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第六章 奇葩盛会,逸兴对金山

作者:浦江闲鹤 阅读:298 次更新:2023-10-28 举报

第一节

告别扬州,南巡队伍浩浩荡荡渡过长江来到镇江,受到了当地大小官员以及平民百姓尤胜于扬州异常热烈的欢迎,这让乾隆皇帝十分受用。到了府衙驻跸之处,但见行在里的布置优雅舒适、富丽堂皇,古玩字画、各类典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美不胜收。就连使唤杂役也全是美貌女子,更是龙心大悦。他不禁兴奋地对茅知府说道:“镇江真是好地方啊。坐落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之处,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辖内有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还有茅山、南山以及西津渡等众多名胜古迹,堪称风水宝地。想当年,圣祖康熙皇帝因仰慕镇江三山之美景,曾在此留下过许多难忘的记忆。继数年前南巡游赏之后,朕今日再次巡游到此,就是欲追寻圣祖康熙皇帝的足迹,切身体悟圣祖康熙皇帝当年游赏这里时的真实感受。你等能如此细致入微安排朕的起居,朕心甚慰。”

乾隆话刚说完,就见和珅从外面走了进来。笑着对他说道:“启禀皇上,刚才茅知府曾私下与奴才商议,说这里的学子秀才们,久闻纪晓岚纪大人楹联属对天下第一;能言善辩举世无双,被世人誉为‘铁齿铜牙’。他们想要趁明天金山风景区修缮之后重新开放之机,与纪大人就在金山码头广场上现场切磋、面对面交流楹联技艺。 奴才以为,这是一次与民间学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之大好良机,皇上一定会赞成的,就满口应承了下来。奴才觉得这件事还是暂时先不要告诉纪大人为好,免得他提前有了思想准备,等到明天交流之时就会少了许多趣味。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做才好,还请皇上示下。奴才全听皇上的。”

其实乾隆皇帝或明或暗,也都一直在探测着纪晓岚肚子里的那潭水究竟有多深。和珅与镇江知府如此安排,正中乾隆下怀,所以他一听之下,顿时乐得哈哈大笑。只见他兴奋地对和珅说道:“和爱卿,你们俩这么一弄,朕明天岂不是又有好戏看喽?真是有趣得很呐!这件事你与茅知府办得好,就这么着吧!”

原来镇江的茅知府也是和珅党羽,早就接到和珅指示,要他精心准备几副超难的对子,等南巡队伍到来之时,定要让纪晓岚在皇上面前,在镇江百姓面前大大出个洋相。这位知府大人呢,其实也是进士出身,人非常干练,加之也特别喜欢对对子,一接到和大人指令便心领神会,即刻行动起来。首先,他让师爷把当地最负盛名的一帮文人雅士以及楹联学社的几名对联高手聚在一起,共同策划了一个完美的“两步走、双保险”行动方案——

第一步,在金山码头前的广场上,先以三个极其刁钻的民间问题,要求纪晓岚也必须以一种民间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当众予以回答。

第二步,在金山码头与金山岛风景区之间,用大木船刚刚搭起的浮桥通道上预设三道彩门,每道彩门内都藏着一位对联高手。如果前三个问题难不倒纪晓岚,他们就会以三副极难应对的上联,再附加一些比较苛刻的应对条件,然后让纪晓岚一步步去冲关。

在这个“两步走、双保险”的行动方案中,只要纪晓岚有一个问题答不上来,或有一关没过去,就算大功告成。他们这些人便可按照出力多少功劳大小,分别得到五十至一千两不等的赏银。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就等纪晓岚的到来。

这天天刚麻麻亮,乾隆就已起床。匆匆洗漱完毕、用过早膳之后,按照事先的安排换好便装来到院里。此时和珅、茅知府、府衙的凌师爷以及纪晓岚等一帮文人也早已便装候在这里。只是在纪晓岚的身边多了一个小丫头杏儿。

乾隆笑着问道:“又接到老夫人懿旨了是不是?好啊,有你这个精灵乖巧的‘开心果儿’在身边侍候着,爷我又何乐而不为呢?还等什么呀?上车吧!”

