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叹”(外五则)
“感恩”之“叹”(外五则)
·翟 峰
感恩是中国人尤为可贵、可赞、可叹的优良传统美德!
2024年5月12日,即应系四川“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16个周年的纪念日。
16年前的“5·12”这天,四川汶川县遭受了8.0级地震的袭击,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和全球的相关区域皆造成了相应的巨大伤痛。
在那次地震中,超过8万人失去了生命,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瞬间无家可归。
这场地震被称为“5·12地震”,成为中国历史上破坏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全球历史上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
我们不能忘记这场灾难,也不能忘记逝去的生命。
在这场特大灾难中,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总计逾百万志愿者彰显的“中国力量”——感天动地!
国内外巨大的无私援助、支持和善举,让四川灾区人民得到了及时地、持久地、实实在在地帮助和爱抚!
16年来,近九千万四川人民不仅一直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激之情、常念相助之人,而且在多年构建的“人人向善、事事行善、时时可善、处处有善”的感恩慈善大格局中,发生着愈来愈多的举不枚举、平凡普通、动人心扉的感恩故事及其难忘的点点滴滴。
这些动人的感恩故事及其难忘的点点滴滴,虽不同于古代单纯的“知恩不报非君子”,但仍与感恩的含义有其共通之处。
而笔者于此精选且再次润笔改定的这五则随笔,虽曾分别在人民日报及其人民网、中国人大杂志、中国经济时报、四川日报、新疆日报的副刊版面或相关栏目已发表,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受恩,就要不忘恩、必报恩”之东方伦理观念,则可谓实惟厚载矣——
(一)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
顺风顺水的人,想着逆境奋斗的人;无忧无愁的人,想着拮据艰窘的人。只有充满博爱心、仁慈心、善良心、同情心,才能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美好境界。
然则,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以及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下,特别是在浙江、黑龙江、香港、澳门等全国二十个省、市、地区的援建下,如今四川的各地灾区早已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其时的八千八百万四川人民懂得感恩,知道感恩。
在灾后重建中,尽管四川自身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当兄弟省市及其区域发生灾难时,却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尽微薄之力——
台湾省发生大地震,四川人尽了一份爱心;南方一些地方遭遇洪灾,四川人尽了一份爱心;西南5省大旱,四川人尽了一份爱心;青海玉树地震,四川人尽了一份爱心;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四川人尽了一份爱心……。
人们常说:“施恩于人共分享”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和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
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因为,是感恩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这些真谛。
因此,我们每一个四川人都会这样说:“感恩奋进有我。”
绿枝向上不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挺拔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如此多彩社会,感恩才会有如此真挚友情!
忆往昔,在国庆61周年之际,四川省“感恩·奋进”群众歌咏晚会在成都如期举行。嘹亮的歌声、深情的朗诵,一幅幅灾后重生的动人画面,讲述着四川人民的感恩与奋进。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此刻,四川重灾区方阵演唱的《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彰显了四川人民越是面临挑战,越是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这雄壮的歌声伴随着“感恩·奋进”群众歌咏晚会第一篇章《坚强奋进》等曲目,展现了四川人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四川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下,已与全国人民一道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四川儿女这是在用歌声告诉祖国母亲:四川站起来了!
况且,站起来的不仅是全省的巍峨厂房、桥梁、学校、医院,更有那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四川精神!
因为,2008年“5·12”以来的从悲壮走向豪迈的那一个个永远难忘的瞬间,已让我们每一个四川人都学会了这样豪迈地唱:
“感恩奋进有我!感恩奋进有我!感恩奋进有我……”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对生活的爱和希望。
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因为,只有具备了感恩心态的人,才会拥有一份美好感情、一种健康心态、一种良知、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才会得到滋润,才会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
忆往昔,在“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2个周年的那年岁末,地处四川重灾区的广元市剑阁县体育馆内,彩旗飘飘,红歌嘹亮。
“颂歌献给党·感恩奋进”广元灾区百万群众歌咏活动汇报演出在此举行,歌声展现了四川重灾区之一的广元市的318万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高昂的爱国热情,唱出了对党、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克难攻坚抓重建、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一首首红歌,唱出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丰富生活,更唱出了灾区人民的精神面貌,我们要把颂歌献给党!”
