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漫步佛系合肥

作者:张健 阅读:164 次更新:2024-05-09 举报

漫步佛系合肥

/张健

说起合肥的寺庙庵观,如今在合肥年轻人口中能和外地人推荐的,大概就是大蜀山开福寺和步行街明教寺,还有就是城隍庙了。

然而悠悠岁月长河,几千年的古城,又怎么可能会只有这寥寥几座祈福之地呢?

据嘉庆八年(1803年)《合肥县傅城郭图》绘载,当时合肥地区的寺庙多达40余所。民国以后,虽渐衰微,但仍有“ 六观七寺八庙九宫十三庵”之说。这些宗教场所,一部分已沉睡在历史里,以地名流传于世,如三里庵、十里庙等;有的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今天仍延续着香火,开福寺、明教寺等等,是南来北往善男信女烧香祈福的首选之处,大家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还是来说说除它们之外还留存的几座寺吧。西庐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始建于公元180年,为皖中名寺。初为汉末李陵庙,李唐年间钦赐额为西庐寺,后因战乱屡经兴废。

西庐寺有大河五间,中供弥勒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塔后一大石,有龙舌,在此迹如人坐。还有大佛殿、后殿、官厅、掸堂、观音堂、二层八卦亭、钟鼓楼、藏经楼、通公塔、望湖楼等。

在这处古老的建筑里,无论是鸟啼虫鸣,还是风吹叶动,都有自己的韵味。矗立的望湖楼,高大伟岸,爬到顶楼,扶栏而望,不自觉一股朝圣感油然而生。不知是否是寺庙的养分给了树木特有的灵气,在西庐寺前,状如“孔雀”的马尾松,高十余丈,轻抚树上苍老的斑痕,仿佛就能回看到这座古寺的前世今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这句词来形容龙泉古寺再恰当不过了。

龙泉古寺地处肥东桥头集龙泉山腰,寺因泉而名,山因寺而胜。《古今图书集成庐州山川》载:山腰寺内有“龙泉,清澈萦流至山下,故曰龙泉山”。唐朝张又新著有《煮茶水记》,评价此泉为“庐州第一水”。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庆历五年任滁州太守时,慕名前来龙泉山,品尝甘泉之后,立即将龙泉列为“天下第十三泉”,并立碑记事。

龙泉寺最早可以追溯到曹魏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龙泉寺在佛教大受推崇的唐代,龙泉寺香火极盛,名闻天下。至明代再度兴盛,成为皖中地区寺庙之冠。

岁月包裹中的龙泉寺,斑驳之间随处可见其历史痕迹,汩汩而出的龙泉水,涓涓成流,常年不断。去龙泉寺的沿路,满目皆是挺拔的古松柏和银杏,不断飘洒的树叶,增添了几分清幽,恍惚之间仿佛置身于仙境。

相隐寺坐落于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西黄山腹地,原名 白衣庵,始建於唐朝贞观年间。为百里巢湖第一寺明朝末年,遣臣吴相目睹世事沧桑,以及明朝没落衰亡景象,回到故乡愤世出家,隐居於白衣庵。清庭延请其出山,帮助治理朝政,未得应允,并说∶“吾出家之志坚,指南即不向北矣!”由此则将白衣庵更名为指南庵。期间,寺庙经历了几度浮尘,由香火旺盛,到毁于战火,再到被彻底拆除,1991年,妙安法师重修指南庵,将古寺更名为 相隐寺,既有“宰相隐居”之意,又含“大乘无相”的法旨。

寺庙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有种工整的美感。三面皆环山,茂密的树林,为其增添了些神秘的味道,背依西黄山,环山拥湖,更是创造了一份独有的宁静。

还有白马寺,马政寺,莲花庵、月潭庵·········,数不胜数,都是佛系合肥流年中的一段记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今历史里的亭台楼阁,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或拈花一笑,或沉眠思索,再度勃发但无论是那种,循着历史而徘徊于这些古寺中,闻着香火味,听着木鱼声,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能够格外平静,可以忘记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

那一刻,突然醒觉,原来,光锥之外的万千世界,无非都与我们毫不相关的各自精彩。

上一篇: 期 待

下一篇: 孤芳小花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