和珅连忙说道:“皇上,奴才还有几句话要交代他们。诸位请记住!为了皇上的安全,也为了能让皇上在游玩时玩得开心自在且不惊扰了其他游客,咱们还得像上次在扬州‘瘦西湖’游玩时那样称呼。皇上就叫‘龙爷’,我和珅还叫‘和二’或者‘和管家’,然后是‘老纪’‘老刘’‘老袁’等;知府大人就叫‘老茅’,凌师爷还叫凌师爷,杏儿还是杏儿。等到了码头,一切听从凌师爷安排,诸位切记,不可忘了!”

乾隆一行依次坐上早已候在院外的三辆豪华马车之上,向着金山缓缓驶去。

今天的天气特别怡人,就连暖洋洋的微风中都能嗅到阳光与花的味道。官道两边的柳树上,绿油油的原野里,不知名的鸟儿们叽叽喳喳唱着春天的歌谣,逗引得车厢里的官员们包括乾隆在内,也都有了想唱歌或吟诗的欲望。

马车行到离金山码头还剩一段距离时,忽然听得码头那边有锣鼓与唢呐之声传来。掀开车帘放眼望去,朝阳下那个方向金晃晃一大片,什么也看不清楚。乾隆吩咐把马车就停在这里,然后一行人整整衣衫,随凌师爷缓缓向码头行去。等走近一些这才看清,原来在通往码头渡口,呈“丁”字型的官道两边以及码头前的广场上,密密麻麻都站满了等待去金山岛风景区游玩的百姓。当他们走到距离百姓人群还有几丈远时,见几位秀才打扮的文人迎面走了过来。为首一位中年秀才在见过便装的茅知府与凌师爷后,首先对龙爷等京城来的贵客表示热烈欢迎,然后欠身拱手向纪晓岚问道:“先生,看您手中的大烟袋,莫非尊驾就是纪晓岚纪大才子?”

纪晓岚笑笑答道:“大才子不敢,大烟袋倒有一杆。不知阁下有何见教?”

中年秀才高兴地说道:“是这样,我等均是‘镇江楹联学社’的成员,久闻先生楹联属对天下第一。今天想要乘金山风景区修缮之后重新开放之机,与纪先生现场切磋、面对面交流,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先生与诸位贵客请随我来。”

他们跟随中年秀才,沿着人群中间的夹道来到码头广场靠江边一座彩门前。他们的到来,顿时在人群中引起一阵轰动。凌师爷在两位秀才的帮扶下,站在一张方凳上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们,请大家静一静!不要吵!今天是我们镇江金山风景区修缮后重新对民众开放的好日子,我知道大家都想早一点进去踏青、游玩,我也非常理解各位此时此刻急切的心情。可是你们知道吗?恰好就在今日,还有几位京城来的贵客也要去岛上游玩,此刻他们就站在你们面前!在这几位贵客当中,有一位名叫‘纪大烟袋’的大才子。久闻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楹联属对天下第一。我们楹联学社前些日子共同撰写了几副上联,想要当着各位百姓的面,向这位纪大才子讨教。等讨教结束后,大家就可以尽情上岛游玩了。这可是我们镇江几百年不遇的盛会呀!错过了你们会后悔一辈子的!知道吗?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来,大家鼓掌欢迎!”

第二节

掌声中和珅喜笑颜开地对纪晓岚说道:“老纪呀,你现在可是‘山顶上唱山歌,声名远播;’‘腿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儿响到哪儿呀!’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浑身都轻飘飘的呀?啊?”纪晓岚只是笑笑,顾自抽烟并不理会。

掌声过后,凌师爷继续说道:“按照我们今天的议程安排,首先由三位平民百姓中选出的代表,代表我们镇江百姓向纪先生提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我们要求纪先生能够以一种民间的,最幽默风趣的方式,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言简意赅地予以回答。下面提问开始!几位代表先生,你们哪位先来呀?”

只见对面人群里挤出一位武生打扮非常精悍的小伙子,撇着官腔对纪晓岚说道:“纪先生,在下自幼跟随名师练习轻功,自认脚下奔跑纵跃的功夫已经算是够厉害了,可师父总嫌我的动作还不够快。您给说说看,怎么快才叫快?”