在演出现场的众多市民如是激动地说到。
“百万群众歌咏活动从思想政治上教育了人民群众,把 ‘大道理’与‘小节目’、‘大主题’与‘小活动’结合起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增强了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建设美好新四川、新广元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共广元市委一位负责同志亦如是生动地概括道。
是啊,百万灾区群众唱红歌,确实充分展示了四川广元人民的感恩奋进良好形象!
是啊,我们四川人经过三年灾后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努力,已走出了地震灾难带来的阴影和伤痛!
此刻呵,我们四川人已带上灾区人民战胜各种严峻挑战的决心、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豪迈地向幸福的明天挺进!
此刻呵,我们四川人已带上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美好记忆和感恩于祖国各族人民无私援助的心境,豪迈地向美好地未来挺进!
尔后,我们四川人将会把灾后重建的信心与力量、感动与感恩带给新时代新征程的每一天,将会通过不断深化推进的感恩教育,努力营造“感恩报恩、文明奋进、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尔后,我们四川人将会通过不断深化推进的感恩教育,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省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建设全国经济文化生态强省而努力奋斗!
生命之舟,一半风雨,一半阳光,让我们懂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人生之路,一段坎坷,一段辉煌,让我们心怀感恩去奋进、去开拓……
(二)
为写这篇“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奠之文,我又翻开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中国人大》杂志2009年第7期。
因为,该期杂志发表了我的一篇题为《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感恩·自强”教育活动的建议〉之思考》的文章。
虽然,此文是多年前即已发表了的,然而,如今翻阅起来,当时写此文的情景仍是历历在目、愈回忆愈清晰……
当时,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元市委书记的罗强同志,领衔提出了《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感恩·自强”教育活动的建议》。
此时,我作为曾参与相关方面调研活动的一名普通的省人大代表,深知在该建议背后蕴涵的那些感人故事的积极社会意义——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的广元市青川县马鹿乡的一群孩子们,由于他们年龄太小,不能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然而,这群孩子们却非常感激全国各地的叔叔阿姨们、大伯大婶们、大哥大姐们对自己所在家乡和亲人们的无私援助。
于是这群孩子们在地震后的艰难环境中,在余震不断发生的危险时刻,自发组织起来制作了写有“你们辛苦了”“感谢您”“加油”等感恩牌,为前来救灾的志愿者、医护人员和解放军战士加油暨表示感谢,从而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全国各地叔叔阿姨、大伯大婶、大哥大姐们无私援助自己家乡的亲人们的感恩之心!
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如此难能可贵的自发感恩行为,当即获海内外相关主流网站、电视、电台、报纸争相报道或转载。
尤其是国内的各大主流网站、电视、电台、报纸,皆一致地称誉这群可爱的孩子为:
“震区感恩少年英雄”!
当时,听闻此事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元市委书记的罗强同志,不仅被自己所服务区域的灾区的孩子们的可爱行动深深感染和打动了,而且很快意识到,孩子们的这一感人行动的背后,所蕴涵的积极和深厚的社会意义即在于:
正值全国人民大力地、无私地援助灾区的此时,抓住这个非常难得的宝贵契机,在全市青少年中,乃至在全市社会各界中,及时启动以“感恩·自强”为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以此极大地提升全市灾区人民“自强不息、亮剑拼搏”的不屈精神和“铭记历史、感恩大爱”的美好心灵,可谓正合适宜!
鉴此,罗强同志在灾后的一年间,先后在数十次深入灾区第一线慰问、调研和指导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上,还专门抽出时间,带领市、县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深入灾区第一线,就此事进行了特别调研,并在对此深入思考基础上,于2009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领衔提出了一份题为《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感恩·自强”教育活动的建议》。
由于罗强同志领衔提出的这份人大代表建议,注重了从“孝感动天”“卧冰求鲤”“鹿乳奉亲”“闻雷泣墓”等传统美德故事角度,深刻诠释了以恩情报答为基础的我国感恩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源远流长、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感恩·自强”的时代精神所蕴涵的对青少年爱国爱家的极大激励作用,尤其是“感恩·自强”的时代精神对那些被关爱多于磨砺的独生子女这一代青少年群体所带来的独特勉励作用,以及其对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极大促动作用等,故而当即引起了采访此次全国人大会议的数十家主流纸质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于是,2009年3月以来,全国即有一些地方通过借鉴罗强代表提议的“七一”感恩*、“八一”感恩人民解放军、“十一”感恩祖国、“九十”感恩老师、生日感恩父母等以“写感恩信”“征感恩文”“发感恩帖”“唱感恩歌”“咏感恩诗”“讲感恩事”“观感恩片”“读感恩书”为载体的主题活动,从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有效开展了以“感恩·自强”为主题的系列阶段性教育活动。
四川省广元市更是通过先后开展的“感恩·自强奋进杯”演讲比赛、“12·9千人歌咏大赛”、“感恩·自强元旦万人健身跑”,以及在全市各级中小学校和灾区集中安置点中广泛传唱“感恩”歌曲等教育活动,从而取得了“全市上下感恩自强意识不断增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明显加快”的实实在在地阶段性教育活动的好效果。
实践充分表明,在我国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感恩自强教育,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水准和感恩意识、自强意识和加快青少年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培育,而且确实有利于构建一个地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体系,并有利于推动这个地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构建。
正因如此,所以说,当时罗强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上,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领衔提出《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感恩·自强”教育活动的建议》,的确是正合适宜的!
