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若问祖先何处寻,山西洪洞大槐树
据说:这次移民,是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意义最深远的大移民事件。
由于当时明政府把这些移民都集中在洪洞县古大槐树下,进行登记注册后强制带走,所以绝大部分移民后裔都把祖先出发的最后之地洪洞作为外迁之前的祖籍,将这棵大槐树作为祖籍的标志。后世也因此把这次迁徙俗称为“山西大槐树迁徙”。
这次迁移也是明朝政府的无奈之举——元朝末年,黄河几次大泛滥,史书记载山东东南地区还经历了大地震。朱元璋、陈友谅又长期在长江下游大战,搞得中原地区一片狼藉。与此相反,当时山西周围群山环绕,百姓安居乐业,元朝的铁蹄,农民起义的战火,对山西都鲜有影响。为了恢复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生产力,明政府只好开始从当时地少人密的山西调拨人口过去。
当时,明政府完全不顾移民地区百姓的想法,贴出告示:“愿意移民的人,在家等待。不愿移民的人,三天内赶到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合。
于是,三天内大约有十来万不愿离乡背井的人聚集到树下,大批官兵突然将他们通通围住,全部捆绑起来,在百姓一片哭喊叫骂中开始登记造册。移民们临行之时,悲伤地看着故乡,听着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发出一声声哀鸣,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据说当时官兵怕有人逃跑,就在移民们的小脚趾上砍了一刀来识别身份。因此,移民后裔的小脚趾甲都是复形的,也因此留下了“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足趾验甲形”的话。
在迁徙过程中,移民们都是被反绑着双手来长途迁移的,所以在上厕所的时候需要先把捆住手的绳子解开,移民的后裔就习惯把上厕所称之为“解手”。
为了不忘故土,许多移民后代都纷纷登记族谱,将迁徙的事记录下来,这也成为这次迁徙的佐证。如湖北省宜城县郭海村《周氏祖碑》载: 始祖周继全,自洪洞古大槐树筷子巷迁到宜城县关集,后居张家村,又改为周家楼。还有些移民到了迁徙地后,还是用原来的故乡名字来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营、蒲州营、长子营等,根据考证他们都是明朝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如今,已经六百多年过去了,每年的四月初,山西洪洞当地都会举行“寻根祭祖”的活动。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四百多个县,包括海外华人的大槐树后裔都会返乡祭祖。
如今,在黄河和淮河流域,还流传着“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歌谣。尽管在当时,这种强制移民是无情的,但是从今天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的角度来看,的确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源源不断生命力的见证。
去年"十、一"假日期间,我从太原坐上大巴车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来到了洪洞县,去寻找那歌谣里传唱的大槐树......我闭上眼睛想像着那大槐树的样子,恍惚间,大槐树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渐渐的清晰起来,她雄浑虬劲,华顶如冠。粗壮的树干两个人抱不合拢,葳蕤的枝叶能撑起一大片阴凉。树干上的几处疤痕更使她显得古意盎然。
走近这株古槐,一种异样的感觉蓦然涌上心头。抬眼望去,大槐树盘根错节,矗立在蓟州一中的校园里。密密层层的叶子挨挨挤挤地在微风中摇曳,一串串的白色花朵,犹如玉石一般晶莹剔透,又像一串串小巧的风铃儿绽放枝头,淡雅的清香,在校园里弥散着芬芳;粗壮的树干,两个成年人手拉手,也很难合抱得过来;高高的枝干耸入云天,足足有四层楼那么高,似乎可以和天上的白云牵手攀谈。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历经了百年风雨春秋,蓟州一中的大槐树,不知成就了多少年轻人的梦想,更不知承载着多少亲人的寄托和希望。轻轻散落的花瓣,划落我脸上激动的泪珠,泪眼朦胧中,似乎浮现出我叔叔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曾经哽咽的泣声,让我仍然历历在目……
原来,当年先辈移民们被迫无奈诀别故土之时,凝眸古老的大槐树,当地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鸟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先辈移民潸然泪下,万般无奈忍痛离去。从此,山西洪洞大槐树就成为移民们惜别家乡、苦不堪言、永难忘却的内心深处都一道最显著的伤痕。
在山西洪洞,那一棵古老的大槐树呀,魂牵梦绕了多少移民和他们后辈的悲酸与渴望。如今,在山西省洪洞县古老的大槐树迁民遗址,在这个被海内外无数华夏子孙喻为家族之“根”的地方,在我期待了几十年的祖居地,我终于前来拜谒了。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常常给我讲述许多祖居地就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前尘往事,我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家都喜欢种植大槐树,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家乡一辈又一辈的乡亲们对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祖居地的刻骨铭心的怀念和弥补之一种特殊的方式。但我很小的时候就暗暗发过一个愿,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到我的祖居地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去好好祭拜和缅怀。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来到了我的祖先曾经生活、曾经流汗也曾经洒过斑斑热泪的地方。命运冥冥之中把我安排到数百年前我祖先曾经生活和诀别的这方厚土时,似乎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和非同凡响的地方,让我的生命得到了一次跨越时空、震撼心灵的洗礼与重生。