和珅听后一拍大腿,笑着对乾隆说道:“主子,这个问题倒是来劲儿得很呐!他老纪一个文弱书生,哪里知道咱们练武之人的事儿啊?且看他怎么作答。”

纪晓岚听后用烟袋嘴儿悄悄戳一下和珅胳肢窝,见和珅痒得一激灵,遂笑着对小伙子说道:“要回答你这个问题呀,太简单咯!你听好了——

‘你这快不算快,悟空追八戒gài,一跟头十万八千里,那快才”纪晓岚就像“打快板儿”一样把话说完,经凌师爷在凳子上大声一解说,顿时赢得下面一片掌声和叫好声。

掌声过后,左边儿一个农村打扮,看着就有点蔫儿的小伙子,也慢条斯理撇着官腔对纪晓岚说道:“纪先生,我可不像那位哥哥,他是练武唱‘武生’的,我只是个刨地的。按说我干活儿也算够利索的,可我爹老说我做事‘肉’,经常用牛鞭子打我。您给评评,我究竟‘肉’还是‘不肉’?”

杏儿笑着调侃道:“你爹用牛鞭子打你,说明你做事慢得连牛都不如。如果你这样都不叫‘肉’,那这世上就没有比你更‘肉’的人了!”

和珅悄悄对乾隆说道:“主子爷,刚才是一‘快’,现在改一‘肉’,真是越来越有趣儿了。真不知是谁出的这主意,且看他纪大烟袋这回又怎么回答。”

纪晓岚用烟杆儿捣捣那小伙子,笑着说道:“那你也听好了——

‘你这肉不算肉,王莽追刘秀,泼命三天跑一里,那肉才叫肉!’

纪晓岚说完后经凌师爷一解说,又惹得下面笑声一片,掌声一片。百姓们七嘴八舌用当地话说道:“有意思!真有意思!这大才子说话有意思得很呐!”

就在此时,一个小丑模样的小伙子从人群右边走了出来,顿时引起一阵哄笑。只见他愁眉苦脸装模作样对纪晓岚说道:“纪先生,我这人真的非常冤,简直是‘冤他妈哭了半夜,冤死了!’其实也不是我自己觉得冤,而是我娘觉得我冤!她说我打小就聪明得很。路过钱庄,她说我将来不当钱庄掌柜就冤死了;路过米店,她说我将来不当米店老板就冤死了;见到当官的,她说我将来不当大官就冤死了等等,等等。打小说到现在,我整天烦也烦死了。纪先生,您给评评看,我这人到底‘冤’还是‘不冤’?”这小伙子一说完,又引来人们一阵哄笑。

笑声中袁枚低声对刘墉说道:“老纪这下麻烦来了。人世间若论‘冤’字,莫过于窦娥,以致‘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表达的。这小伙儿看似滑稽,实则出题刁钻至极。我看他老纪怎么回答?”刘墉无语,乾隆摇头,杏儿期待,唯有和珅暗自得意。

谁知纪晓岚听了之后,竟然像个没事儿人似的呵呵一笑,对那小伙儿说道:“小伙子,你这问题更简单。你也听好了啊——

‘你这冤不算冤,白蛇恋许仙,临了洞房归法海,那冤才叫冤!’

纪晓岚说完,经凌师爷一解说,顿时引起一阵更大的哄笑。有人边笑边骂法海“真不是个东西!”有人边笑边夸纪先生“十足一个活宝。”还有人肚子都笑疼了,别人问他笑啥?他竟然说:“我看别人笑我就跟着笑,到底那个大才子和师爷说的啥,我一句也没听清。”结果,又引起一阵哄笑,笑声许久都停不下来。

杏儿为纪先生的连珠妙语拍手叫好,袁枚、刘墉为纪晓岚那花样百出的,“快板儿书”一样的“打油诗”而由衷赞叹。就连和珅的党羽茅知府和凌师爷,还有那帮请来的秀才们,也都为纪晓岚的博学、机敏而感佩不已。

乾隆抹去眼角溢出的泪水,笑着对纪晓岚说道:“老纪呀,你这肚子里咋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啊?若这次回京之后,爷我还不让你去编撰《四库全书》,那才真叫‘冤他妈哭到半夜里,冤死了都!’”说完接着又笑。

只有和珅撇了撇嘴,在心中暗暗说道:“你纪大烟袋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真正的好戏还没开锣呢。”

凌师爷见此情景,又见和大人与茅知府多少有些尴尬的脸色,知道纪晓岚第一步已然通过。于是他站在凳子上,面对百姓高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们,刚才三位百姓代表的提问,纪先生均以‘快板儿书’的方式作了回答。他的回答既幽默风趣、言简意赅,又通俗易懂,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按照今日的议程安排,下面该进入楹联属对环节了,请负责第一道彩门的谷秀才出场!”

