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曹村-曹豳-10-林初兴编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302 次更新:2023-10-11 举报

曹豳与温州南宋“企业家”的故事

(一位小说家写的故事)

 

“一片繁华海上来,从来唤作小杭州”——温州至南宋时就十分繁华,企业家(制造商)、巨商辈出。较为有名的有四大家族,即陈家、谷家、韩家、叶家。陈家是有名的造船大户,听说当年龙卫水师的船都是他家造的。谷家主营造纸,生产的纸远销海外,听说当年是宁宗皇帝钦定的贡纸。谷安泰是这家主人。

宋朝某一天,谷安泰听说苍南矾山有上等的明矾销售,因为明矾能净水,可以用来造纸和防水,是造纸最好的添加剂,于是就带上仆人,一大早从水路出发赶往矾山。谷安泰购得明矾后,便从矾山下来,到了渔寮村,把明矾装上了船,就让仆人先护运明矾回去,自已与随行陈耆卿、曹群等人留下来夜宿渔寮,准备次日赴瑞安城里办点事。
    第二天,出发前,曹群主动给谷老爷介绍起瑞安曹村曹逢时的一些情况,说:“曹逢时,瑞安曹村人,绍兴二十七年中过进士,授严州司户,孝宗乾道六年升福州教授时,可惜未赴任就病死了年仅43岁。曹逢时在文坛相当有名望。也正是因为他的原因,整个曹村也变的兴旺起来了。最近几年还修了官路,建了驿站,四方的客商也云集到曹村,集市很快就繁荣起来……”

谷安泰早就知道这些情况,听得有些不耐烦,拼命打断曹群的话,说:“我这次来瑞安主要是想打听曹叔远的情况”。
    说来也巧,这个曹群就是曹叔远的远房内侄。关于曹叔远,他知道的更多:曹叔远小名叔遐,字器远,曹逢时子。生于绍兴二十九年。少师陈傅良,为永嘉学派的重要学者。十九岁以《春秋》魁乡荐,获乡试第一。光宗绍熙元年登进士第,初任国子监学录。

绍熙三年,撰《永嘉谱》24卷,首创年谱、地谱、人谱、名谱总纲系目体例,为我国方志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宁宗嘉定元年任太学博士,辑录其师陈傅良遗稿,编成《止斋先生文集》51卷,使其经国之学得以后传。

嘉定六年回乡,受到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叶适多次登门拜访。嘉定七年,因得罪权贵,被官外调,任荆湖北路转运司干办公事。叶适赋诗送行,赞美他“清正刚直”。后历任涪州通判、遂宁知府。嘉定十二年,兴元营卒莫简因总领克扣军饷作乱,攻入利州,杀总领,破狱释囚,四川大震。莫简入遂宁境时,告诫其徒不可肆暴,曹叔远是江南好官,要保护好他。当年提升潼川提刑,次年三月修复潼川府城。

理宗宝庆三年出知袁州在任“减赋税,兴学校,惩嚣讼,浚李渠”,并刻印《李渠志》留与后人治水参考,于是“袁州大治,袁人称庆”。

绍定元年内召,任秘书少监,后升太常少卿兼国史馆修编,又转任礼部侍郎兼侍读。官终徽猷阁待制。端平元年卒,享年76岁。

曹叔远著作极为丰富,除上所述,还有《周礼地官补义》、《中庸注疏》、《诸经要解》、《春秋书法起例》、《宣和御寇记事》、《蘧经集》、《江阳谱》……
    “曹叔远此时应该身在临安(今杭州)为官吧?如果现在就去曹村拜访会不会扑空呢?”谷安泰自言自语地说。

但经曹群的一番介绍,谷安泰被激发了去曹村的热情,心想,听说曹村今年正在准备一场盛大的祭祖仪式,作为本地最显赫的曹叔远家族就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曹叔远应该会出现在典礼之上。再说,离仪式举行只剩半个月时间了,想必曹叔远已经回来。这次是个好机会,谷安泰决定先专程去曹村拜访曹叔远。
    在去曹村的路上,谷安泰正跟陈耆卿、曹群他们商量着送什么礼品好?因为谷安泰知道,曹叔远是个远近闻名的清政廉洁的官,从来不收外人礼物,担心礼大会被拒之门外。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就送谷家自己造的贡纸。
    到了曹村果然如曹群所说,这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祭祖盛会好生热闹。这时,谷安泰问曹群,曹叔远的家住哪?曹群告诉说:“就住在村中池塘旁边,那里有一大排房子,就是他的家。”