啊!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呀,这个凝聚了我列祖列宗无尽悲喜交加的地方,今天我是恭恭敬敬、饱含热泪寻根和拜祖来了……发轫于明代初期的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如今,大槐树移民后裔已经是遍布天下,但越来越多的移民后裔纷纷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触摸和缅怀先辈的痕迹。
我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乔家后人第二十一世,第一次来到这里,仰望古槐,盘桓眷恋,感悟祖先曾经背井离乡之艰难和灵魂深处最刻骨铭心的浓浓乡愁。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大诗人贺知章的的笔下,由于阔别家乡太久了,重归故里时,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现实,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这首写于贺知章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的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尤其家乡儿童淡然的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弦外之音亦如空谷传响,构成了晚年老迈衰颓的诗人饱经沧桑的内心重重一击。在引发诗人的无穷感慨之际,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家乡儿童那充满自然逼真、友好善良的生活情趣。
其实,我作为六百年前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山东后裔,这次回归洪洞祖居地,也是十分感慨和感动。虽然这次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时光匆匆,但祖居地祭祖园工作人员的一些细节依然令人十分难忘。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明朝时期的那场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规模和时间跨度历史上很大、很久,现在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已经是遍布世界各地,所以每年前来寻根祭祖的人很多。有些远方来的大槐树移民后裔,由于种种原因一时经济上紧张了,工作人员知道后会免购门票通过。甚至有的返程的后裔路费不够了,工作人员知道后慷慨解囊相助。
我听了这两个细节后十分感动。是的,人生总难免一些或一时的落魄,但在一时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往往是最感人的温暖和最持久的动力。在这方面,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工作人员做的非常好,细节虽微小,却亲情溢满。这股浓浓的亲情呀,宛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激荡着一个又一个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心……
晚上,在我辞别洪洞大槐树之际,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部分工作人员十分盛情地款待送行。为表达感恩、感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我现场赋诗一首并书写馈赠:“六百余年等一回,祖上山西洪洞人。我来恭拜槐树下,无尽感慨话古今。”
啊!六百年前,我的祖先诀别山西洪洞故土,一路颠沛流离定居到了山东菏泽。但自古以来所有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祖先的土地。而今,我终于来到了我列祖列宗无穷无尽无比神往的故土母地大槐树下。虽然六百年的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但永远不变的是大槐树下铺天盖地的浓浓亲情。
此时此刻,我在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如此之大、如此之强,维系期间的不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看重的亲情吗?而亲情就是什么?亲情,不就是那故土甘甜的小米粥吗?它曾经哺育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
亲情,不就是今天许多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工作人员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眸、一句句温柔的话语和一份份贴心的关爱吗?在我们这些明朝山西大移民后裔从四面八方纷涌而来时,祖先的这方热土,给了我们如此的温暖如春、如此的幸福如蜜、如此的乡音乡情!
沧海桑田,人生嬗变。然而,山西洪洞大槐树——依旧是我的心间一股坚如磐石的情结……
上一篇: 鼓楼峰山体公园(修改版)
下一篇: 七律·立冬吟(组诗)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