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江南水乡古镇》

作者:扬眉 阅读:667 次更新:2023-11-11 举报

引子: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一具僵尸,谁也逃不出扬眉的魔咒!


《江南水乡古镇》

                                                                          编写:扬眉


       江南一词在人文地理的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区域;虽然从古至今“江南”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概念在不断地变化,富有一定的伸缩性,但代表着繁荣富裕的经济表象和清幽淡雅的水乡景色。

  江南概念的形成最早出现在先秦、丰富于两汉时期。东周时期江南是以吴、越等诸侯国为背景的,即今天的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东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的部分区域,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儒雅的孔孟文化带进了烟雨婆娑的土地,因为温暖的环境,充沛的降水,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历来是中国最富足的鱼米之乡,逐渐成为一个富饶丰腴的地区;而到了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指苏南、皖南与浙北、赣北的部分区域,并延续至今,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文化,建筑,物产等各个方面。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岁月的流逝,始终在重叠和添加,最终形成了厚重的江南文化,进而形成了人文思想深厚的别致景色。

                                                                         

《江南水乡》    摄影:扬眉《江南水乡》    摄影:扬眉

                 《江南水乡》

                       扬眉

   春雨如酥润江南,桐油纸伞撑玉兰。

     小桥流水石皮弄,粉墙黛瓦乌篷船;

  花格窗棂红妆绣,吴侬软语噱评弹。

  水牛桑田牵斗笠,茶楼酒肆意阑珊。     

                             

一、江南水乡、古镇

  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地区,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饶著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白居易这首《忆江南·江南好》小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它们又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驰名中外。其中,“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城镇。以下是扬眉点睛的“江南四大名镇”、“江南六大古镇”、江南十大水乡”、“江南十六古镇”,都可以在百度百科里查寻、认证。


      一、江南四大名镇:

                   1、碧玉·周庄——碧玉周庄人影熙       2、拆字·同里——富土拆字为同里          

                   3、梦里·西塘——梦里西塘光影长       4、水阁·乌镇——水阁乌镇尽枕河


    二、 江南六大古镇:

               1、碧玉·周庄——碧玉周庄人影熙        2、拆字·同里——富土拆字为同里

                   3、风情·甪直——风情甪直枕河生      4、梦里·西塘——梦里西塘光影长

                   5、水阁·乌镇——水阁乌镇尽枕河        6、富甲·南浔——富甲南浔书香洲           


     三、江南十大水乡:

                   1、碧玉·周庄——碧玉周庄人影熙;     2、梦里·西塘——梦里西塘光影长

                 3、水阁·乌镇——水阁乌镇尽枕河;     4、拆字·同里——富土拆字为同里

                   5、富甲·南浔——富甲南浔书香洲;     6、风情·甪直——风情甪直枕河生

                 7、灵秀·木渎——灵秀木渎冠江南;     8、遐迩·朱家角——闻名遐迩朱家角

                 9、塔寺·光福——塔寺光福竹叶新;    10、腊味·安昌——腊味安昌腊月燎


    四、江南十六古镇:

                  1、碧玉·周庄——碧玉周庄人影熙;      2、风情·甪直——风情甪直枕河生

                  3、水阁·乌镇——水阁乌镇尽枕河;      4、富甲·南浔——富甲南浔书香洲

                  5、梦里·西塘——梦里西塘光影长;      6、拆字·同里——富土拆字为同里

                  7、三乌·绍兴——三乌绍兴清风寒;      8、善缘·七宝——善缘七宝街市繁

                  9、古韵·前童——古韵前童乡村画;      10、渔唱·锦溪——渔唱锦溪晓月阑

                 11、延福·千灯——延福千灯古禅寺;     12、丹露·枫泾——丹露枫泾林木韶

                   13、灵秀·木渎——灵秀木渎冠江南;     14、绸都·盛泽——绸都盛泽天下衣

                 15、腊味·安昌——腊味安昌腊月燎;     16、应梦·溪口——应梦溪口雪窦山


二、江南水乡和古镇的关系

  江南一般是指长江三角洲中长江以南的那一部分,其主体部分是以太湖为中心的太湖平原,这里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群落地区,最具水乡的特色。但从广义上讲,江南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全部的水网地带上的居民乡村。

  1、水乡是广泛的地域概念

  水乡是一习惯用语地方名称,多指河多、湖多的地方,水乡泽国,是整个人们在水网密布的田野、村屯中生产、生活、劳作的大面积区域;清《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山地种蔬,水乡捕鱼,采莲踏藕,生计不穷”。这是对水乡比较生动的注解。

  2、古镇是地域中人口集中地集镇

  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千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特别是江南水乡上一些比较大的居住群落,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人口比较稠密的集镇。中国历史悠久,江南广阔的水网、河渠、湖泊的沃野之上繁衍出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保留比较完整的部分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水乡承载着古镇

