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村-曹豳-13-林初兴编
曹村人不姓曹/曹三王变成曹山王
宋维远陈维真
乾隆《瑞安县志·卷五祠祀志》有两处记载了孚泽庙的史料。嘉庆《瑞安县志·卷三祠祀》摘录乾隆志(即乾隆《瑞安县志》,下同)有关孚泽庙的部分史料,其余部分被长期湮没(今特将乾隆志两处有关孚泽庙的全部记载抄录附于文后)。
乾隆志将两处孚泽庙分列于来暮、嘉屿两乡条目之下,按不同地址、时间、详略互见,应不算重复。乾隆志史料为后人揭示如下信息:
唐宋时曹村确有众多曹姓居民
南宋初,绍兴四年(1134),曹村就建有曹氏肇迁祖的宗祠。单南宋一朝曹姓居民中就有进士24名、丙科武进士2名、特奏科18名、国子荐及荐举18名。但现在,曹村曹姓居民却为数甚少。故民间有“曹村人不姓曹”的说法。
据乾隆志表明:约于南宋后期起,曹氏居民陆续迁往高楼上、下泽村(原名上、下曹),平阳梅溪、永嘉城内(今鹿城)、乐清白石,并有人远迁至松江(今上海市)华亭、嘉善等地。所以作为曹氏宗祠的孚泽庙也同时在曹氏后裔曹斛的主持下,“在嘉屿壶山七星墩之北复建孚泽庙”。现该庙仍存,为九间两进加台门的建筑。
那么,曹村曹氏居民为何迁离曹村呢?过去曾有人怀疑曹村某几个曹姓官员因个人政治变故被判罪、抄家,族人怕受株连而逃离所致。但查南宋、元、明各朝,尚未发现曹村曹姓官员获大罪的记录,此说似不成立。但仍不排除受宋元朝代更替大背景影响。曹村曹姓中许多人在南宋做过官,家族得过封赐,其后代难免有恢复故国之思。如曹元发,原为南宋高级官员,崖山之变后回乡,曾与同县阁巷陈则翁(宋广东副使)、平阳城西林景熙(宋进士)等南宋遗臣在阁巷集善院(元高明读书处)立南宋末帝牌位膜拜,并私相痛悼,并以诗文歌黍离之悲。曹村曹氏后人在此时选择高楼为迁徙落脚点之一,或许因为这里是山区,更有利于避开元官耳目。不过,他们离开曹村,可能还有一个更现实原因,就是曹村三面环山,东北近飞云江,长期处于大雨则涝、小晴则旱的境地。特别是南宋乾道二年(1166)前后,连续数年大水,田园、民居受毁严重,曹氏族人经济条件可能要好一些,采取搬迁举措也是顺理成章。
孚泽庙迁徙为当时高楼开发提供佐证
高楼地处飞云江中游,又是北面南下的泮溪和南边北流的顺溪三条港溪(通江)交汇地,三港自古为瑞安西部水运中转站埠。四周群山,峰峦叠翠,溪水蜿蜒,三港口周边又形成一片冲积小平原,土地肥沃,适宜农耕。早在唐时温州刺史韦庸和宋代知州杨蟠曾到过这里,留有诗篇。明初,高楼率先建立县衙派出的治安机构三港巡检司,后被西边的大峃(今文成县)巡检司和池村(今泰顺县)巡检司所替代,仍建有高楼税课司,可见这里是飞云江上、中、下游山货与沿海渔盐产品和粮食日用品交流集散商埠。明以后,瑞安沿海的高明族裔、卓敬族人相继西迁至此落脚定居,至今仍有卓府遗迹。加以高楼壶山地擅风水之胜,自然是建祠的理想地方。
“曹三王”嬗变为“曹山王”
