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净清心的苗寨十八洞
花垣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地,家喻户晓。前些年,我观看了影片《十八洞村》,心灵上受到了深深洗礼。古老宁静的村寨,袅袅升腾的炊烟,乌漆嘛黑的火塘吊罐,还有那黛灰色的山崖,潋滟的水稻田,不时萦绕在我脑海。这些年,我一直有个心结,想去十八洞村看看。这次党员前去学习参观,是个绝好的机会。
12月1日晨,天灰蒙蒙的,也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我们一行二十七人,乘一辆巴士,从黔城入了包茂高速。上午9点许,我们就到了十八洞村。远远看见山坡一行硕大的红色大字“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欢迎您”,赫然醒目。
十八洞(村)还在山湾,一路下坡,水泥柏油路。一路小吃、特产摊贩在兜售。腊肉腊肠是这里最具特色的产品,价格也公道。编织物,比我见过其他景区的美观实用。那小猪小象、小兔小鹿状的藤篮,逼真精致,是盛放水果,摆在茶几上的最佳饰物。藤篮,还有椭圆的、圆形的、方形的,拿在手上很舒服。小背篓,绿的、蓝白的、红的,装饰很漂亮。那吊坠,篓上的图案,都很漂亮,让人看了,有欲购之冲动。一老妪,特显眼,穿着蓝色“正邦集团”(工作服),戴着黑绒帽,看上去精神矍铄。金耳环,花色棉衣领子,还有露出手指节的手套,与她脸上的笑容,在告诉我她很幸福!竹篾,在她手上欢快地跳跃。竹筛竹篮竹簸箕,静静地躺在她的旁侧,瞅着过往游客。
转一急弯,十八洞苗族文化博物馆凸显在眼前,招牌是块木板,字体呈黑色;其下方“精致扶贫”四个红色行楷,也是很简陋的书在一块木板上。大门,更简陋,两个木柱上方,横两根小原木,中间再竖两根短原木,简陋得让人想起电视剧,野外简陋的茶舍。那竖起的长木柱上钉着两块木板,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习总书记来苗乡”,下联是“美丽苗寨奔小康”。博物馆是两层楼木屋,挂有红灯笼。中堂上方,有块黑底金字招牌,书“十八洞苗族文化博物馆”。此刻,因还闭着馆,我们就继续往换乘中心走。到十八洞景区换乘中心,有十八洞供销合作社,其对面有块孤独醒目的牌子,书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湖南省美丽乡村”。换乘中心,与凤凰“竹山有喜”一样,想要下之景点,须换乘小巴士。可以想象,到十八洞村,还须走一段狭小的路。路的确很窄,两辆小巴士,让车须格外小心。其中,一段山体垮塌,仅容一车通过。司机都是当地的,熟悉路况,因此看似险境,也都平安通过。
下巴士,我满以为到了十八洞,寻找着电影《十八洞村》的影子。一屋的小吃和特产,琳琅满目,好不热闹。上一台阶,一栋层次错落的黑色木屋,大气,陈旧,是十八洞村村部。一块大木板横写着“十八洞村”,一块竖木板书着“十八洞党性教育基地”。走进“教育基地”,十八洞简介,说这里海拔高,有竹子、梨子、飞虫,、当戎4个自然寨。看看这些寨名,土气的掉渣。听听这里的苗歌,“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听着,听着,谁都会情不自禁地掉泪。再瞅瞅“基地”,一幅幅村民与习总书记暖心的画面,我心潮澎湃。2013年11月3日,习总在十八洞,问寒问暖,揭米缸,摸铺盖,看猪栏,与村民拉家常。那一幅幅感人画面,让我深受感动,我们的“当家人”真是咱百姓的贴心人!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基地”赫然裱着“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前进的动力,不落下一户贫困户,不养一个懒汉!”我边看边思索,有了“精准扶贫”的政策,有了治贫的良方,有了好的领头雁,岂能不脱贫?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的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也回来了。”
出了“基地”,我和带带(同事小名),一路朝十八洞走。时值隆冬,山峦静默,色彩斑驳,还残存着秋韵。偶尔,山鸟正弦弹射,算是与我俩招呼,旋即消失于丛林。丛林木叶疏朗,躯干窈窕颀长;沟壑青黛绵延,脉络清晰幽深。转过几道弯,十八洞村,隐约可见。这时,你可走车道,也可走木板长廊。长廊,避开了树木,有的镶嵌在廊中,没有破坏生态。仿古木交错的寨门左侧,红漆书写着“十八洞村”。公路右边,有一长廊,老翁老妪在廊内卖本地特产。糍粑,现烤现卖,带带买了一个,尝尝,味道还真不错。出的长廊,上一阶梯,入一户人家。一火炉,特别熟悉,和我公溪河苗寨一模一样。我就纳闷了,难道天下苗寨连火塘都惊人相似吗?火塘旁坐着位阿婆,我和带带走过去,与阿婆侧向坐着烤火。火塘上,金黄黄的腊肉,让我想起了公溪河苗寨,每年腊月家家户户杀过年猪,火塘上就是这番光景。此时,当地一男,对我俩娓娓道来这位阿婆与习总书记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煞有介事地说:“这位阿婆,是习总书记的大姐。当年习总来十八洞考察,入户的第一家就是阿婆家。当时,阿婆就坐在这火塘上,与习总书记,就是用苗语对话的。当习总知晓大姐年龄时,习总和颜悦色说‘你是大姐’,从此习总书记的‘大姐’出名了。”我顿时肃然起敬,见带带挨她坐得近些,就拿起手机“咔嚓”,把带带和大姐装进了手机。
人说大姐不懂普通话,用苗语可以交流。我试着与她谈话,我俩能沟通,也许是因为我也是苗寨的,有些语言是相通的。当带带看到板壁上,挂着阿婆天安门的照片时,又衔生出当时习总的亲切问候,问大姐有什么愿望?她说,想去北京看看。从没出过十八洞的阿婆,后来还真实现了这个愿望。
我和带带出了阿婆家,在院子里转悠,欲找《十八洞村》影片中的场景,结果让我俩大失所望。转之一巷,遇一年轻女导游指一门户,说:“这户幸福人家,是一退休教师,见习总,先是一愣,后尊敬地道了一声‘习总书记好!’习总说,你认得我?退休教师说,我在电视里见过您。”导游说,事后退休教师感慨:“他万万没想到,习总书记会到他这十八洞山旮旯里来!”
小巷七折八拐的,中国人寿,湘西长行村镇银行,花垣十八洞苗族手工银饰锻造技艺传习所,中国平安十八洞村茶油体验中心等招牌,都悬挂得很招摇。再瞅瞅幸福人家客栈,施六金苗家乐,筑梦书屋,精准坪广场就可知,如今的十八洞村,已今非昔比。站在精准扶贫广场,眺望对面的山峦,似蒙了一层白纱,层次错落,水彩分明,简直就是一幅黑白的山水画。如你定睛再细瞅那些山,灰白的岩石峭壁,裸露在绿色的肌肤外。这里的苗民,祖祖辈辈,生生繁衍,极具顽强的毅力。他们十分尊重母亲,寨子里流传着一句俗语:“打人不打脸,骂人不骂娘。”
中餐是在“苗家小灶”吃的,地地道道的苗寨家常菜,精致味美。
离开时,我一路思索,习总真如他对阿婆说的那样,“是人民的勤务员”。而我们呢?是人民教师,是“孩子王”啊!对下一代的培养,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要像习总书记一样,做好“人民的勤务兵”,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