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学上门”演讲稿
承文化之自信 耀吾辈之中华
努力做红色历史文化宣传员
(沈阳 闫应科)
我于1998年从第二炮兵后勤部机关转业到沈阳公安系统,面临二次就业,本来有诸多选择,但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人民警察队伍,主要是因为我有割舍不断的公安情结,我的老部队前身是公安军,我舍不得身上的制服,所以才脱下军装换警服……
一、从警之路,归心向荣。转业沈阳市公安局做一名人民警察,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通常叫做“第二次就业”。“当一天警察、就要尽一份责任,干一天工作、就要做十分努力”。这是我从事公安工作对自己提出的基本要求。
我转业到沈阳市公安局当一名人民警察,刚开始干外勤,每天在街面巡逻,在市政府执勤,与沈城百姓近距离接触,倒也干的有滋有味,其乐无穷。可天生不甘寂寞的我,性格使然,每天望着市政府的大牌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于是,一篇“积极应对入世,转换政府职能”的政论文发表在《沈阳公安》报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又一次从外勤变为内勤,回到那离别已久的办公室。
在沈河巡警大队四中队,正赶上全市巡警系统推出行业典型倪洪林,分局把撰写推荐材料的任务交给了我,基本要求是万字以上。初来乍到,素材不多,写起来确有难度。通过与本人交谈和走访,逐步掌握到一些素材,我被倪洪林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所感动,他扶危济困为民解忧,被誉为“活着的雷锋”“做好事大王”,帮助群众不计其数,做好事千余件。他十几年如一日,对辖区盲人夫妇刘世信、杜秋荣两位老人关爱有加,过春节的时候他没陪自己的母亲,而是与这对盲人夫妇一起度过。倪洪林的一万二千字典型事迹材料如期完成,逐级上报到国家公安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部二级英模,辽宁省十大功勋警官。
在沈阳市开展“我最喜爱的公安民警”评选活动中,分局领导临时安排我负责撰写鲁振伟副所长的典型事迹材料。领受任务时正好是个周末,只有周六周日两天时间,时间紧、任务急,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白天收集素材,查找相关材料,与候选人鲁振伟副所长沟通交流,晚上回到家里整材料,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使推荐材料完成,评选获得成功。他创建涉嫌家暴档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察反家庭暴力告诫制度,为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曾先后荣获国家、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辽宁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和辽宁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最美沈阳人,反家暴卫士等荣誉称号。
沈河区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建设一直抓的很好,扎实有效,三类可防性案件大幅度下降。2004年4月8日,全市构建社会面“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重大警务改革正式启动,历时三年时间。2007年4月,在即将收官之际,我写了“网巡三年话丰收”的稿件,总结概括全区“网格化巡逻”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稿件发出后,《沈阳公安》报社总编辑多次跟我联系,求证核实资料数据,此文发表在《沈阳公安》杂志2007年5月刊,抢占了全市新闻热点宣传报道的先机。
在一次闲聊中,获悉惠工派出所“网巡”民警曹海昌,在身患绝症、即将退休的情况下,依然谢绝组织上的照顾,主动要求到“网格化”巡逻第一线,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充分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曹海昌老母亲病故和儿子结婚时都没有请假,而是默默地与其他同志换个班,从没有因为家事耽搁过一天的工作,他的无私奉献为“网巡”民警所称道,我以此为题编发《沈河公安简报》,使之成为全局学习的楷模,并在全市推广宣传。2005年11月21日,市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情怀”为题,向沈城各大媒体推介曹海昌先进事迹,《辽宁日报》《沈阳日报》《辽沈晚报》《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公安网》等十五家新闻媒体都先后进行报道。
在材料内勤岗位上,我比别人要多花几倍的工夫,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我学用电脑是“半路出家”,只会用两个指头打字,通常一个材料要经过先手写、修改、再打字,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要反复推敲好几遍,2013年3月,市政府领导来沈河考察调研弃管小区自管自治、破解静态停车难的问题。会后接受了会议纪要、工作动态和典型简报的材料撰写任务,而且只有一夜时间就要完成交稿。经过一个通宵的艰苦奋战,我将三个文字材料按规定时限完成交稿。