随着凌师爷的话音,通道前第一道彩门被徐徐拉开。门内走出一位拄杖老者,紧随其后的是两名学子抬着一张长方形书案,在彩门前正中位置放下,上面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只听这位谷秀才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对纪晓岚说道:“纪先生,老朽我早就听说你是一位对句奇才,凡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一不可入对。然而你到了我们镇江,那就只能随乡入俗,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来。明白吗?”

第三节

纪晓岚恭恭敬敬答道:“老先生,纪昀明白,您老接着讲。”

“明白就好。老朽我有一副六字上联,如果你能即景即兴对出下联,并能得到老朽和在场诸位的认可,就算你第一关通过。要求是——

1)必须在七步或七个数之内对出下联。

2)遣词用字概不能脱出镇江金山之范畴。

3)三道彩门之中所有对句不能有一字重合。你听明白了吗?

    纪晓岚笑着答道:“老人家,纪昀听明白了,请出上联。”

    谷秀才捋了捋雪白的长须冷傲地说道:“嗯,听明白了就好。”说完,转身走到书案前,提笔舔墨在一张宣纸上,边念边写下一副上联——

“镇江何人镇守?”写完后将笔递给纪晓岚,说道:“纪先生请!”

纪晓岚走到桌前,将纸转过来看后对谷秀才说道:“老人家,您老这副上联好厉害!我原以为镇江特产只有‘醋’,谁知道镇江这方宝地还产‘老姜’,而且特别的辣!”说完,嘴巴还故意“吸溜”一声。

谷秀才噗呲一笑,摆摆手说道:“你就别废话了,七个数说话就完。”

“不妨事,这就来。老先生您的上联是——

‘镇江何人镇守?’纪昀的下联是——

‘浮玉百世浮沉。’还请老先生多多赐教。

谷秀才看后诧异地问道:“不是讲好了,对句不能脱出金山范畴吗?你怎么把《山海经》里浮玉之山的‘浮玉’二字,也搬到这里来了呢?”

“老先生,除了《山海经》,它就不能‘产’自别处?您老再仔细想想?”

乾隆哈哈一笑说道:“老先生,您老这可就孤陋寡闻了呀!这事儿连想也不用想。老袁,你来告诉他吧!顺便再对他俩这副对子做个点评,然后好尽快进入下一关,金山的老百姓可都还等着上岛游玩呐!”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袁枚欠身答道:“既然龙爷发了话,那属下就说几句吧。老先生,纪先生对句中的‘浮玉’一词,并非出自《山海经》中的浮玉之山,而是出自宋朝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

‘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老先生您听明白了没有?”见那谷秀才懊恼的一跺脚,袁枚继续说道:“现在我再来点评一下两位这副对联吧。

首先说老先生的上联。老先生这副上联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看似简单,但放在镇江金山这个巴掌大小的地方,又要求即景即兴对出下联,的确难度极高。

它的难度首先难在镇江’二字。这是一个‘动名’结构的地理名词,而在镇江金山,像这样动名结构却又平仄相拗的地理名词,除了‘浮玉’再无他词。

其次难在镇守’二字。这是一个‘并列式’动词词组,关键在于一个‘镇’字。它取之于地名‘镇江’,然后与动词‘守’组成并列式动词‘镇守’,这在我大清国万里疆域之中也并不多见,更何况仅限于金山?所以我说,老先生这副上联看似简单,其实属对难度极高。

现在我再来说说纪先生的下联。纪先生以浮玉’对‘镇江’,以‘百世’对‘何人’,以‘浮沉’对‘镇守’。可说是对仗工整、丝丝入扣,堪称景区楹联之典范。像纪先生这种即景即兴,引经据典如同信手拈来一般的撰联功夫,值得称道。不知老先生以及在场诸位以为如何?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见老秀才与众人均无异议,凌师爷笑着高声说道:“第一关谷秀才出句厉害,纪先生对句精彩,袁先生点评精辟,在下等钦佩之至。下面该进入第二关了,请负责第二道彩门的邵秀才出场!”