  江南水乡中的古镇,一般都是以水路为主,交通以人力的渡船为主,商品贸易以面对面的交易日常用品为主,因此街道的尺度规模较小,从而形成了江南古镇前街后院,下街上宅的建筑形态。传承着千百年的人间烟火,古镇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无不印着历史的痕迹,反映着当地城镇的历史脉络和人文气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多还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和习惯,使这类古镇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特色。大多数古镇的建筑群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经过漫长岁月,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4、水乡在特指上也是古镇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人们水乡往往和古镇的概念相混淆,事实也是如此,在江南的土地上,很多的水乡也是古镇,很多的古镇就是水乡。

                                                     《江南古镇》

                                                       扬眉

                                    三月桃花泛幽蓝,楼阁沉浮欸乃间。

                                    石板拱桥皮弄巷,粉墙黛瓦马头轩;

                                    细雨频敲桐油伞,游丝棚廊落水宽。

                                    软糯香甜中州韵,千年古镇梦里还。


三、江南水乡的历史沿革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是从吴越扩大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又逐步缩减到皖浙赣行政地区,最后演化成为纯粹文学意义上的“小江南”了,本文所指的江南,是小江南。

  1、“江南”一词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并确定了基本区域

  《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可知史书中出现的“江南”一词,在东周春秋时期,最早指的便是现今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一带,也就是东周时的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区域。

  在“二十四史”中,最早出现“江南”的记载是《史记·五帝本纪》:“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言九嶷指"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据此,当时的江南地理范围已经确定。

  到秦汉时期,“江南”的含义略显明确,主要指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南省、湖北南部和江西部分等地。《史记·秦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黔中郡在今湖南西部。由此可见当时“江南”的范围之大。但据《史记·五帝本纪》,可知其南界一直达到南岭一线。

  2、汉晋时期“江南”范围有所扩大

  在汉代人的概念中,江南已经十分宽广,包括了豫章郡、长沙郡、庐陵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湖南省。当然,在两汉时期,洞庭湖南北、赣江流域地区应是江南的主体,其中的“江南”说的就是这一地区。

  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流民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隋朝,这一时期的江南有时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带。

  至隋代,“江南”也被用作《禹贡》中“扬州”的同义词,但实际上“江南”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因此,《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江南豫章、长沙”与“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描述都属湖广、江西地区;而《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事实上也是人心目中的“江南”。

  3、唐宋时期“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应当是从唐代开始的,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其中的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安史之乱后,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赣州)。

  4、元明朝时期作为行政区划来使用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的。元朝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明代袁可立在苏州为推官,史官在评价他的政绩时称呼道,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神君讫威讫富之誉,(袁可立)为江南冠矣”!

  5、明清时期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有所特指

  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省北部地区。明代已经将苏、松、常、嘉、湖五府列为“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在全国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且备受国家倚重。嘉靖年间的嘉兴府海盐县人郑晓,就是以这些地区来论述江南的。

  清代所谓的“江南”,主要指的是今天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上海地区。但经济意义上的“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浙西、徽州、吴或三吴地区。清初时期江南省,即今江苏、安徽和上海的统称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时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

  (1)、上八府为:庆元府(明州)、绍兴府(越州)、建德府(严州)衢州、婺州、瑞安府(温州)、台州、处州。

  (2)、下八府为:平江府(苏州)、临安府(杭州)、嘉兴府(秀州)、镇江府(润州)南兴军(宜兴)、常州、安吉州(湖州)、江阴军(江阴)。

  6、富可敌国的“江南省”

  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江南省”,这个“江南省”非常强大,强大到让皇帝都害怕的地步,没有办法只好把它一分为二。

  江南省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南京地区,清朝入关以后,沿袭明朝的制度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是为了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后来在康熙年间这个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就改为了江南省。江南地区自古繁华,当时的江南省更是繁华,仅江南省一省的赋税就抵得上清朝三分之一的税收了,除此之外每次科举考试,考中的几乎上全部都是这个江南省的,全国半数以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并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

  江南省如此强大,自然就遭到了清朝政府的其他人的反对。康熙正好也想拆分这个堪比一国的大省,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正好可以防止这个省的势力过于庞大危机朝廷;再说了当时清朝政局还不稳定,还有很多明朝余党在江南省活动。于是就将这江南省分为了江南省被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两个省,一直到现在为止。江苏省的名字主要是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安徽省的名字是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这两个省到现在为止依旧很强省,教育实力经济实力依旧很强,看来那地方还真是人杰地灵。


四、江南水乡的行政范围

  “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安徽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江浙地区。潜意识里明清人对“江南”一词的运用还是相当随便的。在他们的意识中,只要与这些地方有关联的,就可指为“江南”,丝毫不会注意有什么界域存在。