他们来到了曹家门前,叩响门,一会儿出来一位老夫人,一脸的慈祥,问道:“客官,请问找谁啊?”
    “老夫人,曹学录在家吗?”
    “我儿现在不在家,可能再过十来天就会回来了。村里的祭祖大会正等着他呢。”
    “是这样啊?”谷安泰脸上闪过一丝遗憾,但还是笑着说:“我是曹学录的朋友,初次来到府上也没带什么好东西,这是自家造的御用贡纸,送给曹学录,略表心意。”
    曹群赶忙把准备好的礼品呈上去,说道:“姑奶,我是曹群啊,这次我家老爷是特地来找叔的。”
    “噢,你是群儿啊?都这么大了,现在可能干啦?。请你们老爷进来坐坐吧!”老夫人脸上的笑意一直挂着,见到族亲自然更加的亲切。
    谷安泰原以为是要吃闭门羹了,看曹群的关系进来坐一下,不枉走这一遭。

此处曹府虽说不是什么大宅子,但放在曹村已经显得有些豪华了,十多间房屋围绕着一个大的院子,后面似乎还有片园地。入前门,转回廊,进了大厅入坐。曹老夫人奉上了茶,谷安泰一看,居然是高山云雾,喝了一口,不禁说道:“真是好茶,杭州龙井名不虚传啊。”
    “呵呵,这位相公好眼力啊!这是今年新采的龙井,是朝廷贡品,是皇上赏赐给远儿的。今日贵客临门应该拿出来招待、招待。”

“见曹老夫人如此说来,料想曹学录主修的《永嘉谱》应该大功告成了,不然皇上怎么会赐龙井呢?”谷安泰心里这样想着。然后接着曹老夫人的话头说:“老夫人客气了,我们久仰曹学录兄大名,此次登门未见其人实为憾事,但有老夫人的贡茶款待已经不枉此行了!”
     谷安泰与曹老夫人喝茶、聊天了一会,便起身告辞。

他们刚走到池塘边,只见一位比曹群年长的壮年大摇大摆地迎面走来,嘴里不知在咕叨着什么。等走近一听,原来是边走边念着诗文:“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茵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曹豳兄,是你啊!”曹群看是曹豳过来,赶紧迎上去打招呼。
    “曹群,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来找我”曹豳也向前一步,握着曹群的手说。
    “我跟老爷刚从矾山回来,去了趟叔远叔叔家,可惜没有碰上!”
    “他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是?……”曹豳指着谷安泰和陈耆卿他们问曹群。曹群便把谷安泰和陈耆卿一一介绍给曹豳认识;也把曹豳介绍给谷老爷他们,说:“他是我族兄,叫曹豳,号东畎,嘉泰二年甲科进士。如今辞官在故里兴学……”
    “果然是他,没错!”谷安泰和陈耆卿异口同声说。两人忙向曹豳行个小礼。

曹豳也回了礼。

陈耆卿接着说:“刚才听曹群介绍说你也是叶适先生的学生,算起来我们还是同窗呢!刚才师兄念的是《暮春》吧,我早就闻说师兄诗才出众,难得今日相见,幸会、幸会!”此时,陈耆卿有点兴奋。

谷安泰见自己有些被冷落,不甘心就抢回了话题:“刚才念的诗恐怕是上年的旧作吧?”。

曹豳一听,顿时一愣,又笑着说:“谷老爷在哪里听说的?
    “这,这怎么说呢,可能是九山书院的那些人谈论起过这首诗吧?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不过我想,你这首诗咱永嘉(温州古称永嘉)已经有许多人在传诵了,将来肯定会载入史册,千古传唱。
    “谷老爷夸奖了!不知道各位来曹村何事?”曹豳换了话题说。

“我们来这里是寻访曹学录的,只是他不在。今天能够与东畎相公相遇也是我们大幸啊!”
    “哪里、哪里。咱们不要光站着嘛,要不嫌弃,来我寒舍一叙吧?”
    “好吧,那就谢谢了!”谷安泰说。

于是,大伙就跟着曹豳来到他家。曹豳家离曹学录家有有些地,住在曹村寺前,那里也有一口池塘。
    说到曹豳的寒舍还真有点“寒”。曹豳不好意思地说“房子简陋难以见人啊”
    “哪里、哪里,有东畎相公在,何处不是金屋?”谷安泰边说、边示意曹群出去买酒菜。

再看看陈耆卿,他是无所谓的,只顾着一旁坐着。谷安泰见气氛有此尴尬,就说“东畎相公,你有没有想过不教书,再次出任为官啊?”
    “你可知如今天下韩史两派吵的天翻地覆,我生性耿直,一卷入他们之间就会得罪人,所以我很安心于现在的生活。”曹豳皱一皱眉头,接着说:“其实,我也是想再度出来的,只因家父年迈,身体不好,儿子又小,我夫人家务又忙,担心她一人照应不过来,所以,这样我既可以在家教教书,又能照顾好父亲,岂不两全其美嘛!”

