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十、过年

作者:王贤美 阅读:302 次更新:2023-12-20 举报

十、过年的味道(散文)

王贤美

    过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意味着辞旧迎新,家人团圆。无论你身在何处,过年的时候都有回家团圆团聚的情结。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丰富了,家家户户天天是过年。年轻人对过年的期待淡薄了很多,但上了岁数的人对过年怀念依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尽管生活不富裕,过年还是很有味的。过了腊月二十三,大扫除、搞卫生,已显现出浓厚的过年气氛。杀鸡宰鸭,拉磨碾豆,要做很多豆腐、豆腐干、千张,准备过年自己吃的和招待亲戚,忙得不亦乐乎。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早已收拾好行装,买好了一些礼物,急切地期盼着停工,好回家与亲人团聚,热热闹闹地过一个年。

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都要赶集置办年货。人们早早的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汇聚到中心街。一大早,街上早已是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人紧挨着人,就像蜗牛一样,寸步难行,大家只能够顺着一个方向,随着人流缓慢地一点点向前挪动。逆向行走犹如逆水行舟,被人们挤得是东倒西歪、不进则退。不是篮子被挤坏了,就是身上的东西挤丢了,有人只得把篮子举在头顶上。不时听到有人大声尖叫“你踩疼了我的脚啦”、“我的鞋被你踩掉了”。好不容易挤进商店,商店里也早已是人满为患。你争我夺中,总算抢购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每家每户过年做豆腐是必不可少的。少则几斤,多的有几十斤。做豆腐能否成功,关键就是要掌握好豆浆点卤。卤是用生石灰块放在烧饭的灶膛里烧熟后捣碎,加水按一定的比例搅拌均匀调成卤水。豆浆用大铁锅烧熟后,用卤水点卤,卤水要恰到好处。卤水放多了,豆腐脑会太老,发苦;卤水放少了,豆浆成不了豆腐脑,一锅豆浆就会坏了。那时又没有书本知识可借鉴,全凭师傅掌握的实践经验。

我的父亲是做豆腐高手,过年前不是东家请,就是西家邀,父亲是有求必应。

父亲每到一户人家,把事先浸泡好的黄豆用水磨磨成的豆浆,倒进大铁锅里烧沸腾,一边用葫芦瓢舀起按比例调好的卤水慢慢地往豆浆里浇,一边不停地搅动着豆浆,一边仔细地观看豆浆的变化,待豆浆渐渐地变得稠起来,“咕嘟、咕嘟”地冒起小泡泡、变成了豆腐脑,说明点卤大功告成。接着就是把豆腐脑装进桶里,倒在事先准备好的、摊上布的木框子里摊平。用布把豆腐脑包好,上面压上重物,过了几个小时,待水分慢慢地沥干,打开布,用刀把一盘豆腐划成一块块豆腐,也会按此方法做一部分豆腐干。再把豆腐和豆腐干放到盛满水的缸里或木桶里养着,经常换水,存放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坏。

我的一个堂伯是杀猪匠,众乡邻请堂伯帮忙,把圈养了一年约有二百斤重的大肥猪杀了。

杀猪的场面很是刺激:先是把猪从猪圈里放出来,几个身强力壮的人围上去,大家齐心协力、眼明手快,有的抓住猪的一只耳朵、有的抓住猪的尾巴、有的抓住猪的一只后腿。尽管猪拼命的挣扎,吼叫,但几个人把猪抬起来,放到长凳上,堂伯身体紧紧地压在猪的前半身,一只手牢牢地抓住猪的两只前爪;另一人全身压在猪的后半身上,两只手紧紧地抓住猪的两只后脚爪;一人紧紧地抓住猪的尾巴,使猪一动不能动。这时候,堂伯把磨得锋利的杀猪刀握在手里,对准猪的喉咙用力一刀准确地捅进去,只听“噗嗤”一声,鲜血“哗”地喷了出来,大肥猪痛得“嗷嗷”大叫、拼命地挣扎,怎奈全身被压得死死的,挣扎了一会便断了气。接着便是开水烫、吹气、刮毛、开膛破肚、大卸八块。主人家除了自家留下的,余下的全部卖给村民们,你称几斤他买几斤,不一会功夫,猪肉就卖完了。主人家会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请帮忙的人喝酒。

过年贴对联这一风俗,在农村一直流传着。每年过年前,左邻右舍不少人家找我帮忙写对联。那时虽然有专门卖写对联的小冊子,但我认为太千篇一律,所以自己动脑筋编写对联。那几天虽然忙得不可开交,经常顾不得吃饭,晚上还要挑灯夜战,但看到家里地上到处放着的对联,人们取对联时脸上露出的笑容,很有成就感。大年三十中午,每家每户是要贴好对联后才吃饭的。

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喜气洋洋地围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是父母亲亲手做的,鸡鸭鱼肉都有,摆了一大桌。大家推杯换盏,边喝酒边唠家常,洋溢着满满的亲情。那温馨的情景令人陶醉,难以忘怀。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从吃年饭开始,四乡八邻的鞭炮声就不绝于耳。大年初一一大早,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的我们连忙起床,洗好脸后,先点燃一炷香,然后打开大门,拿起炮仗和鞭炮,来到外面的空地上,弟弟手里拿着挂着鞭炮的小竹竿,用点燃的香小心地点着,站在门口放。我放炮仗,炮仗是“坐地雷”,比买的双响炮仗粗很多,里面放的药粉也多,点燃后我们迅速地躲开,双手捂着耳朵,只听“嘭”的一声爆响,震耳欲聋。瞬间,炮仗像离弦的箭往天空蹿升而去。

在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难忘的旧岁,迎来了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吃好早饭,穿上只有过年才有的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给众乡邻拜年,回家时衣服口袋里装满了花生、瓜子、糖果、糕点等食品。

那时的亲戚之间走动很频繁,平时亲戚家有事需要帮忙,招呼一声,总是竭尽全力,谁也不会推辞。拜年走亲戚,更是联络、加深亲戚彼此之间的感情。从大年初二起,长辈们在家准备招待亲戚,我们这些小辈们拎着礼物,其实就是一包红糖、二包云片糕、一包合肥大麻饼之类的糕点,礼轻情意重。给舅舅、舅妈;姑父、姑姑;姨夫,姨娘等亲戚家拜年。我家亲戚多,几乎家里每天都有亲戚来,准备的酒、菜招待亲戚正好派上用场。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过年才算结束。

浓浓的年味,让大家享受不尽,回味无穷。年味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洋溢在脸上,浸润在心底的幸福感。这样的年,能忘记吗?

 

 

上一篇: 与雪对白

下一篇: 墨尔多山的雾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