  当代学者一大批关于江南的论著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甚至地质构造等各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讨论。认为至迟在明代,苏松常、杭嘉湖地区就已是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官方文书和私人著述中往往也将五府乃至七府并称,因此,最早的江东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苏州是中心的中心),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村市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1、小江南:

  狭义江南多指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湖州、杭州、绍兴、嘉兴、宁波等地区,以及上海共同组成的长三角。

  2、江南:

  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

  3、大江南:

  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与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贵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

  大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的内在联系,既是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越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五、地理范围内的江南水乡

  地理范围内的江南水乡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带”和“金衢盆地”三大区域,是水网密布、河渠纵横的泽国。

  1、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介于东经:111°05′~123°;北纬:27°50′~34°之间。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100~400公里,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温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

  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2、江南丘陵

  江南丘陵,指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的丘陵的总称。介于北纬25°~31°,东经110°~120°,海拔200~600公尺左右。盆地丘陵周围为海拔1,000~1,500公尺的低山,安徽南部的黄山、九华山,江西东部有怀玉山、雩山,江西、湖南之间有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地表径流分别通过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抚河、赣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阳湖,然后北入长江。

  江南丘陵也是传统地理、人文学上的江南地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该地域低山、丘陵、盆地交错分布,以湘江、赣江流域为中心。

  3、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盆地、平原地形,包括金华、衢州两大地级市,自古以来为富庶之地,拥有“浙江聚宝盆”之美誉。为钱塘江发源地,河水清澈,为浙江人民的母亲河。


六、江南水乡的物候情况

  江南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个很适合各种作物的生长和人生存的区域,相比北方的干冷,岭南的湿热,人体在江南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是非常舒适度的。

  1、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江南地区:长江至南岭间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北部)、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

  2、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江南地区:南北向基本浙赣和湘黔两条铁路线为界分为南部和北部,东西向基本以江西省东北部与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线和江西与湖南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3、江南地区的物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也有着从暖湿逐步变得冷干的总趋势。但总体上,江南区域的气候变化幅度要较其他区域小。从秦汉时期江南的气候条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气温高,日平均温度大于0℃的农耕期、大于5℃的生长期、大于10℃的植物活跃生长期、大于15℃的喜温作物水稻的适宜生长期长。

  二是降水丰富,长江、钱塘江以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1600毫米,长江丘陵地区大于1600毫米,为各种作物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且雨热同季。

  三是秦汉之后的江南地区,虽然在具体的气候指数上会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特点变化并不大。


七、江南水乡的地域风情

  我们在文学和历史中经常遇到“江南”这个词,我们说的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目前的江南,大体上是指浙江,上海,安徽和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绍兴,苏州,扬州,无锡等地。长江中下游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1、地形地貌

  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丰富以外,江南地区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

  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有中国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阳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两省的太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又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连,如泰伯开泊渎、伍子胥开胥溪、夫差开凿邗沟与江南运河等等,所以历来就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而近代汪辟疆先生则认为:“江浙皆《禹贡》扬州之域,所谓天下财富奥区也。其地形,苏则有南北之殊,而皆濒海贯江,山水平远,湖沼萦回;浙则山水清幽,邻赣闽者,亦复深秀”。以上所引文字充分展示出了江南山水特有的清旷灵秀之美。

  2、建筑格局

  江南水乡的民居以苏州、绍兴最具代表性。物产富足的江南,住宅规模和布局也很有特色。住宅外围的墙壁高大、粗犷,因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房。另外,南方的民居经常房房相连,中间的风火墙隔断,是为了防火的考虑,庭院的面积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一宅中采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深。

  由于土地珍贵,屋宅内外的空间都得到了很大的利用,因为绝大部分民居出门见水,所以几乎每家门外都有一个小小的埠头。主妇每日洗衣、洗菜、淘米等都在这里,来往的小船也可在这里停泊。和水路相比,街巷显得十分狭小,有的仅容1人1牛并走。高高的垣墙夹着曲折的街巷,造成了曲径通幽的意境。江南民居,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及至小花园、戏台等。一般大的住宅可有两到三条平行的轴线。

  江南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一米的间隙,用来拔风采光,效果颇好。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等。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江南的匠人心灵手巧,利用多变的地形,使流水在房屋之间畅漾。水路,街巷呈不规则的网状履于民居之中,与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别于北方民居的独特风味。

  3、地域风情

  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她们以乌黑的头发、硕大的发留、众多的饰品,辅以精美的包头内和服饰,显示出自己的心灵手巧和端庄秀美。生活在中国苏州以东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挡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其服饰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稳定,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年龄的差异和礼仪的需要,而有明显的差别。