……是夜他们谈了许多,都是忧国忧民的话。    

次日清早,大家正要拜别曹豳时,曹群向谷安泰递过来一本书,说:“老爷,这是我昨晚向曹豳兄要来的自家族谱,跟您说一声:我要带回来了。”

谷安泰顺手接过来一看,是《曹家宗氏族谱》,使用的还是他谷家造的纸呢。谷安泰便向曹豳询问说:“这是在哪里印刷的?”

曹豳说:“就是本地村头印的。我们这里专门有人在做族谱,是用活字制版印刷的。

谷安泰听说过这种“活字印刷术”,可是还没有见过这种印刷工艺流程,很想去看看,便对曹豳说:“我想去参观、参观这门印刷技术,东畎相公可否叫个人领我们去看看?

“不用叫人,我现在就可以亲自带你们去。”曹豳说完,就带大家一起往村头方向

去了。

曹豳和谷安泰他们不知不觉就到了村东。在这里搞活字印刷的姓林,人家都叫他林先生。找到林先生家,敲敲门,出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留着长胡须,一脸慈善——他就是这家主人。林先生很热情,在问清他们来意后,就领他们进屋,径直印刷作坊去了。

来到林先生的作坊,谷安泰见五六个人在那里捡字的捡字、排版的排版、印刷的印刷、装订的装订,大家分工有序、配合默契,便对林先生说:

林先生经营生产真是管理有方啊,你看,个个手工娴熟,配合紧凑、效率高,佩服、佩服!

“那里、那里,谷老爷过奖了。”林先生口虽这样说,心里感到美滋滋的。接着就象开了话闸似的,向客人介绍起这门印刷技术来:

过去做族谱或者印佛经都是用雕版印刷的就是先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然后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上墨,直接刷在雕板上,接着把白纸复盖在板上,再拿一把干净的刷在纸背上轻轻地刷几下,然后把纸掀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再装订成书。

“而活字印刷则不同,它是先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后,再把木板锯成跟字一样大小的小木块,然后刻字。把一个个字刻好后,统一按笔画部首摆放在检字盘上,以便排版捡字,然后根据需要,把单个字捡过来统一夹在印板上,上了墨就可以印刷了。其它印刷工艺跟雕版印刷是一样的。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刻好的字可以重复使用,一劳永逸。只不过常用字要多刻几颗,满足制版需要。它比雕版印刷先进了一大步。

这时大家边听边点头,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谷安泰等林先生介绍完,便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搞起这门技术的?”
    林先生回答说:“噢,那是祖上在福建那边就开始搞了。”林先生看了看曹豳,继续说:“我们林家跟曹家一样,也是从福建那边迁过来的。不过,林家是小户,只有几户人家;在曹村,曹家是大户。”

这时曹豳没有说话,只是笑笑。大家相互再说了些客气话便告别,从活字印刷作坊出来了。

谷安泰他们从林家出来后,在大路口跟曹豳辞别,还邀请曹豳改日到温州谷家作客。
    谷安泰回到温州后就特意吩咐曹群,叫他到青田采购一些叶腊回来。虽然曹群也搞不懂谷老爷要这个做什么,但到底还是答应了。
    打发曹群走后,谷安泰就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利用前几天从矾山买来的明矾,研究地起新的造纸技术。两天后,曹群回来了,带来了叶腊。

几天后,谷安泰跟曹群说:“新的造纸工艺方案我研究出来了,就是在制浆的时候将这些明矾捣碎掺入其中,再入桶煮,在捣成泥面的时候再加入叶腊,这样做出来的纸张就会又白、又不容易撕破,还可以防水呢。
    “你说的是真的啊?”,曹群惊疑地问。
    谷安泰说:“真的!不信,我们试试看:只要明矾的量控制在千分之三,叶腊的量控制在千分之一就成”
    经过一番试验,试制出来的宣纸固然如谷安泰所说的那样,又白又难以撕破,真的还可以防水,放在水里不会糊掉。此时此刻,谷安泰仿佛看到了一种高质量的纸就要在温州这个人称“小杭州”的土地上出现,加上木活字印刷技术,一种高质量的印刷品即将诞生!

谷安泰看着窗外细雨,心潮澎湃,心里在想着飞云江对岸的曹豳哪天来温州谷家做客?……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