失约的索玛,我替你看了
下一篇: 孝道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