  4、饮食特色

  白墙青瓦小桥流水式的经典江南建筑风格也别有一派恬静内秀的韵味;咸鲜、润甜的精致菜肴也可以作为部分江南的一种代表。

  1、小笼包——江南山水的韵味

  中国人提到小笼包,没有人不喜欢的,那么小笼包究竟诞生于何时何地.传说由北宋时期著名的王楼“山洞梅花演变而来,由北宋皇室带入江南。比较集中的观点是诞生于清代中期,在今镇江、常州、无锡等地一带。小笼是这一地区美食文化的共同体现,以皮薄馅靓卤多,鲜嫩味香而誉遍江南一带。

  2、桂花藕——香糯留温情

  江南喜好以桂花来作为食物的调和料之一,食物也以香甜、清脆、以及桂花的香气浓郁而享有口碑。将糯米灌在莲藕中,配以桂花酱、大红枣一起精心制作,是江南传统菜式中一道独具特色的中式甜品。杭州桂花糯米藕软绵甜香,南京桂花糯米藕则是和“桂花糖芋苗、梅花糕、赤豆酒酿小圆子”一同被誉为金陵南京最有人情味街头小食。

  3、东坡肉 ——老酒炖煨的历史

  相传系苏东坡被贬於杭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仿制前人的做法改良,将烧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府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东坡肉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肉色清清爽爽,香糯而不腻口。

  4、梅干菜——家乡阳光的味道

  鲁迅《风波》里写的蒸得乌黑的干莱很诱人。这种乌黑而诱人的干菜,在鲁迅老家绍兴叫霉干菜,因为色黑,也叫乌干菜,是当地有名的“三乌”之一:乌篷船、乌毡帽和乌干菜,活脱是一幅旧时江南水乡的写照。

  5、大闸蟹 ——阳澄湖的膏脂

  江南多蟹。江南的蟹当以阳澄湖所产最为出众,其名为“大闸蟹”。如近代大学者章太炎夫人汤国梨老太太的两句话来得爽快、直白:“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八、江南水乡的经济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北方劳动人民不断南迁,既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劳动人民相互学习、辛勤劳动,是江南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1、农桑业

  首先,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三吴,是东晋南朝最为重要的地理范围,指的是吴、吴兴、会稽三郡,会稽为三吴的核心区域。而三吴地区的农业尤其发达,水利工程的兴修很受重视,如东晋在曲阿(今江苏丹阳)修新丰塘,溉田8百余顷;在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筑荻塘,溉田千顷;在会稽句章(今浙江慈溪西南)修复汉代旧堰,溉田2千余顷。南朝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2千余顷;修赤山塘(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上接九源,下通秦淮。人们在河道建立堰闸以控制水位,旱则开启,引江水灌溉;涝则关闭,避免泛滥成灾。又筑堰围湖,开垦出土壤肥沃、产量很高的“湖田”。因此,三吴成了江南粮食的主要产区,“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宋书·孔季恭等传》史臣语)。

  2、手工业

  其次,表现在手工业,冶铁作坊如梅根冶(今安徽贵池县)与冶唐(今湖北武昌),除兵器外,多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技术也有显著进步,创杂炼生鍒法,即把生、熟铁混杂冶炼,反复锤打,成为质量较纯的钢铁,养蚕缫丝技术大见提高,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蚕茧一年收获四五次,而永嘉郡(治今浙江温州)一年收获八次。国家专门设立锦署,使丝织业逐步发展起来。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兴旺,既能制造载重2万斛(约2千吨)的大船,又能制造速度很快的舰只。其它如烧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最大的城市,南朝萧梁时拥有140余万人口,成为各地农产业、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的贸易市场10多个,来往船只成千上万。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3、四大米市

  中国历史上,曾因大米集中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芜湖、无锡、九江、长沙,一称湖北沙市这四大米市均在江南,又被称为“江南四大米市”,这四大米市比如皖南的芜湖米市(在南陵县)如今依然焕发春。“江南四大米市”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


九、江南水乡的园林艺术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它采用了诸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主要特点包括立意与布局;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分隔;空间的含蓄;空间的虚与实。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江南园林分为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两种,而古典园林较为著名。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江南古典园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园”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除此之外,上海豫园,扬州瘦西湖、个园、何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等都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

  1、选址方面:

  园林以得水为贵,宅园的选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明代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是私人别业集聚之区,至清代大部分改为宫苑;以后高粱河水系的积水潭、后海一带,私人宅园逐渐增多。城内宅园缺乏水源,一般仅挖小池,以所得土方堆土山,体量也不大,常摹拟大山的余脉或小丘。叠石亦多为小品,偶得奇石就独立特置供欣赏。

