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诗词   

江南十大水乡之四:《拆字·同里》

作者:扬眉 阅读:357 次更新:2023-10-19 举报

                                                          《拆字·同里

                                                                    ——富土拆字为同里

                                                                编写:扬眉


        古镇同里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距苏州城18公里,全镇总面积62.54平方公里,人口3.35万。同里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这里的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拆字·同里》

       扬眉

菰雨潇潇不生凉,小桥流水枇杷黄。

一园进退思忠过,两堂出入废考量;

三桥太平更吉庆,五湖环抱芡实香。

富土拆字为同里,人杰地灵好风光。


1、人文荟萃

       古镇距苏州18公里,离上海80公里,去周庄10公里,到吴江仅6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


2、鱼米之乡

       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四周为五湖环抱。东面是同里湖,西面是庞山湖,南面是叶泽湖与南星湖,北面是九里湖面,同里就象是一朵盛开的睡莲,在碧水连天的湖荡中漂卧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岁月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


3、著名景色

     一园,即退思园,取名《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两堂,指即崇本堂、嘉荫堂。崇本堂最吸引人是它的各种雕刻。砖雕门楼、飞椽斗拱、夔龙细纹、花岗岩条石门槛、“黄狼箱”活络门闩、两端饰有如意香草纹的“一块玉”、刻着宝相花的“包袱巾”、“鲤鱼跳龙门”、“望子成龙”等深浮雕。崇本堂的建筑结构正厅与堂楼之间均有封火墙隔断,门楼与过道两侧设有“蟹眼天井”,这小小的天井颇为科学,,在建筑上既可通风又可采光,既能泻水又可防火。嘉荫堂房主据说与爱国诗人柳亚子同宗。主建筑系仿明代结构,俗称“纱帽厅”。梁上刻有八骏图、凤穿牡丹、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精致的是“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栩栩若生。

       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品字形鼎立在三条小河交汇处,“走三桥”是同里古老的民俗。同里人非常看重“走三桥”。他们把太平、吉利、长庆三座桥看作是消灾避难、吉祥幸福的象征,把一种祈求幸运平安健康求富的心情用一句美好的谚语表达出来:“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故,“走三桥”这个古老的民间风俗,数百年来一直被沿袭至今。


4、人才辈出

      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正有如此济济之人才,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目前,同里镇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增补名单,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


5、同里打连厢

      莲厢是流传于浙江沪一带的一种民间自制器乐。它一般选用一米长、内径为两厘米左右的青竹为原材料,艺人们从两端起每隔10厘米左右就在竹筒上打一个穿通的孔,在孔中嵌两个铜钱,孔稍大于铜钱,能摇响铜钱即可,并用螺丝螺帽固定住,同时在此处系上红绿黄的绸带。一般两端各打三个孔,系上三对五彩绸带。而所谓的打莲厢就是艺人们手持莲厢,和着乐曲按照各种方法用莲厢拍打自己的手脚、胳膊、肩腿等。舞动时,莲厢内的铜钱会因此发出悦耳的声响,五彩的绸带也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初时的莲厢艺人一般均为男子,身穿白衣白裤,在庙会及重大活动中表演。演变至今,许多女子也打起了莲厢,同里的妇女们时常身穿蓝布印花衣衫,头包蓝布碎花头巾,在各种喜庆场所及重大节日里翩翩舞动。


《同里打连厢》

        扬眉


呦呦、呦呦、嘿!嘿!嘿!

细细的梅雨呦呦,薄薄的莲雾呦呦,

浓浓的茉莉花开,撑船的哥哥来呦。

无锡的鼋头呦呦,探入了太湖呦呦,

白布的船帆升起,掌舵的妹妹来呦。


呦呦、呦呦、嘿!嘿!嘿!

三月的廿八呦呦,年老的婆婆呦呦,

坐在那蒲凳上面,吃着那素斋呦呦。

四月的十四呦呦,神仙的聚会呦呦,

各地的善男信女,罪裙来赎罪呦呦。


呦呦、呦呦、嘿!嘿!嘿!

五月的端午呦呦,龙舟的竞赛呦呦,

扎上了彩色绸带,划起了快船呦呦。

六月的廿三呦呦,闸起了水龙呦呦,

漫天的雨露飘洒,快乐的人们呦呦。


呦呦、呦呦、嘿!嘿!嘿!

七月的三十呦呦,烧起了地香呦呦,

点燃了油纸灯草,放出了水灯呦呦。

八月里七八呦呦,铜铜鼓敲响呦呦,

新婚的女儿回家,热闹闹团聚呦呦。


呦呦、呦呦、嘿!嘿!嘿!

八月的十五呦呦,中秋节供月呦呦,

香斗移院中焚化,吃饼赏月来呦呦。

新年初一五呦呦,支点起罗汉呦呦,

舞起玲珑的小狮,吉祥平安万万年!


呦呦、呦呦、嘿!嘿!嘿!

呦呦、呦呦、嘿!嘿!嘿!

呦呦、呦呦、嘿!嘿!嘿!

呦呦、呦呦、嘿!嘿!嘿!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