凌师爷话音刚落,几步外第二道彩门被拉开。最初见面的那位中年秀才,面带微笑径直走到书案前,拱手对纪晓岚说道:“在下已恭候先生多时了。为了节省时间,在下这就献丑了。”说完,提笔舔墨在纸上边念边写下一副上联——

‘金焦北固谓三山,寺裹山山裹寺;’要求与第一关同,纪先生您请!

纪晓岚看后赞道:“写实佳联一副,当以虚对之方妥。纪昀应对如下——

‘春夏秋冬称四水,莲生水水生莲。’还请阁下及诸位多多赐教。

邵秀才看后皱眉说道:“纪先生,您的对句虽然很美,对仗也十分工整,然而内容与金山好像并无关联,这显然与要求不符。不知您对此作何解释?”

纪晓岚笑笑,转身问凌师爷:“你也这么认为吗?”

凌师爷也是一位八面玲珑之人。和大人与知府大人他不敢得罪也得罪不起,要他负责撰写对联难为纪晓岚,他不敢不听也不能不听;然而纪晓岚是皇上身边儿的御用文人,代表的可是“皇家脸面”,他更不敢得罪也更加得罪不起。一听纪晓岚问他,当时就吓了一跳,但很快便镇静下来。只见他眼珠子一转随即跳下地来走到袁枚跟前,谦恭地对袁枚说道:“袁先生,金山的老百姓可都还等着上岛游玩呐,在下才疏学浅,不敢耽搁大家时间。在下以为,最好还是由您出面做个点评最为合适。您看呢?”凌师爷轻轻一句话,却把皮球踢给了袁枚。  

袁枚见乾隆暗暗点头,便笑笑说道:“既然如此,那袁某就不客气了。首先我得肯定邵先生的出句非常之棒。整副上联以‘实’为本,以镇江三山为主题,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尤其是该联将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之独特风貌融入联句之中实为难得,值得称道。然而邵先生对纪先生下联的评价,却显得有些偏颇。‘春夏秋冬称四水’不难理解,无非春水、夏水、秋水、冬水,放在哪里都通讲。邵先生之所以会出错,关键错在他对纪先生下联中‘莲’字的理解有误。本朝大诗人、大书画家船山先生《十六日雪中渡江》诗云:

故人折简近相招,一舸横江路不遥。

醇酒暗消京口雪,大帆平压海门潮。

扬州灯火难为月,吴市笙歌剩此箫。

哪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

由船山先生诗中‘京口’(镇江别名)二字不难看出,诗的最后一句,‘莲’字指的就是金山与焦山。纪先生能将船山先生对金山的比喻信手拈来,嵌入自己的联句之中,让人读来‘不似三山,恰是三山’‘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纵观整副对联,纪先生以‘虚’对‘实’,以长江春夏秋冬‘四水’对镇江金焦北固‘三山’,以‘莲生水水生莲’对‘寺裹山山裹寺’,虽不敢妄称典范之作,却也算得上对句中的上品佳作。不知袁某这样点评,邵先生可能接受?”

第四节

袁枚解说完毕,杏儿首先鼓掌叫好;经凌师爷再一解说,顿时赢得掌声一片。

邵秀才红着脸说道:“在下自幼博览群书,自以为对天下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却万万没想到本朝大诗人、大画家船山先生还有这样一首佳作流传于世,真是惭愧得很。纪先生袁先生等京城贵客如此博古通今,令在下钦佩。”

乾隆笑着大声说道:“这一关老纪的对句精彩,老袁的点评精辟,邵秀才的坦诚更让人赞赏。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还等什么呀?进入下一关吧!”

凌师爷当即高声宣布:“纪先生进入下一关,请第三道彩门蓝教授出场!”

随着凌师爷话音,第三道彩门被徐徐拉开,只见一位六十左右的先生在前,两弟子紧随其后从门里走了过来。在书案前他谦恭地对纪晓岚说道:“在下姓蓝,纪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今日有缘当面讨教,实乃三生有幸。在下也有一联,还请纪先生不吝赐教。”边说边提笔舔墨在纸上龙飞凤舞写下一副上联——

“江心一朵芙蓉,不改千年颜色;要求同上,纪先生请。

纪晓岚看后拱手赞道:教授此联,以世人对金山之美誉——‘江心一朵美芙蓉’为主题,以‘不改千年颜色’六字,将这副上联立在了一个绝无仅有、属对难度极高的高度,果然不同凡响。刚才邵先生的上联着重于写实,而蓝教授的上联着重于写虚,而且虚中有实。如果将袁先生刚才那句十六字评语改为‘不似金山,恰是金山’‘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在蓝教授身上,这才叫恰如其分、实至名归。上一联纪昀以虚对实,这一联转而以实对虚,且实中有虚,倒也新鲜有趣儿。蓝教授的上联是——