  2、建筑风格

  明代宅园风格继承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传统,着重于运用水景和古树、花木来创造素雅而富于野趣的意境,因景而设置园林建筑,并巧于借景。清代乾隆以后,宅园中建筑增多,趋于繁琐富丽,和明代风格迥然不同。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扬州、太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宅园布局受四合院建筑和宫苑影响,园林空间划分数量少而面积大,常用中轴对称布局。如恭王府的主要空间划分不过五六个,花园的布局有明显的轴线贯穿。

  3、审美特点

   (1)、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2)、花木众多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3)、格局淡雅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4、建筑学特点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它采用了诸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主要特点包括立意与布局;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分隔;空间的含蓄;空间的虚与实。


十、江南水乡的四大名楼

  楼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楼,重房也”;“阁,楼也”。这就是说,楼阁一般都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质为主要结构。在中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和江苏南京的阅江楼被人们誉为“江南四大名楼”。


十一、江南水乡的六大名园

  1、红梅公园

  位于常州市区东北面,位于天宁寺北侧,在公园的南部是文物古迹区,原为天宁寺林园旧址,后来逐步扩建而成。因园内的著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的红梅公园分为三区八景:“三区”即文物古迹区,在公园南部的红梅阁和文笔塔;娱乐活动区,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在红梅公园里,根据各区景点的不同特色分为八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笔夕照。

  其中主体景观是文笔夕照,以文笔塔为主景,有笔架山、文笔楼、梦笔轩、墨香榭、砚池、塔影池、塔影山房、知音舫、袈裟塔、嘉贤坊等景点,这里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堪称公园的精华所在;每至夕阳通照,顿生“浮图会得游人意,挂住斜阳一抹金”之意境。

  2、瞻园

  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乾隆皇帝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更是江南四大名园,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

  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以假山著称,全园面积仅八亩,假山就占了3.7亩。回廊也颇具特色,串连南北,蜿蜒曲折。进园门后,透过漏窗便隐约可见一座奇秀的石峰“仙人峰”,传说是宋徽宗时“花石纲”的遗物,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园以石胜”,成为瞻园的主要特色,园中北假山即为明代遗物。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

  3、寄畅园

  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4、拙政园

  位于苏州老城区中东北街178号。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开放面积约73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38亩。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5、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6、水绘园

  位于南通市如皋县城东北隅,是我国徽派园林的孤本代表,在我国众多的名园之中出类拔萃为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清初名士陈维崧在《水绘园记》中写道“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的“文人园”。

  明朝灭亡后,冒辟疆心灰意冷,于是把水绘园改名为水绘庵,决心隐居不仕。当时名士钱搛益、吴伟业、王士祯、孔尚任、陈维崧等纷纷前来如皋相聚,在园中诗文唱和。时人说:"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水绘园盛极一时。

十二、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中原”“边疆”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人文区域。根据历史传统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区是苏南、皖南、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江西北部。江南核心区是所谓各个湖泊组成的“水乡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个生态型标志,因其位于平原泽国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滨海江南相区别,因其最具代表性。

  江南文化因区域不同而产生下了不同的次生文化区域,他们包括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金陵文化、楚文化、江淮文化。江南的地理环境只是给江南文化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地理背景,其对文化的影响必须辨证地看待。

  1、地理环境对江南文化精神有着先天制约性

  江南独特的地理背景决定了江南文化在一些基本方面如生产力的结构和布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等等都区别于其他区域。这里产生不了游牧民族粗犷豪放、自由爽朗的民族性格,也产生不了海岸居民冒险猎奇但又机智沉着的民族性格,可以说,在地理基础上形成的江南文化的原初本态构成了区域文化的核心内容。

  2、江南文化精神又不完全受制于地理环境

  江南地理环境并不会使得江南文化一开始具备某种状态,并一直保持不变,同样也不会因其突然变化——如洪水、地震等而使得区域文化就立刻发生改变。从远古以至现代,江南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其文化特征却有着不同。

  通常,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的某种区域文化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二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立性。江南文化正是这样一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江南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诗性文化。也正是在诗性与审美的环节上,江南文化才显示出它对儒家人文观念的一种重要超越。由于诗性与审美内涵直接代表着个体生命在更高层次上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说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深厚的中国文化,是在江南文化中才实现了它在逻辑上的最高环节,并在现实中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3、江南文化是人们在地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区域文化精神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长期交互作用下逐步整合显现出来的,它包含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认识的总和。一方面,它不断变易、逐渐丰富,随着人类各种活动的渐次展开而不断有新的内容补充并沉积;另一方面,它又相对稳定,始终保持着一些使之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独特品质。而在此过程中,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等,常常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限定,规定了这一区域文化精神的历史走向。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度里,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缤纷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仅就汉民族文化圈而言,大体可以以长江为界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文化区域。“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的清辞丽句形象地概括了两地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南方草木葱茏、清奇瑰丽,北方则土厚水深、雄浑阔大,在这样有着显著差异的自然环境中孕育成长的人文风气亦因此而各具特色。而在大的江南文化区域中,东南地区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亚文化区域。特别是唐宋以来,东南地区逐渐成为天下财赋之所区、士大夫渊薮,“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也从‘开封——长安’东西向轴线彻底移向江南地区,最终落在‘杭州——苏州’南北向轴线上”。