在“人民在我心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民警的学习成果,突出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2014年7月4日,国家级媒体公安部主办机关报《人民公安报》在2版时讯一线警事专栏以“昏迷前她想到了那张警民联系卡”为题,报道了民警张林快速出警施救轻生女子的先进事迹,就是我在采访时发现的新闻线索。
从部队转业从警后,在《沈阳公安》《沈阳今报》《沈阳晚报》《辽沈晚报》《华商晨报》《辽宁警刊》《东北新闻网》《辽宁公安网》《沈阳公安网》等多家地方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发表文章数百万字,为沈阳公安工作尽心尽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尽管长期在基层工作,但局机关各警种的材料我都涉猎过。
从事公安工作以来,个人并没有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但得到组织上的器重,获得荣誉颇多,几乎每年都受到奖励。2001年,获得建党八十周年“中共沈阳地方党史党建”征文活动三等奖。2002年,获得沈河分局“七一”征文活动三等奖。2002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被评为沈河区人民满意民警。2004年,被评为市人民满意民警。2005年,由国家公安部批准晋升为三级警监,成为高级警官。200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6年,被评为沈河区人民满意民警。2007年7月,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函授学院完成公安管理专业本科学历进修,被评为“优秀学员”。2007年8月,被沈河区评为“优秀军转干部”。2008年,被评为沈河区“奥运安保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沈河区“交通管理先进个人”。
二、修史写志,垂鉴未来。修史写志,垂鉴未来,充分利用智能社会互联网平台优势,书写我们自己的历史,是我退休后一直魂牵梦绕的话题。新冠疫情突发后闲赋在家,致力于团史、校史和部队农场史三部书的资料收集和编辑出版。
我的老团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曾经是维护大连社会治安秩序的地方武装力量;参加抗美援朝归国后,组建为守备部队;担负我国原子弹试验场基建特种工程施工任务后,改编为工程建筑第120团。
建团初期的各级领导,有抗战时期参军的英雄“小八路”,有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老革命”,还有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伤痕累累,刚刚擦干身上的血迹,尚未洗净身上的汗水和灰尘,带着残留在体内的弹片,毅然决然地奔赴新的战场,他们为我国第一个导弹基地的阵地工程建设走进120团,为团史增加了厚重的一页。
《巍峨丰碑 辉煌历程》一书,共16章25万字,详细记述了我团从辽沈战役以来、参加抗美援朝、辗转茫茫戈壁、挥师东北、再战湘南,最终正式列编火箭军系列、改编为导弹旅的光辉历程。历数我团为导弹筑巢二十八年的风雨历程,第二炮兵这支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和壮大,有每个战友的辛劳付出和无悔的奉献!
辽南盘锦是我的第二故乡,二十六年军旅生涯在那里度过一半的时间。部队农场发展史《情系辽河 相约盘锦》,是一些曾经献身辽南、对农场满怀深情的老兵心血之作,书中一篇篇回忆文章,一幅幅资料图片,讲述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再现那如火如荼的劳动场面,描绘出农场半个世纪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既有轮廓式的年代回忆,也有惊心动魄的细节描写,把历届历代官兵团结一心、拼搏奉献的顽强精神和作风,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潮澎湃……
此书辑录了农场半个多世纪发展变迁的艰苦创业史,承载着军旅的荣光,彰显了军农生产战士的荣耀与辉煌!这是一个时代军人的风貌,那个时代当兵的人都是这样,他们热恋这个地方,他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他们惦记着这里的人和事,他们忘不掉这里发生的一切。
三、情系故土,热爱家乡。“岁月无情、步履有痕”,暮年之际,如何为家乡文化建设和发展做点有益的事,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
2021年10月15日,安徽利辛城北中学召开庆祝建校五十周年暨《悠悠校园情》编修出版座谈会,这是我编著的第三部文献类书籍,首开全县二十多个乡镇中学修史写志之先河。
作为母校首部校史,科学总结了五十年学校的改革发展和辉煌成就,是一部进行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张朝仁老县长为本书题词,县政协副主席、原教育局长高兰海到会致词祝贺,县电视台到现场采访并予以报道。此次庆典活动已由《利辛融媒》在“淝河农苑”栏目播出,在《利辛发布》发表,《利辛微生活》在百度APP《网易新闻》转载,得到当地诸多媒体(官媒)传播,实属不易!
