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人心的美丽乡愁 ------赵攀强散文集《留住乡愁》之孔见
丙申年5月中旬的一天,攀强在QQ空间为我留言:“我的书回来了,你来取。”我立即回声:“我马上来。”拿到书后,我间断的阅读着,往事历历在目。我退休前在单位是通讯组成员,攀强在县委通讯组工作时,我俩就认识了。散文集《留住乡愁》里的有些散文,其实是我早先在他的博客里、QQ空间里、报刊杂志上都阅读过了的。这次集中起来阅读他的散文作品,我感觉更加亲切。读着这本书,我有着就像回到自己老家一样的感叹,因为写的都是旬阳的人和事。
什么叫乡愁?乡愁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我对乡愁的理解是,乡愁是我们每个人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当然,最经典描写乡愁的诗句,当属唐代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连上小学的小朋友们也能朗朗上口朗诵阅读。
记得攀强的《留住乡愁》第一次出版第一次印刷后。我就阅读到县委宣传部巴远君老师写的一篇标题为:“在旬阳,有一种乡土散文叫‘赵攀强’”的评论文章。文章认为,攀强的乡土散文,前期的部分作品属于传统乡土散文,后期的大多数作品则属于新乡土散文。我感觉攀强的这部散文集,从体裁上又可分为议论性乡土散文和记叙性乡土散文。
就攀强的散文而言,他最善于围绕某个观点为中心来写散文。用散文的笔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注重理性和逻辑,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他笔下的散文,既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又具有哲理性,让读者读后对文章里的人或事有了富于理性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每篇散文都蕴含着深奥的哲理,让情感、哲理、形象喜相逢而团聚,让读者从中悟出情理。攀强的散文作品思想内涵,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表明的主题和要达到的效果是为了启发人、教育人。如《又闻水笑声》,讲的故事是因为家乡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后因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水源得以涵养,发生的变化是山青水绿;作者回到家乡后,又听到了河里的缓缓流水声。这篇散文里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集抒情性、形象性、哲理性为一体,富于理性的形象和炽热情感的语言描述,让读者对《又闻水笑声》一文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使读者受到的教育是,作为我们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攀强的散文作品,如《梦里故乡观音堂》《故乡的老屋》,在语言表述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散文作品里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既有抽象思维为内核的语言,但又有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在画面里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其语言结构主要以内心感受为线索,由一个或多个间断、片段描写来衔接,从而使一篇散文完美收官。
攀强的散文作品描写手法是先说事实,再作分析,整个语段渗透着作他本人的情感,具有鲜明的理性和逻辑。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作品里的观点、理念都渗透在这些镜头里和意象之中。让读者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这些镜头、意象,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情感也更加强烈。这样的散文作品,既侧重理性,除了给人理性的认识,给人审美的愉悦,又侧重于感性,文字里颇有吸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散文《母亲的茶饭》《父亲的故事》《怀念母亲》《女儿,爸爸有话对你说》亦是如此。
攀强散文作品的写作基本途径,我以为主要是“渗透”和“寄托”。把观点“渗透”到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分层分点,举例分析,从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理念的关节,通过想象与联想,描绘出动情的画面,把观点渗透到画面中去。换言之,要写好散文,最需要的就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因此,攀强散文作品给人的启迪是,作为写作者,我们就要在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多修改,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散文《用爱心让花儿尽情绽放》,讲的是自己家里的故事,渗透的是一个家庭里的妻子艰难持家的心境和困惑,这个家庭寄托的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期盼和向往追求,并为之努力。
攀强的散文作品描写,一是在散文作品中既以发表议论引领文章开头展开情节引领全文,又以新颖的形象比喻入题,直接扣明主题。二是在结尾部分采用一种或多种写作手法圆满结局,彰显文采,为全文画上句号,达到提升文章主题的目的。三是在散文主体部分多角度选材,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用议论的方式画龙点睛,做到了内容充实。通过选取一个或多个具体事例,或者描写片段体现主题,通过穿插议论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攀强的散文作品,注重提升散文内容里渗透的艺术性让读者鉴赏。散文是“情”的艺术,攀强的记叙性散文侧重叙事,记人,重于抒情。让情感从键盘流露,悲伤、愤怒、欢乐、振奋、沉郁、昂扬都有所抒发。他在写作散文时,总是将个人的独特感受或亲情、友情、爱情和挚情毫无遮掩地和盘托出,这也就是攀强散文的特质所决定的。这种“情”的艺术带给我们读者的是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受。如:《母亲坟头的诉说》,写出了作者失去母亲的怀念与悲伤;《陌生的家乡地名》,写出了一个皂素厂生产皂素造成家乡周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表现出的愤怒;《梦回长安》,写的是女儿考上大学,且校址是父辈祖籍所在地,而为全家人带来的欢乐;《让心灵不再忏悔》,写出了作者及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振奋;《一年打工路一年辛酸泪》,写出了一位农民工辛苦打工的艰难和沉郁;《毛公山琐记》,写出了作者和家乡人民怀念领袖毛主席,珍惜美好生活,决心为建设美好家园的昂扬意志。而《持家的女人》和《走出毛公山的李哥》《村校的‘许佬儿’》,则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以及夫妻间的亲情、爱情,亲友、同事间的挚情。让读者通过这些文字感受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家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这几篇散文的写作,主题清晰,立意明确,层次分明,文笔流畅,手法得当,就像让读者进入梦境一样,陷入深思,浮想联翩。