正是鉴于此,所以,我于2009年4月,应《中国人大》杂志社编辑部约稿,以《中国人大》特约记者身份,通过对罗强同志的专访,而写下了这篇发表于《中国人大》2009年第7期的题为《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感恩·自强”教育活动的建议〉之思考》的文章。
亦因如此,所以,我才在四川“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16个周年的如今,写下了该篇回忆之文章。
(三)
四川“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16个周年瞬间即到,我仍然想要写一篇以感恩悼念为主题的回忆之文稿。
写什么呢?经过好几个小时的苦思冥想,我终于在对“5·12”周年纪念的系列终生难忘的事件之回忆中,捕捉到了你:
一位名叫周江瑾的浙江宁波白衣天使。
你在极重灾区青川县救援的那一幕幕动人场景历历在目。
我是从你在青川县简陋的防震棚医务室里为村童就诊的工作照开始认识你的;而熟悉你,却是从你救援过的当地百姓的讲述中开始的。
照片中的你,显得那样专注而又恬静,那样认真而又虔诚。
虽然,你身着一款似乎已褪色、再普通不过的浅蓝短袖工作装,却不仅丝毫难掩你的苗条和美丽,反而更衬托出你别有韵味的端庄和从容。
虽然,你的青川之行还不足百天,你留给我们的记忆,也仅是断断续续的短暂场景。
然而,那些短暂场景,却是那么弥足珍贵。
那是2008年6月27日中午时分,你和自己所在的浙江省医疗援建队,终于到达了极重灾区青川县。
踏进青川的第一天,眼前到处都是垮塌的房屋,随处可见临时板房、飘扬的红旗、漫天的尘土。
你就这样带着期待而有点稍稍不安的心情,来到了这个灾情相当严重的木鱼镇中心卫生院。
当时,迎接你们的,是热情的当地医生和百姓。
你说,初来的时候,你对随处可见的红旗感到诧异,问当地人,才知道这是地震以后插的。
当地人告诉你,凡是有红旗的地方,一定有救援人员来过。因为,这意味着“党和人民在一起,全国人民和我们在一起,英勇的解放军和我们在一起”。
那时的红旗,不知给当时惊恐无助的灾民带去了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呵!
你还说,你在这里经历的大大小小数百次能感觉到的余震,虽无法与“5·12”相比,但那种桌摇床摆,地下闷雷般的隆隆声确实使你终生难忘!
而这些余震,一般都发生在晚上或清晨,好多时候都把你从睡梦中震醒。
除了余震不断,还有就是灾区生活的艰辛。
七八两月的青川时雨时晴。经常夜晚暴雨让帐篷进水,湿气和冷气裹身而不得不盖被御寒;而当白天艳阳高照时,中午帐篷内的温度竟高达五十度有余。
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最难的,还在于你们这些来自大都市的纤柔女性,不得不面临的如厕和沐浴问题!
由于震后的民房都成了不准随便出入的危房,你们只得与男队员一样,使用公共的简易厕所。
说是厕所,其实是挖个大坑,上面铺上木板,外面用彩条布围起来的方便之处。
然而,生活上的艰辛,并未影响你和队友们在灾区的救援工作。
你们渐渐习惯了这儿阴冷潮湿的天气,适应了异乡特殊口味的饮食,克服了语言障碍,很快投入灾区的健康卫生事业之中!