  4、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

  江南地域博大,文化上也有些区别,其中人文江南多指的便是苏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皖南的芜湖、池州、铜陵、宣城、黄山、马鞍山,浙北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和宁波以及上海。有时地处江北的安徽安庆和江苏扬州和江西上饶、景德镇、九江也被归纳到江南文化的范畴。从唐宋起所赋予江南的文化,让江南从一个地理名词真正变为一个包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被世人不断向往和憧憬的词。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江南地区也逐渐取代中原地区,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而如今的长江三角洲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皆聚在一起,这是史所稀见的。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称,位于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庙是纪念孔子的庙宇,夫子庙建筑群中的江南贡院在古代为学子科举考试的考场,均是江南科举文化的象征。除此以外江南还有许多著名的书院。四大书院有三个位于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其它还有紫阳书院、八桂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东林书院、明道书院、茅山书院、齐山书院、阳明书院、甘泉书院、会华书院、李白书堂、五经书院等。随之产生的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包含着诗情文化,画意文化,韵味文化,秀美文化,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

  5、大量优美的文学作品构筑了“江南的神韵

  江南不仅素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重文也是江南的传统之一,这也铸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江南文化算是一种情义绵长的代表,被广为传颂的才子佳人等佳话则是对文化底蕴的另一赞美。从古至今,歌咏江南的大量文学作品构筑了中国人想象中的“江南”。白居易的《江南好》,苏东坡的《望江南》等。《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写的是苏杭美景。《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毋庸置疑,有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自然是江南的代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着“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美名的苏杭的确是江南颇具特色的城市。汤显祖有诗: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至其榷关南国,登车奉使,江南佳丽之地,风声文物,与其才情互相映带”。


十三、江南水乡的人文精神

  1、乌篷船——穿梭流动的史册!

  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乌篷船双脚划浆,手中甚至还擎着一只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又有这种特色的,大概谁都会立即想到江南。只有江南,才有脚划的乌篷船。“船头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这是放翁老人的闲情。

  2、辑里丝——华贵衣衫的底蕴!

  世界上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在杭嘉湖地区的湖州市被发现,距今4700多年。汉代之后,北方多战乱,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唐代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明清江南桑蚕丝绸业达到顶峰。缫丝需要大量的水,长江流经杭嘉湖地区,水流缓慢,水中的泥沙能沉积下来。生产模式上,江南水乡利用池塘养鱼畜牧,与栽桑养蚕的水肥相结合,形成自然循环条件下的相互促进,形成特有的生产模式,保证了桑树生长。在传统养蚕技术上,各地都重视制种,清代以浙江余杭、新昌、萧山等地的优良品种较著名,后来就成为现代蚕种的制造基地。技术上对上族采用高棚簇,随老随捉,忌用地簇。将“出口干”又改进为“灼蚕不灼茧”。在三眠开叶时,令食拓叶二三次,以省桑叶,且丝韧有光泽。少叶时可用白米粉掺桑叶上喂蚕,丝光白而韧。

  3、青花瓷——凝结远去的时光!

  元明清三代之国器中国是瓷器的国度,而元明清三代以来瓷器中最为著名者,乃是创自江南景德镇的青花瓷。在景德镇这块丘陵盆地中,徽文化和赣文化历经千年交融,最终孕育出闻名于世的青花瓷。一曲《青花瓷》道尽了斯物真味: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4、龙泉剑——铁英淬铸的君子!

  剑被称为冷兵器时期的“百兵之君”,史传剑由黄帝和蚩尤制造,所以他们亦被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兵主和战神。吴王金钩越王剑,江南吴越在春秋时期,已经是剑道独步天下之处。其中的欧冶子,被奉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欧冶子,为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越国人,在浙江西南方崇山峻岭中的龙泉,铸成了龙渊、太阿与工布这三把名剑。

  5、蓝印花布——乡野兰花花的气韵!

  轻软飘逸的蓝印花布,与细桥粗水、粉墙黛瓦、茵柳嫣桃,及淡淡的茶烟氤氲、轻轻的弦索弹唱,一起构成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蓝印花布,古人称为“药斑布”,属于民间传统的手工印花织物。它的印染方法,遍及全国各地,但在江苏、浙江尤其盛行。

  6、油纸伞 ——烟岚雾雨中的俏丽!