攀强散文作品的亮点之一,就是用“美”的语言艺术感染读者。他的散文作品语言,或朴素,或华丽,或简洁,不仅体现出了美感,也让读者有了美的享受。散文中的语言,如溪中的流水潺缓不断,句句相连,层层相接,篇中既没有多余的字,也没有多余的语言,体现了他散文作品的语言流动般的美。如《兰草花儿开》,“兰草就像朴实的山里人,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过分的奢求,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只要拥有一点土壤和阳光,他就会拼命地生长,尽情地绽放,用自己顽强的生命给人以力量,用自己悠悠的芳香给人梦想,用自己生命的绿色给人希望!”这一段文字描写,既是这篇散文的圆满的结尾,又点明了这篇散文的主题。 阅读攀强的散文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为人原则和处世哲学,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爱该爱的,恨该恨的,批判社会所不能容忍的,赞扬社会所认可的。并通过文字,把自己认知、理解和感受到的真情实感,写进自己的作品中。由此,在我看来,一篇好的散文,不能没有动人的细节,不能没有具备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艺术张力。攀强的散文作品,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攀强散文里反映的人或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到了有分有离有合,写点带面,点面结合,写到结尾,一语或几句便道明文章立意和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
攀强的散文作品,在选材上做到了有典型意义且又富有生活气息,既没有照抄生活,又具有丰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选用一些自己熟悉、或亲身经历的的人或事,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以此来增强散文作品的生动性、可读性;
攀强的散文作品,准确地捕捉了事物的细部特征,用简约生动的笔触去勾勒、描摹,给读者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
攀强的散文作品,叙议结合,景物穿插。突出的特点是在记叙的描写时巧妙地把议论与抒情连接在一起,构成和呈现给读者的是叙议有机结合的“情结链”,让读者唏嘘不已地发出感叹;
攀强的散文作品,通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和带动了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涟漪,显示了他本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
攀强的散文作品,注重景物的巧妙穿插。运用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故事氛围,表现人物性格,升华文章主题。将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发展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所构建的故事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其表现手法,首先根据文章的需要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生命化,使之富有情感性、人情味。其次将景物描写贯穿于整个文章的始末,并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巧妙设计景物的特点,甚至让景物描写起到暗示情节变化、揭示文章内涵的作用,使文章变得敏锐深沉而富有张力,让读者读后萌生丰富的想象,展开联想的翅膀。
例如:《乡愁,一杯千年的陈酿》《留住乡愁》,阅读了这两篇散文后,让我很快想起了台湾作家余光中写的《乡愁》的那首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然,同样是写乡愁,但因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不同,反应的内容和主题就不同。余光中写的乡愁,渴望的是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而攀强写的乡愁,期盼的是自己的家乡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家乡的父老乡亲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通过阅读攀强的散文集《留住乡愁》,我感觉他是一个刚柔相济的性情中人。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他眷恋自己的故土,他热爱自己的家人,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他4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他不断地在观察和思考,虽然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但他感觉如烟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他虽然认为自己的乡村是美好的,但他的乡村很有缺憾,但又感觉乡愁更需要留住。留住乡愁,生活才会更有希望,前景才会更加广阔。为什么呢?因为他喜欢家乡的风土人情,因为他难忘亲情,因为他情系故土。于是,他那痛彻心扉的观察和思考,终于让他伸开了手臂,敲击着电脑键盘,促使他的散文集《留住乡愁》在读者的视线里闪亮登场,与读者亲密接触。
最后,我由衷的希望能阅读到攀强更多更好的作品!
完稿于2016年5月31日------6月2日
赵攀强 陕西旬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理事,已出版散文作品集《在那大山深处》《旬河浪花》《汉水情思》《秦巴放歌》《太极城絮语》,《留住乡愁》是赵攀强公开出版的第五部散文集。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