你们经常是白天工作足足十小时,晚上还得加班。
你所在的医疗队的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并与灾区群众结下深厚的感情,许多群众自发向你所在的医疗队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几位你参加救助过的中学生说到你时,显得尤为动情——
党的生日那天,你和队友来到他们中间,你对孩子们说,你强烈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平日里,只要你接触当地群众,你就会在听到真诚道谢声的同时,还听到他们询问你的生活是否习惯,是否适应这儿的环境等等关切问候。在不长的救援日子里,你和队友已与卫生院的职工相处得像一家人了。你们相互照顾,彼此融洽而快乐!
特别是在你即将离开青川前的那个夜晚,大家尽情地欢唱,尽情地围着篝火跳舞狂欢……
“青川的医生告诉我,您写了我在青川参加救援时的有关博文,我刚才又专门看了您的博客。我想对您说声:‘谢谢您!谢谢四川的父老乡亲们!谢谢你们还记得我!’其实,我也很牵挂你们!
在青川歌舞团来宁波感恩演出时,我放弃了观赏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的演奏会的机会,当看到青川人民演出的小品《承诺》及《梨花烂漫》时,我的泪又夺眶而出,我的心又再次揪紧……我希望能在明年的‘5·12’回青川看看,我要看到青川的骄傲和坚强的青川!……”
你还说:在青川这段日子,是一辈子最值得回味的日子,也是最自豪的日子!
或许,当人们在很多年以后打开记忆的闸门,仍会看见一个叫周江瑾的浙江宁波的女医生、一位普通的白衣天使的善良和美丽!
在四川“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16个周年瞬间即到的如今,我仍然想通过篇以感恩悼念为主题的回忆之文告诉你——
青川人民、广元人民在包括你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和无私援助下,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中共广元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下,已与全国人民一道走过了艰辛辉煌历程,并迎来了更加辉煌的今天!
如今,站立起来的不仅是广元、青川巍峨之厂房、桥梁、学校、医院,而且更是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广元精神、青川精神呵!
(四)
快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六周年祭奠日了,我再次回忆起曾偕亲友来到汶川特大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的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时的点点滴滴。
记得还是近16年前的2008年11月12日这天,我应邀参加了该园的开园暨震后旅游市场的启动仪式。
从我笔记本的当天记录看,那是一个星期三,阴天,气温8℃~
如果说,在当时的半年前,也就是在该年“5·12”之后的不几天即踊跃参与赈灾救援暨人大代表调研工作而来到此处现场感受到的是融入更多的悲痛与震撼的话,那么,半年后的当时再次来此,我不仅强烈感受到了浓郁的祭奠氛围,而且更深切领悟到青川人民那种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铭记历史、感恩大爱的美好心灵。
当我和几位亲友驱车沿遗址纪念公园方向驶入青川沿途的极重灾区的相关区域时,沿途见到的已是非半年前能相比的新景:
天蓝水绿、风光旖旎、炊烟袅袅、鸡犬之声此起彼伏,民居散落在一片片农田中,山坡板房里的人们幸福地忙碌着生计,车窗前闪过的一张张脸上洋溢着的是幸福和自信的表情……
当时,灾后重建仅半年,再次来青川,已初现旧貌换新颜!
至此,一位彼此已较熟悉的讲解员当即告诉我,自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建以来,已陆续有近20万外乡人到此地寻亲和祭奠。
由于东河口地震前曾系当地商业较为繁华之地,故当时即有不少外地人也此遇难,故有外地人逢其亲人祭日,即到此祭拜。例如,浙江寻亲祭拜团体,即是来此祭拜的最大集体寻亲团体之一。
地震前,支持青川建设的一些浙江人在这里开了几个矿场,地震当天他们就有4辆矿车被埋在这一带,不少浙江人与青川老乡一道在此遇难。因而不仅在作为青川风俗祭拜日的七祭、月祭、百日祭、半年祭、生日祭之时有外地人和本地人一道为遇难亲人祭奠,而且更会在“5·12”周年祭日的这天,形成一个较为汇集的祭奠高峰期。
此次在遗址公园里,我更多关注的是早已传达和渗透到许许多多青川人心灵中的那种坚强。
何先通,这位守护遗址公园祭奠台的震灾中幸存的村民,虽然他的妻子和他的十多位亲人一道遇难了,而今仅剩下他与在成都上学的儿子。然而,在他的身上已没有了昨日的悲伤,而更多的是坚强。
每天,他都会主动清扫祭奠台附近的垃圾,护理祭奠台周围摆放的鲜花,甚至还主动向参观者介绍情况。
“我希望人们在了解了这么大的灾难后,能够看淡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挫折。”
何奎生,这位亲眼见证
“你们在下面,我们在上面,你们和我们永远在一起”这幅我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前看到的横幅,应该是青川千千万万生者坚强心声的真实写照吧!