“曹三王”的传说不仅仍长期在曹村等地流传,还发生嬗变。今曹村民间有人说成为“曹山王”,变曹霭兄弟三人为曹豳一人。或许因为“曹三王”抗洪救民只是神话,而曹豳的经历有史料为据,加以他的七律《春暮》编入《千家诗》后,影响面广。豳字不常见,但属山部,与三字同音,民间识字人不多的,以为曹三王,就是曹山王曹豳了。民间传闻中这种变异的常例也是屡见不鲜的。
据乾隆志两处记载,“曹三王”家乡一为长溪,一为宁德。两地均属闽省福安府,直线相距仅50公里,可能后者是居住地,前者为祖居地,故并不矛盾。霍童为古道教圣地,曹霭又得道教遗法,应是道中人。宋朝皇帝中痴迷道教的不少,对道教传人成为神仙的传说更会偏爱,故不惜派重臣带诏书来敕封。而曹氏后人初在道教圣地圣井山下,后在青山绿水之滨的七星墩建庙,或受道教理念的烙印,又可能对当地道教活动起到一定影响,值得后人探索、关注。
附:乾隆志关于孚泽庙的两处记载
一、孚泽庙,在来暮乡曹村(今属马屿镇),神姓曹名霭,闽之长溪(今为霞浦)人。唐季率弟住(疑为衍文)霅、昌裔徙居曹村之南。既没,民立祠于登场坊祀之。宋绍兴甲寅(1134)迁今址。由宝庆(1225—1227)逮咸淳(1265—1274)加封赐额。
二、孚泽庙,许峰曹氏宗祠。其始祖霭,生唐世,居福建之霍童,隶今即宁德县去城九十里所谓霍童洞天是也。昔司马炼、师沛国、禇柏玉等五人于此白日上升。又有九仙会饮、二僧化鹤之迹。其地今有琳宇。玄宗时御书赐名:霍童洞天、鹤琳之宫。时,霭得其遗法。唐中叶,与二弟霅、昌裔游至瑞邑许峰,爱其胜,遂驻迹焉。为人正直、尤乐于好施。及卒,遂祠于曹村前坡。宣和间,方寇作乱,其神现而拒之,具有灵迹。又平阳盗叛,逼近许峰,其神梦告里民,预为提防,时果安堵无恐。绍兴间飓风大雨,民苦飘流,时有邵贵、季宣、张成者见三人立于水畔,挥手指画,水势遂止,民晏然无恙,皆神为之力也。他如祈晴、祷雨、捍患、御灾、护国惠民,功德亦莫可纪极。时,邑令神之,申于郡、府,转详礼部请旨敕封。时,宝庆三年(1227)八月初一日,上命少师右丞相鲁国公及参知政事薛、参知政事宣,赉诰敕封霭,顺佑广福昭德王,敕封霅,顺应广惠昭泽王,敕封昌裔,顺济广宁昭显王,敕赐祠额为孚泽庙云。
厥后,淳熙丁未(1187),理学名臣、初知浯州、转礼部左侍郎兼修史侍读、赠少傅曹叔远谥文肃;嘉泰壬戌(1202),初浙江提举、升工部左侍郎兼侍读、赠少师曹豳谥文恭;嘉定戊辰(1208),初集英殿修撰、转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升刑部侍郎兼国子祭酒、修史侍讲曹觱;淳佑甲辰(1244),初知广德军、直徽猷阁、升太府少卿曹元发;皆其裔也。至曹斛为江西榷茶都运司副使,始迁嘉屿壶山,复建孚泽庙于七星墩之北而祀焉。今按曹氏谱云:‘我嘉屿自闽霍童来,其分派:南京松江府华亭、嘉兴府嘉善、永嘉在城、平阳梅溪、乐清白石、邑许峰,皆我孚泽王后裔,余无□焉。今附记之,以识其大略云尔。
(原载《瑞安日报》)
上一篇: 《散文》成功的起点是在山穷水尽时,希望的萌生是在峰回路转时
下一篇: 七律 重阳抒怀(新韵)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