老闫桥突围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我村里的一次战斗,我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积极配合正规部队,开展反恶除霸工作。1947年12月的一天中午,天上飘着雪花,刘集区区长兼区中队长祝兆民率60余名区中队人员,在刘家集(现为城北镇)西北老闫桥开展活动。
国民党军队第七十四师驻董集部队得知消息后,调集兵力围剿,三面封锁正面进攻,用机枪封锁出口通道。敌强我弱兵力悬殊大,区中队又唯恐伤着群众,只能边打边退。被围堵在群众院子里的队员们奋力抵抗,有的冲出了敌人的包围,有的不幸牺牲,有的伤势过重无法脱身,就被群众藏到自家被窝里装病被保护下来,他们用一个平凡义举,共同谱写了一曲军民共同抗敌的赞歌。(原载《利辛文史》第九辑“红色记忆”栏目)
建党百年征文。1972年11月,原第二炮兵和沈阳军区在安徽利辛、蒙城两县,征集新兵几千人,其中有不少同志很快成为部队党组织的新党员。“共产党员跟我来”“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留下”!这几句话,是一个共产党员在祖国和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舍己为人、甘愿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和气概,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2021年,我的家乡开展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小说大赛”活动,我能为同年战友做点什么呢?苦思冥想,夜不能寐,眼前浮现出我们年轻时那火热的军营和一张张熟悉的面容。于是,一篇纪实文学“黑土地走出的年轻人”参赛荣获三等奖。
公道自在人心。甲午战争失败后,被朝廷下令斩杀的清军将领有两个海军,一个陆军。其中陆军将领就是闫得胜,被以战斗失利、究其临阵脱逃之责被斩杀。
历经两年与山东威海清史研究学者孙建军的沟通交流:闫得胜是我本村闫氏族人,属于被冤杀。威海广播电视台“今晚播报”播出的一则短片《甲午记忆》之18“闫得胜被杀之惑”,客观公允地评价是非曲直,说明历史真相,还闫得胜以清白,使百年疑案昭雪,为闫氏族人一雪前耻。
事实真相:甲午战争后期的“石家河之战”,在三支队伍中,褔字营统领李楹不听调令未到达指定地点,擅自撤出阵地,没有参加战斗。孙万林部、闫得胜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且战且退,战斗失利。就全局而言,真正临阵脱逃、应该被追责之人是李楹;结果是闫得胜代人受过被斩杀,蒙受不白之冤。
四、锲而不舍,圆梦作协。2022年11月8日,我被批准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正式拥有一个官方认可的作家身份,对这份荣誉的肯定,在我今后写作的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指引走的更远。
加入地方各级作协,是有严格的标准条件和相关规定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纯文学性”,虽然我公开发表的作品很多,但内部宣传容居多。我很幸运,从省作协单独为全省公安系统单列一个名额看,加入省作协与工作期间的文学作品成就有很大关系。如:在《沈阳公安》《辽宁警刊》经常发表文章;在市作家协会举办“我与沈阳的故事”征文活动比赛中获四项奖励;参加市局组织的【书香润重阳】政法系统老干部读书分享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读书笔记,在《沈阳政法委》《沈阳长安网》官微发表。
在市警察协会开展的为退休民警“警礼服”补照惠警活动中,自己大为感慨,深深体会到:这既是荣耀荣光,更是使命担当,亦是对从警者的最高奖赏,是退休民警的珍贵收藏!特赋嵌字诗“警徽映初心、礼服昭忠诚”一首:
警心涤虑思转行,
徽章徽标竞荣光;
映月窗前何处去,
初来乍到无特长,
心驰神往码字忙。
礼让为国民为本,
服务社会热爱党;
昭昭之宇逢盛世,
忠于职守敢担当,
诚祝华夏共富强。
此诗作一经发表,得到市警察协会领导的点赞和表奖!
结束语:三部文献史书的编著出版,在全国各地省市县图书馆、部队军史馆等三十多家单位收藏。单位得知后,把书收藏在沈河巡特警大队党建活动室,作为光荣传统教育的学习资料。 2023年,根据省作协的统一安排,这些书在《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获准收藏,使收藏提升到国家层面。
总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让红色历史文化世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时至今日,通过读书写书,我似乎明白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写作成就梦想;文字是黑夜里的一束光,它能照亮自己前行的路,同时也照亮一些人……”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