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嵊州
癸卯年清明节过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我们定海作协一行30余人来到绍兴市嵊州采风。
走进崇仁古镇,便被它的宁静与庄重典雅所吸引。这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古镇,商业开发的气息没有乌镇、周庄这类古镇开发得彻底,所以保留着一份独有的宁静。据史记载,崇仁镇始建于唐代(公元618—896年)、兴起于宋庆历年间(公元1011—1048年),繁荣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它像一位安详的老人,以沧桑的建筑群面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向人们诉说着悠悠往事。
从崇仁六村一下车,一眼看去是气势雄伟的斑驳高墙、别致的屋檐和由砖雕装饰的马头墙,显得典雅而庄重。更让我惊叹的是一个个镶嵌在墙上的石雕窗户,图案镂空而复杂,中间是两个对望的抱着财宝的貔貅,或是三个对望说笑的人物,形象活泼,栩栩如生。整个古镇有宋朝遗风,基本保持明清风貌,砖雕、木雕、石雕等三雕艺术精美绝伦,赏心悦目。古街小巷弯曲多变,身处其中如入迷宫。古井悠悠,传说典故更是引人入胜。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在一代代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承载起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崇仁六村正是由大家族尤其是裘氏家族通过公(宗)祠、家风家训传承着传统文化,保留乡村风貌,让一代代人记得住乡愁。
踏着卵石铺就的小路,我们来到了玉山公祠。我国现有的公祠很多,如苏公祠、张公祠、韩公祠等,都是为祭祀某个名人而修建的。玉山公祠是主祭崇仁裘氏19世祖玉山公,他字佩锡号玉山,附贡生,敕赠儒林郎,生于康熙三十九年,卒于乾隆五十三年,享年89岁。他置田千顷,但提倡勤俭治家,体恤民情,具同情心。遇大旱灾,他赈米煮粥,解救难民,对死而无钱安葬的人,他赠棺木资助,年逾八十,还柱杖谈论诗文。他是仁义的传承者!崇仁裘氏从东晋到北宋,世耕桑,守以仁义,六百余年,人不异居,家不分炊,循规蹈矩。因此,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四年(即公元1011年),敕封为义门。义门义风呈异彩,照壁上方高高悬挂着宋真宗当时的圣职便是最好的印证。整座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多雕梁画栋,照壁上方有41组砖雕,人物、花卉图精美绝伦,特别是古戏台四个台桩上方的牛腿,神仙、花鸟图案雕刻得栩栩如生,看得我们赞叹不已。戏台采用单檐歇山顶,藻井以16组斗拱分八层收缩至顶,导游介绍说这不但美观,而且有“扬声器”的作用。注目观看,发现戏台顶部站着砖雕的哼哈二将,最上面是两条飘逸的砖雕龙,龙须龙尾相对,活灵活现。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心里默诵着李白的诗“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我们来到越剧小镇施家岙。站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清澈的剡溪水在脚下缓缓流过,远看溪水逶迤,蓝天白云,青山夹岸,虽没有时间去观赏“九曲胜景”,但彼时也感觉心旷神怡。非遗馆里,陈列着精美的竹编、漆器、木雕、根雕,站在作品“竹根上的涅槃”前面沉思,眼里都是惊叹,这是一个雕刻在大竹根上的和尚,真人般大小,一手柱仗,一手呈作揖状,胸部是中空的,面部表情安详,显得非常空灵。戏迷馆里,我认真观看了墙上的一幅幅图板,有的是介绍越剧的起源、发展以及代表人物,有的记述唐玄宗李隆基是个文艺全才,被尊称为戏神——梨园神,有的介绍了越剧的创始人之一马潮水15岁开始“唱书”,后来创办越剧史上的第一个男科班,还有的介绍裘光贤在镇西戒德寺创办女子科班“高升舞台”,“越剧皇后”筱丹桂和“金嗓子”傅全香均出自其门下。以前偶听越剧,只感觉调子好听,但未能完全听懂方言,所以我以前对它兴趣不大。为了体验越剧艺术的美,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进了古戏楼,一楼的贵宾座早已卖完,只能到二楼看。十五分钟时间,看了三个片段,艺人在下面舞台中央咿呀咿呀地唱,兴好旁边的柱子上有字幕,否则又是听得云里雾里。最后演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一边看台词,一边欣赏演唱,听着听着,好像突然有一汪清泉注入心灵,又如坐云端小酌一杯美酒,不禁摇头低声哼唱起来。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坐落在金庭山脚下的王羲之故居和附近的华堂古村。游览完金庭观、书圣殿、右军祠、书法园林等景点,最后穿过一个低矮的石质牌坊,拾阶而上至山麓,拜谒了他的陵墓。看到陵墓旁边有两间破旧的房屋,顿感惊奇,导游介绍说那是以前守墓人居住的。东晋永和十一年,52岁的王羲之不满官场倾轧,弃官归隐金庭,纵情于山水之间,这和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是多么的相似!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勤奋,还要学习他不满社会恶疾的傲骨!
一排白墙青瓦马头墙先映入眼帘,清澈的溪水倒映着徽派房屋及路边的柳树,走过一座小桥,便到了华堂古村。村口正面是一个高高的石质牌坊,上面雕刻着“书圣”二字。在“进士院”里了解其来历,在王氏宗祠里认真观看,在雕楼前驻足静思……在一处民居的院里,一位老翁在现场书写,身后的墙上挂着“贤以弘德”“宁静致远”“观海听涛”“墨池鹅沼”等作品,字体飘逸、苍劲。经问,才知是王羲之五十四世裔孙伯江,已九十岁了。惊叹之余,请老先生赐书法两副以留存。
让心灵歇息,常梦寐以求。在嵊州采风,暂时放下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沐浴着春风,满眼美景,感受着人文,如同徜徉在厚重的历史文化长河里。
作者简历:范永海,70后,河南南阳市人,笔名三水、中原盆地,系中国散文网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浙江省舟山市作协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曾投身军旅近19年,目前在基层政府任职。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中国国防报》《散文百家》《火花》《诗中国杂志》《小小说大世界》《微型小说月报》和《舟山日报》等报刊。多篇文章曾获奖,多篇散文被收录在“书吧客作文网”,4篇小小说被收录在“高考网学习库”。
上一篇: 麦子黄时过端阳
下一篇: 顶真律 二四开元近龙春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