  江南多雨,一年之中,有—半日子都在雨水里泡着。元代诗人虞集对此曾下过结论,叫做“杏花、春雨、江南”。这可以说代表了古人对江南地域文化的认识。油纸伞之所以在江南有着广大的市场,除了价格低廉、分量轻巧、取用方便等特点外,更深层的因素在于地域特色的制约。那里每年近2000毫米的降雨量,以及变化无常的气候,决定了它角色空间的不可限量。

  7、黄泥螺——蕴含着江南的味道!

  泥螺取食,以三个季节为佳,桃花开时,壳软味美;梅雨时,脂膏满腹,适合泡黄酒,浸个—两宿,“膏溢壳外,莹皆若水晶”;中秋时,泥螺虽已肉硬膏少,味道不及桃花泥螺,却粒大脂丰,腌食别有滋味。市场上卖的一般都是桂花泥螺。天下泥螺,宁波泥螺的盛名。泥螺也是一味中药,其肉入药,以盐、酒渍食,有补肾益肝、益精髓,明目、生津润燥之效,《本草纲目拾遗》即说:“吐铁能润喉燥、生津。”

  8、龙井茶 ——明绿的青山翠水!

  不知是龙井成全了这里的茶,还是这里的茶成全了龙井?凡到杭州的人,都不忘来龙井一游,拾级登山,阅尽满坡的茶色,而—身汗出,谁都会叫开半掩的农户门扉,坐到咿呀作响的竹椅上,跟热情的主人讨—碗刚沏好的龙井茶喝,这时的景象,则是“令人对此清心魂,—啜如饮甘露液”(明·屠隆《龙井茶》)的了。

  9、紫砂壶—— 一盏泥壶蕴乾坤!

  茶壶的功能,本为蓄茶,然而所蓄之茶,早巳不单为人的生理解渴,而更多地则作用于精神的滋润。那盛茶的器皿,自然在这样的理念统领下,在艺术的圣殿登堂人室,安身立命了。紫砂壶就是在这样的审美理念下诞生的。它是江南的风物,更是中国的美器,乃至于人类创造的瑰宝。

  10、绍兴酒——江南人的骨血!

  绍兴酒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也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其历史与啤酒、葡萄酒同样悠久。绍兴酒有元红、加饭、善酿、香雪、太雕等多个品种。元红又名“状元红”,因酒坛外表涂朱红色而得名,是绍兴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11、歙砚 ——慈眉善目的婆婆!

  歙砚因产于歙州(州府即今安徽歙县)而得名。以婺源(古属歙州,今属江西)龙尾山下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唐开元年间已有生产,南唐时形成一定规模。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嗀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按天然纹样可分为:眉子、罗纹、金星、金晕、鱼子、玉带等石品。

  12、徽墨——凝结历史的烟云!

  徽州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13、湖笔——行走千年的使者!

  湖笔,与徽墨、宣纸、歙砚(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湖笔的产地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14、宣纸 ——承载文明的侠客!

  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十四、江南水乡、古镇是一册册厚重的历史书简

  长江以南的江浙两省,自古就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唐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如果您是一位喜欢旅游的侠客,更进一步说你是一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达人,您一定会喜欢江南的。

  江南是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渊源之地,只有读懂了江南,你才敢说读懂了中国文化,特别是蕴含在其中的旅游文化。实际上,旅游和汉语言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纽带,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中的“万里路”就是游学。在游学中验证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社会大学实践的课程。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游学对一个人格养成和知识体系形成的重要性,当年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弟子的品质,开阔弟子的眼界。“就是秉承是中国传统教育而至今家喻户晓的古训。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一具僵尸”!这话是扬眉说的,就放在这里,任何敢叫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的对外公众游玩区域,谁也逃不出扬眉的魔咒,一千年后也实用,三千年后更实用。


十五、绝唱江南


        《江南四部曲  

              扬眉

 之春情:

   《素雅的水墨江南》


    素雅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清淡。


  柔柔的湖水,

  舔噬着长满青苔的堤岸,

  亭亭摇曳的莲花。


  杉木的小船,

  荡开粼粼波光,

  撒出荷叶似的渔网。


  迷离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凝重。


  舒缓的青山,

  折叠着差异明暗的色彩,

  伸展到遥远的天际,

  轻薄的雾霭,

  弥漫在一马平川的田畴,

  润泽着香甜的稻禾。


  恬静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清晰。


  灰白的小楼,

  翘着乌黑的瓦脊,

  静卧在片片梧桐的枝桠间。


  古旧的窗棂,

  透晰橘黄的灯光,

  映衬捉笔在手的倩影。


  江南啊,

  我双手可拘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回到五亭桥上,

  眺望纤细的身影,

  闪现在瘦西湖的柳帘中。


  江南啊,

  我情感可托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回到姑苏的雨巷,

  等着桐油的竹伞,

  恬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江南啊,

  我流连忘返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踏上古旧斑驳的断桥,

  在精巧的石栏旁,

  抚摸沾满水珠的秀发。


  江南啊,

  我相依相偎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拥入柔细清凉的蚕衣,

  在清雅的杏花丛中,

  亲吻含着花香的温唇。


 之夏意:

     《氤氲的水墨江南》


  氤氲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翕动。


  湿热的水汽,

  升腾在天竺国的三界之间,

  润泽着桂木和萱草。


  黝黑的水牛,

  迈着坚实的脚步,

  翻开一洼洼泥泞的田畴。


  涵沌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浮动。


  嫩绿的波纹,

  翕动在弯曲的渠涵和池塘,

  揉皱了舒缓的山岗。


  灰黑的房舍,

  高挑着昂首向天的马头墙,

  折叠在柳花桃荫中。


  湿漉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萌动。


  蒙蒙的细雨,

  皴染着一簇簇残旧的古镇,

  生出暗绿的青苔。


  曲尺的小巷,

  撇出一柄柄沁着桐油的纸伞,

  顶着玉兰花的香蕊。


  江南啊,

  纤柔娴静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回到油菜的田埂,

  置身于花海,

  凝望你清纯明媚的眸光。


  江南啊,

  清幽淡雅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步入老酒的作坊,

  手捧着泥碗,

  吮吸那粮糟散发的醇香。


  江南啊,

  佛韵禅音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聆听悠扬的晚钟,

  荡漾在湖山,

  共鸣在你我颤动的心房。


  江南啊,

  柔情似水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撩开纤细垂绦的柳帘,

  香馨亲吻,

  你那娇羞百媚的容颜。


之秋韵:

  《香糯的水墨江南》


  香糯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娴丽。


  脂粉的秦淮河水,

  载着轻歌曼舞的流苏画舫,

  洗涤着青条石的堤岸。


  丝竹的清音,

  融合着桨声灯影的霓光,

  映衬着斑驳的窗棂。


  香馨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馥郁。


  柔柔的曲苑熏风,

  摇曳着风姿绰约的莲荷,

  涌向横亘的长堤。


  枣核似的舢板,

  推开嫩绿的湖水,

  融入双峰插云的烟岚。


  香醇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浓重。


  宽广的河道,

  滚动着隋唐演义的历史烟云,

  承载了几度夕阳的皴染。


  围栏高挑的游船,

  被两岸的杨柳依依抚揉,

  穿过了五亭的桥涵。


  江南啊,

  我魂牵梦绕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把涌金楼的栏杆拍遍,

  眺望城隍阁的飞檐,

  激起立马吴山定江南的豪澜。


  江南啊,

  我沉醉不醒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登上嘎吱的乌篷船,

  盘桓于松江府的河渠,

  将一坛坛黝黑的泰雕老酒喝干。


  江南啊,

  我大觉大悟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沐浴缤纷的金雪,

  依偎在丹桂的怀抱,

  把精巧的琴音雅韵长吟频添。


  江南啊,

  我酥心惬意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踱入姑苏城的平江雨巷,

  聆听绣娘的吴侬软语,

  巧遇那擎着桐油纸伞的芊芊。


之冬歌:

     《清幽的水墨江南》


    清幽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素淡。


  翩飞的雪儿,

  遮掩了烟波浩渺的湖面,

  和一抹抹苍绿的长堤。


  纤细的断桥,

  藕断丝连地牵连,

  在揉皱的宣纸上留白。


  幽静的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舒展。


  江心的金山,

  似一朵霜侵露凌的芙蓉,

  雄跨东南二百州。


  石柱的飞亭,

  传说着臣今见驾的佳话,

  磨蚀了岁月的笔痕。


  静默的水墨江南,

  在我的心里,

  你还是那么的凝重。


  高耸的阁楼,

  吸纳了天地的灵气日月的精华,

  横卧在赣水之滨。


  千古的佳句,

  透露出一代才子的灵秀,

  和无路请缨的困惑。


  江南啊,

  我千描万绘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回到禅远的西溪古荡,

  在暗香浮动的月影中,

  拥抱那妙曼的身姿。


  江南啊,

  我钟情惬意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回到龙蟠的胜地,

  徜徉在冰雕玉琢的万亩花海

  吮吸那冷酽的清香。


  江南啊,

  我血脉流淌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涉过太湖浩淼的清波,

  在疏影横斜间

  寻觅到翠婉似萼的眼帘。


  江南啊,

  我痴心皈依的江南,

  什么时候,

  再能依靠放鹤的石亭,

  陪伴那一抹遒枝数朵寒花,

  诵佛到天明。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