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伍茂权和他的战友们

作者:闫应科 阅读:603 次更新:2023-10-23 举报

伍茂权和他的战友们

(沈阳  闫应科

 

1969盘锦农场初建之时,团里从大连新兵团抽调40名四川籍新战友前去报到。510日清晨,他们坐着由农场开来的解放车从大连出发,一路颠簸傍晚来到一片芦苇地——这就是新组建的盘锦农场。刚下车,见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坑坑洼洼的土路机耕道没有营房,他们分散住在附近老百姓家中。

1969年是最艰苦的一年,初来乍到,白手起家,一方面要开沟造田种水稻种菜,养猪养鸡养鸭一方面要从两百多公里外的北镇县去拉石头回来,做地基修营房,必须在冬天来临之前修好。人手少,任务重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大家通过自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在冬天到来之前把营房修好,水池挖好,菜窖修好。

当时的盘锦农场始称“生产队”,是团后勤处下属单位。农场负责人彭承泰团后勤处副处长),会计申贵全军医陈树森。生产指导员李成臣在某种意义上讲,农场人员是一营四连的老班底,时任四排长王少华从大连带着四十名新兵去农场;四连副连长、四排前任排长彭德明担任生产队副队长。第一批四十名新兵中,营山共有八伍茂权、李忠福、喻志德、何以福、毛伯清、王光力、官华清、肖开海(在马草左手切提前退役)。

1971四营十四连调往盘锦,与原来的生产队合并。这是19718月由盘锦日报记者部队农场采访的老照片,曾刊登在《辽宁日报》,题目《田间批判会》。在场后面的田埂上,由两个班战友一起,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的场面伍茂权(中间站立者)作现场发言。多少年来,农场这个光荣传统一直保持和发扬,他们政治学习很少按规定时间学,而是灵活安排。有时候利用阴天下雨的时候在家学,有时候就利用田间地头,以班排为单位组织学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服役期满,伍茂权于19733月退役离开部队。

图为2023612营山战友聚会,前排左起:廖五生,原团卫生队,退役后在县人民医院工作,退休住南充。蹇启维,原团军人服务社,退役后回原单位供销社工作,退休居住南充。李树生,原团卫生队,转业后安排在县社保局工作,退休居住营山。杨绪荣,原团汽车运输连,退役后在南充市畜牧局工作,退休常住南充,有时去上海居住。袁光兴,原一营测绘班,退役后回原单位商业局工作,退休住营山。

后排左起:伍茂权。郑绍伯,二营七连,退役后在农村信用社工作,退休常住营山。王华东,原一七四无线电台,退役后在县移动公司工作,退休常住南充。文圣荣,二营七连,退役后在县建筑公司工作,退休。杨其生,原团管理股,转业后安排在南充市农业局工作,退休居住南充。

伍茂权四川省营山县人生于1950年8月,初中文化。1969年2月入伍,盘锦农场生产队、四营十四连战士。1973年3月退伍回原籍先后在营山县农业局任农业技术员,新店公社林场场长。1990年以来,先后担任四川奥龙铸造(集团)有限公司会计、财务科长、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等职。撰写论文曾多次在全国铸造行业杂志发表。编著出版了《西南铸造技术交流》行业内部刋物,在全国范围传阅交流与魏书林、陈昌平合作,有“发热高效脱硫剂”“锶硅长效孕育剂及其生产方法”两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新型材料发明研究中曾获得营山县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得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铸造高级工程师”证书享受高级工程师待遇四川省工程学会理事会会员

伍茂权战友伍茂权战友
田间批判会田间批判会
营山战友聚会营山战友聚会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伍茂权留言:五十年前,在大连新训还未结束,精选四十名来自四川南充地区的西充、南部、仪陇、蓬安、营山五县的战友,坐上解放车到盘锦农场报到。我回忆:蓬安有杨昌华、唐其润、母家玉、刘天星。仪陇有李国光、高科志、王大春。西充有王华充。南充嘉陵有何志健、刘正义、何应平、文运德。南充高坪有杨德荣。营山县八人:伍茂权、李忠福、喻志德、何以福、毛伯清、王光力、官华清、肖开海。 闫应科 10-23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