‘江心一朵芙蓉,不改千年颜色;’纪昀的下联是——

‘山顶半边翡翠,犹存万古光辉。’还请蓝教授及诸位先生多多赐教。

蓝教授看了看下联,笑着对纪晓岚说道:“纪先生,您的下联以‘山顶’对‘江心’,以‘半边’对‘一朵’,以‘翡翠’对‘芙蓉’,以‘犹存’对‘不改’,以‘’对‘千年’,以‘光辉’对‘颜色’,可谓工整之至、贴切之极。却不知你这‘山顶’指的是哪座山的‘山顶’?‘翡翠’又特指什么?”

纪晓岚瞥一眼和珅呵呵一笑“这还用讲吗?当然是指镇江金山的‘山顶’了。至于‘翡翠’特指什么?等会儿诸位到了山顶,自然就全明白了。”

见蓝教授等人,包括茅知府和凌师爷都是一脸的不信,和珅耷拉着脸对纪晓岚说道:“老纪你又搞什么鬼?镇江这地方你从未来过,就连金山本地人都不知道这山顶有什么半边翡翠’,你又怎么知道?可别没事儿找事儿啊!

纪晓岚举起右手,郑重其事说道:“假如等会儿到了山顶,诸位见不到那‘半边翡翠’,纪昀情愿将家中收藏的产自宋朝初年,上有荷花荷叶图案,东坡先生还曾经使用过的一方‘端砚’捐献给镇江金山。假如等会儿到了山顶,诸位真的见到了那‘半边翡翠’,和二你又怎么说?”

和珅咯咯一笑对纪晓岚说道:“这可是你自个儿说的,在场诸位都听得真真儿的,到时候你可别反悔!我和某在这儿也撂下一句话,假如等会儿到了金山山顶,在场诸位真的见到了你说的那半边翡翠’,我和某家中的宝贝任你拿走一件,也绝无反悔!”

纪晓岚摆摆手:“你家中那些宝贝还是留着你自个儿欣赏吧!我知道你这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见了值得珍藏的稀罕物件儿就挪不动腿,就必欲想方设法得之而后快。现在我只要你一句话,等会儿到了山顶,在见到那‘半边翡翠之后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它带走,就把它留在镇江,留在金山。你答不答应?

和珅诡谲一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我和某能不说话算数吗?只是你承诺的那方端砚也得说话算话哟!”

乾隆疑惑地问道:“老纪,爷我倒是听说东坡先生有这么一方端砚,长方形状,通体为墨黑色,色彩沉穆典雅,质地细腻温润如骨似玉,抚之如婴儿肌肤一般常有膏润浮泛。具有‘发墨不损笔,呵气可研墨’之奇效,可谓价值连城。如此奇珍异宝,你又是从哪里得到的?该不会是唬人的吧?”

纪晓岚连忙笑着解释道:“这怎么会呢?龙爷。其实那方端砚属下也是在离京前不久才从一朋友手中用两幅字画换来的,因为离京前要忙于准备,离京后这一路上只顾了游山玩水,就把这事儿给忘了个一干二净,如若不是今儿个话赶话说到这儿来了,属下还真就想不起来。这样好不好?等这次回京之后,属下一定在第一时间把这玩意儿送到您府上,请龙爷尽情把玩。”

乾隆听纪晓岚这么一说,脸色才和缓下来。然后一抖手中折扇大声说道:“和二啊,听刚才蓝教授的口气,纪晓岚这副下联对得极好,只是‘翡翠’二字究竟特指什么,须得到了金山山顶方能得知。现在百姓们可都还等着上岛游玩呐!”

和珅一听不敢怠慢,又见几位秀才教授对此均无异议,便给凌师爷打个手势。凌师爷遂高声宣布:“要去金山岛上游玩的百姓们听好了,从京城来的贵客纪先生,楹联属对三关均已顺利通过,现在大家可以与客人们一起上岛游玩啦!请大家扶老携幼,注意脚下,不要拥挤,以免摔跤!”

上一篇: 延安热

下一篇: 弹匠弾棉被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