而当我联想到“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条在青川县随处可见的标语时,更从中领悟到了这朴实话语里所展示的这里人们的勤劳和坚强!
“吃菌子不忘疙瘩恩,青川人民不忘全国人民情。”
当我见一位远道从香港赶来寻亲的
通过一番耐心解释,有点耳聋的
短暂的回访,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我在返程的路上,一路走一路寻思——
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见证的这些,到底使我从中真正领悟到了什么呢?
对!确实应该是铭记历史、感恩大爱!
经历了悲壮而又波澜壮阔历史的四川地震灾区人,应当铭记历史,即应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坚强,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斗志!
2008年“5·12”以来,无论是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政府,还是灾区的市、县、乡镇党政,还是全国各地援建四川的党委、政府,还是到广大救灾的部队官兵、志愿者、援建者和全国各地众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他们对四川的汶川、北川、青川等地震灾区倾注的大爱,确实值得灾区每个人永远感恩回报。
因此,四川的汶川、北川、青川等地震灾区人民感恩大爱的最好行动,就是要自强不息、再创辉煌、加快发展,就是要在大爱壮歌中不断远行,团结一心,矢志不渝,将其美好家园建设得愈来愈好!
(五)
记得2011年5月初,我为参加四川和广元“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的征文活动,还专门写了首以感恩为主题的朗诵诗。
该首朗诵诗的题目即《我爱你 中国——》。
我在该首朗诵诗中,满怀深情地这样抒发道——
“我爱你,中国——”/我心中这样不断地深情朗诵/
已与一千零九十五个日夜同吟/
因为 今天的“5·12”呵/纤纤时光手指缓缓揭开的——/
已不仅仅是“灾难·悲歌” /
而历史隧道更多要展示的——/
却是“历史铭记·感恩大爱·亮剑拼搏·自强不息” /
因为,今天的“5·12”呵/我们不会更多地在废墟上反复祈祷/
因为,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两年已基本完成——/
如今,已使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四川——拔地而起/
这三年啊——/我们沐浴了/无数多的中国大爱的灿烂阳光/
这三年啊——/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人文关怀·缅怀憧憬/
这三年啊——/我们面对了/无数多的心灵震撼·情感升华/
这三年啊——/我们感受了/无数次的救援力量·民族魂灵/
这三年啊——/我们在浴火的舞蹈中/引颈翘望·凤凰涅槃/
这三年啊——/我们在科学重建中/
寻找到了四川发展的辉煌前景/
这三年啊——/我们在顽强乐观中/
以“高分”通过了尊严的“考试” /
这三年啊——/我们在“又好又快”的指引下/
坚持了可持续前行……/
啊中国——/昨天您以整个国民的力量/
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具体而又普通的国民生命/
今天/您将以一个民族的号笛/
启动/四川八千八百万儿女的/幸福恩养之行/
啊“我爱你——中国”/因为/我今天这样的深情朗诵/
将与“十二五”的一千八百二十五个日夜/同唱/
啊“我爱你——中国”/因为/我今天这样的激情朗诵/
将与“十二五”四川的绿色生态之歌/同吟/
啊“我爱你——中国”/祈福未来——/
四川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再创辉煌——/
啊“我爱你——中国”/展望未来——/
四川要在“大爱壮歌”“重生欢歌”中/——不断远行/
啊“我爱你——中国” /
【作者简介:翟峰,相关领域学者,曾任三届省人大代表、两届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先后聘为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社会监督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省立法咨询专家库成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并曾先后吸收为省政治学会、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法学会、中国环科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作家协会会员;其撰写的文稿曾获中宣部指导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大赛”金奖、人民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一等奖、中国作协“全国散文作家征文大赛”一等奖、人民日报理论征文优秀奖、中国人大制度理论征文奖、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奖一等奖、民主党派中央课题研究优秀奖等,现系九三学社省委思想建设中心研究员、北大法律法学在线签约作者,近年来先后吸收为中国知网公益平台、维普期刊学者平台、百度学术、万方数据、中国科学院学术公益平台、中国作家库等知名数据库的入库学者和作者。】
上一篇: 点滴善举汇集无限大爱
下一篇: 七律·晚读韩愈感遇
评论[5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